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蔬果美食培育:鱼和熊掌不易兼得 精选

已有 4332 次阅读 2014-4-1 16:17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植物育种

又到了春季大量水果上市的时候。看到又大又红的草莓,总忍不住要买回家尝鲜。


不过,人们总是抱怨,草莓没有过去的香味了,现在的番茄没有过去的番茄味了,等等。一切都不那么自然了。人们开始想念自然的东西。

 

社会进步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比如,一年四季,对于新鲜的蔬菜水果,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只要条件允许,你可以每天换着样的吃,享受各种味道的蔬果,摄取更多样的营养。

一般人在选择水果时,都会成为“外貌协会”的,一般都愿意选择好看的,这也无可厚非,外形正常预示生长正常,品质应该是好的,但追求个子大就不一定正确了。大的不一定好吃,当然这主要指的是品种问题,与生长是否正常和成熟度无关。

生物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总会有朝着某一方向选择的现象,比如特别香的花儿往往外表不那么靓丽,而以外表取胜的花儿可能没有那么浓郁的香味。“鱼有鱼路,虾有虾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各显神通,根据适应大自然的需要,自己选择的生存之道朝着既定的方向进化。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绝对完美的蔬果美食并不多见。就像好看的没有虫眼的苹果有可能使用农药的风险大些。

人类总是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植物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只靠自然选择、自然进化是不行的,于是有了人工选择育种和人工杂交育种等各种改良植物品性的办法。

但面对追求完美的人类,人类的能力其实还是有限的。因为大自然造物,生命是复杂的,人类只能有限度地驾驭。科学家们只能试探着针对某一个或几个性状选择材料(前提是自然界中可以找到),按照自己掌握的遗传规律,经过反复杂交选择,以期得到自己希望的品性及期组合。

比如,植物育种学家根据人们的需要,选育成熟期长、外观漂亮、有香味、又抗病、又耐储存的草莓品种,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按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组合规律,其实是很难得到多种性状都那么理想的结果,育种过程中需要取舍。

在植物育种过程中,为了追求高产、外形诱人,很可能会舍弃香味,所以,我们现在吃到的番茄、草莓没有我们小时候吃的味道了,应该主要是品种改良过程中原有味道的消失,不仅仅是栽培方式上的改变引起的味道改变。草莓番茄如此,葡萄也是一样,总感觉像玫瑰香葡萄之类的,也没有过去香了,库尔勒香梨也没有过去香了,往个头大了培育,就很可能丢失已有的香味。

传统的人工育种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像番茄、草莓这样的一年生植物还好,对于苹果、梨这样多年生的果树就更难、更慢了。科学家的好奇心加上人们的欲望需求,导致了新的育种方式的产生。

如转基因育种。主要还是解决靠传统育种不好解决的性状改良问题。如番茄的耐储藏问题。通过向番茄里转入一种基因产生反义mRNA部分,从而抑制诱导果实成熟的乙烯形成酶基因的活性,可以解决番茄的不耐储藏问题。不过似乎转基因番茄在国外主要是用于加工番茄酱。至少我没有见过市面上有新鲜的转基因番茄卖。至于那些叫“圣女果”的可以当水果吃的小西红柿,不过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类洋番茄品种。不要被转基因食物吓着,其实培育转基因植物是很难的。

其实我们小时候都是吃应季的蔬菜,比如番茄拉秧后1块钱10斤,吃得都要吐了,现在四季都能吃上,还有洋快餐中番茄酱的大量需求,不研究新的需求似乎不行,除非人类降低需求。

有机的食品也不一定味道就多美,追求物美价廉也不容易。至少对于传统育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对于人类社会一样,对于我们个人也一样。你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所以不要过分追求完美,除非采取非正常的手段,如外形上的整容,像给作物用分子手术刀改变性状一样,既不自然,也肯定是有风险的。

我们能做的,如果追求自然,就不要过分追求其他只有通过非自然的方式才能实现的需求。但人类真的能够降低自己的需求吗?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781135.html

上一篇:京城赏春:说梅
下一篇:京城赏春:满树杏花香

17 鲍海飞 刘旭霞 曹聪 李健 文克玲 罗帆 陈安 徐晓 李学宽 赵美娣 陆俊茜 刘守胜 曹建军 biofans EroControl aliala zhngsh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