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波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huanbo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研究经济政策,气候政策、低碳经济

博文

彼得森研究所均衡汇率模型存在五大问题

已有 2983 次阅读 2010-5-5 22:3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张焕波  张永军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利用SMIM模型得出人民币低估41%的结论,在全球影响很大,在这次中美汇率论战中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给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极大压力。但SMIM模型存在五大问题:一是将经常项目账户均衡作为唯一汇率目标;二是各国经常账户均衡目标设置缺乏依据;三是出口价格弹性仅考虑汇率因素,没有考虑国内生产成本、产品竞争力等因素;四是存在汇率变动只影响出口额,不影响进口额的不合理假设;五是出口价格弹性取值程式化、简单化,仅与出口比例有关。因此,依据此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一、均衡汇率模型概况
  (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近几年以SMIM模型计算世界主要国家均衡汇率,并发布相关研究报告。最近的报告指出,通过该模型计算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低估了41%。这个数字在美国得到广泛认可,是许多美国议员施压人民币的重要论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也表示支持该结论。这在全球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给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SMIM模型简介。该SMIM模型基本公式如下:经常项目差额变动(%GDP)=有效汇率变动(%)×出口价格弹性。SMIM模型的唯一目标,就是通过各国有效汇率的调整,实现各国的经常项目差额波动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与+3%之间。在该模型里,政策工具只有一个,就是有效汇率;政策目标也只有一个,就是各国的经常项目差额处在GDP的-3%与+3%的范围。当然,为了实现全球均衡,允许一些国家稍微超出这个范围。出口价格弹性是常量,根据一国出口占GDP的比例确定。
  二、均衡汇率模型存在的五大问题
  该模型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将此模型的计算结果拿来直接作为政策建议使用,过于草率。依据这一模型得出的结论又被作为政治宣传的幌子,影响就更为恶劣。
  问题一:将经常项目账户均衡作为唯一汇率目标。首先,将经常项目均衡作为均衡的目标,与经济均衡理论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相悖。经济均衡包括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外部均衡指的是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的流出的差额为零。内部均衡则是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三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均衡。像通货膨胀一样,外部均衡是一种中间变量,就其本身来说,并不重要。在SMIM里,只考虑外部均衡里的经常项目均衡,而不考虑其他均衡,有失偏颇。由于各国在资源、人才、技术、文化、资本等方面各有差异,那些在某些方面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必然可以通过这种优势获得经常项目顺差。例如中东、俄罗斯的石油,日本、德国的精良制造技术,中国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等。抹杀这种国家禀赋差异,而只追求各国的贸易收支平衡,无疑是逆全球化趋势的。而美国实际上已经从它的资本优势方面实现了外部均衡。其次,影响经常项目的因素很多,汇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寄希望于完全用汇率来调整经常项目,不符合各国实际发展经验。从理论上来说,经常项目净额是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实际上反映了在国际产业大分工的体系下,一国内生的经济结构直接决定贸易收支状况。例如,即便是人民币升值,由于世界大部分工业品在中国大量生产,老百姓也很难增加对于美国产品的需求。另外,即使由于成本等因素,中国的产业进行转移,也不会大量向美国转移,而是向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人民币升值不会为美国增加就业岗位,因为美国的再工业化绝不是低一个层次的工业化。因此,指望单纯通过汇率来改善经常项目,是不可行的。第三,汇率作为政策工具,影响多种宏观经济指标。在汇率调整时,不能单以经常项目为导向,还要考虑到汇率调整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对国内物价的影响等等。因此,汇率的调整受到多重约束,不应只是为了平衡经常项目而不顾其他因素。
  问题二:各国经常账户均衡目标设置缺乏依据。SMIM设置经常账户均衡目标比较随意,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在SMIM设置的均衡世界里,除了中东产油国家,其他国家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例在3%以上的,都向3%收缩,而3%以下的,向经常项目为零收缩。但是收缩到何种程度是随意设定的。随意设定就会带来对一些国家的主观偏向性设定,同时模型没有就这种随意设定的稳定性给予验证。如果稳定解不是收缩的,微小的变量波动都会引起均衡解的大幅偏离。这样就很难保证均衡解的可信度。实践表明,这种收缩均衡从来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
  问题三:出口价格弹性仅考虑汇率因素,没有考虑国内生产成本、产品竞争力等因素。在SMIM模型里将汇率变动等同于出口价格变动。也就是汇率变动1%,那么出口价格变动1%。该假设不符合实际,对于中国产品尤其如此。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1%,而相应的出口价格变动几乎为零,大部分汇率升值的成本实际被国内消化。不同种类产品的汇率转嫁能力是不同的。影响出口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成本、竞争力、产品需求弹性等多种因素。
  问题四:存在汇率变动只影响出口额,不影响进口额的不合理假设。SMIM设定汇率变动只是会影响出口额,不影响进口额。模型开发者给出的理由是汇率变动导致进口价格的变动,进口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量。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但无论哪种情况,进口总额基本不变。这样的假设有点荒谬,因为本国的进口相当于他国的出口。既然汇率变动不会影响进口,也不会影响出口。
  问题五:出口价格弹性取值程式化、简单化,仅与出口比例有关。SMIM模型假定如果一国的出口占GDP的10%,那么出口价格弹性为1;如果一国的出口占GDP的比例为100%,那么出口价格弹性为0.5。这样可以根据一国的出口占GDP的比例为100%,确定其出口价格弹性。
  实际上,如前面所提到的,一国的出口价格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与出口占GDP的比例有关。不同国家、不同产品的出口价格弹性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要做实证模型,就需要根据实际数据,通过计量模型估计相关产品的出口价格弹性。而在SMIM,出口价格弹性没有结合这些因素,逐个对每个国家的出口价格进行计量测算,只是假定出口价格弹性与出口占GDP的比例有关。这样简单化、程式化取得的出口价格弹性必然与实际存在很大偏差。
  三、汇率应该是国家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汇率水平是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汇率的演进过程与该国的经济实力、科技进步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国市场汇率所处水平与该国经济发展阶段密切关系。随着经济从不发达到发达,市场汇率会从远离购买力平价(PPP)汇率逐渐向PPP汇率接近,这是世界各国汇率发展的自然规律。
  目前中国市场汇率所处的位置,即与PPP汇率的偏离程度,基本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如果人为过分干预、操纵汇率,使得市场汇率非自然地提高到与PPP汇率更为接近的水平,那么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
  如果将一国汇率长期停滞在高于自然状态的水平上,国内的贸易商品就无法通过国际交换来实现价值,生产能力就无法充分发挥,发展速度就会停滞不前。现阶段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复苏进程和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如果由于汇率升值使得这架发动机熄火,对世界任何国家都是损失。因此,中国需要保持适合经济发展阶段的汇率水平,保证在未来20年里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期,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1123-320342.html


下一篇:有效提高工资收入,促进经济内外平衡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