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小冬 (Foster Fe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sterfei2 主要研究领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博文

两位护理学博士候选人收到的论文反馈意见

已有 1193 次阅读 2022-5-13 00:3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某护理学博士候选人(ref.)这几天和我沟通了一下几位外审专家的反馈意见。扎根理论部分研究的是,晚期癌症患者是如何缓解生存痛苦这一行为模式。生存痛苦existential distress/suffering/等)这一概念来自于现有英文文献。可以借用文献中现成的概念(命名),但是要非常谨慎,(1)首先要定义很明确,(2)说明清楚你的定义和现有文献中这一概念的定义有什么区别,还是一模一样?(3)要说明,在分析材料前已经接触过护理学中部分相关文献,包括这一概念。做出这样说明的意义在于,让读者知道之前接触过的文献对现在进行的、扎根理论研究的影响,(4)强调,针对这一概念的定义缺乏共识(见:王继超,2020,硕士论文里的概念讨论部分)。我前几天读到Zhang et al. (2022)发表在Lancet上的最新英文论文里,提到上海疫情时的几句话,“Local citizens have suffered in their daily lives from inconveniences of lockdown. Some people even developed mental health symptoms as a reaction to the unexpected crisis.”p.1),我想到了这位同事的生存痛苦这一概念。能否用这个概念对这两句话编码?如果是武术研究的小周或新闻传播的小李的话,对这一领域毫无接触,他们会对这两句话怎么编码?会用生存编码吗?


还有,要回应几位外审专家的这些意见,正因为他们把扎根理论当成了一种定性研究方法,也正因为这位博士候选人没有反复在论文中明确指出和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所以他们会问这些问题,譬如,研究对象(患者部分)纳入标准的预计生存时间、诊断欠规范;医务人员及家属的一般资料没有交代,样本量的依据也没有交代 “认知性访谈一般进行3~4轮的访谈,每轮 5~15 名研究对象。当访谈没有新内容出现时即达到饱和,停止收集资料,这里只邀请5名研究对象开展了1轮访谈是否合适” 


几位外审专家的其它一些意见非常好,譬如,“P112:背景中提到没有基于我国文化背景的生存痛苦概念框架,6.7.4“与成年晚期癌症患者生存体验模型的比较提到基于我国文化构建的”…建议指出哪些因素和策略体现文化特点[,尽管这位博士候选人借用的是国外的概念]”。这位博士候选人的生存痛苦理论框架和英文文献里现有的生存痛苦理论框架不一样在哪里?第一部分的扎根理论研究和第二、三部分的衔接,换句话说,为什么第一部分用扎根理论提出理论框架,而不是常见的其它方法(定性),或把这几部分统称为混合方法研究,像《经典扎根理论》一书里的错误例子?针对这几点的回应和解释是接下来论文修改和答辩时的重中之重。


另一项护理学博士研究(ref.)的论文外审意见中的,(1) “扎根理论研究部分建议增加原始材料的报道,也是常见的反馈意见,基于定性材料分析的做法,(2) “此部分[扎根理论]与前面内容[其它方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不足,虽然作者进行了理由阐述,但是此部分内容的研究目的和前面部分内容的切合度不高,如果探讨行为模式,应该在...时候进行融入设计,采用混合性研究或质性研究探讨...,研究目的应结合本研究的...等等,但是目前作者的此部分[扎根理论]内容略显孤立。该博士候选人在论文和答辩里,应该更加明确和反复地指出,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混合方法研究之间的根本区别。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冯园(2021)那样,只用扎根理论这一个方法完成一项研究。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8901-1338287.html

上一篇:和西北大学的小李+首都体育学院的小周的公开交流(实质性编码)(2):
下一篇:杨莉萍、亓立东、张博(2022)一文中篡改的问题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