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uidcloudy 花香莫若书香远,厨味无如世味高

博文

追逐心灵的风筝

已有 2050 次阅读 2008-6-11 21:38 |个人分类:博览群书|关键词:学者

“为你,千千万万遍”,夜阑静处,看完《追风筝的人》,有着说不出的感动。而这句话——曾经是哈桑对阿米尔少爷的承诺,也曾经是阿米尔少爷对哈桑儿子索拉博的承诺——带着法老咒语般的魔力,让我为之心心念念。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他以自己的个人经历灌输到小说中,深刻描绘了阿富汗移民在罹难中失去了祖国,在努力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根深蒂固的保持着其传统与风俗。

太震撼了,友情、亲情、恐惧、愧疚、赎罪一切一切交织在一起,时间空间的交错转移,使小说时而云淡风清,时而黑云压顶;时而温软如玉,时而触目惊心。不,这不仅仅是小说,也是一部政治史诗,阿富汗的一部近现代史,从查希尔国王长达40载的统治,到苏联军队进驻阿富汗,击起战争千重浪,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宁静,再到塔利班赶走俄兵,以极端的伊斯兰教义统治着阿富汗,最后以美国轰炸,北方联盟乘机入侵,塔利班四处亡命结束了故事。然而阿富汗的故事结束了吗?我不知道,也许作者也不知道,愿阿富汗人民从此不再受到战争的磨难,恢复昔日的和平。

在我记忆中,也是在我的地理书上,阿富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富饶美丽,虔诚的阿富汗人民勤劳勇敢,坚持着他们的信仰。还有一个个美好的映象:肥美的安卡拉羊,雪白的棉花,精致的羊毛地毯,还有让人垂延三尺的羊肉串等等。

故事的主人翁阿米尔少爷与仆人哈桑儿时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土地上的,出生背景决定着他们的命运,战争也决定他们的命运。阿米尔赢得了那场风筝比赛,却目睹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由于他的懦弱没有制止事情的发生,一直生活在自责和痛苦中,终于以一个可笑的谎言逼走了哈桑。在国难之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阿米尔无法忘记过去的梦魇,拉辛汗的一个电话,让他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为了不幸的好友,也是为了救赎,为了摆脱那个黑色的梦——“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风筝——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性,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隐喻了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广漠的天空,雪花飘落,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叫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也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儿时总是在不停的追逐,追到了就能够使我们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这是人格与道德上的健全——“人性本善”。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社会上的种种竞争——金钱、名誉、地位——为了那一点点“selfish”,像海蚌一样保护自己,其实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抬头仰望天空了,那只“风筝”依然远在云端,我们淡忘了这只“风筝”,也不再去追逐了,那是成长的悲哀!只有善良勇敢的扎哈拉男孩哈桑,永远守着那个承诺,执着地守望他的风筝,风筝掉下来时,他知道,他一定是第一个追到它的人。  

“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了。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生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我想以这部小说的结尾来结束这片文章,“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希望所有成长的人们,都能够记忆起心灵的风筝,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126-28686.html

上一篇: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下一篇:问情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