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昨天是七月七,乞巧节,是古时候女孩子的重要节日——拜七姐,祈求智慧和巧艺,天赐良缘。如今城市中很少女孩子会拜七姐了,成为了中国又一个情人节,渴望得到浪漫的爱情,是女孩子亘古不变的愿望。
不过,广州许多农村,还是保留着拜七姐的乡俗,把时令的瓜果、剪纸、女红等等摆放在祠堂里面供人欣赏。听说以前,这是成就姻缘的一座重要桥梁,女子做“七娘”秀巧手,男子借物看人,有钟情者便托媒说亲。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珠村,还享有“中国乞巧第一村”的美誉。广州珠村位于天河区东圃镇,随着广州城区的不断扩展,珠村成为了“城中村”。 珠村的传统文化并不因城市化而丧失殆尽,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活动,包括舞狮,拜猫,拜太公,扒龙舟,摆七娘,唱大戏等。
昨天,小妹就去了珠村看七夕,我碍于事忙,只能欣赏她拍回来的照片,听她娓娓道来。
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生动地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的盛况。
[白]快点过来看哪,珠村要摆大七娘啦!大七娘?在哪里呀?
[唱]
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
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
金叉簪翠黛,玉躅腕中藏。
富户多豪气,贫家忧米粮。
金风初送爽,丰歉漫评量。
执事张罗紧,砌作考姑娘。
请回老师傅,教给技艺长。
挖来白鳝泥,撮和韧似糖。
至祭者就位,长衫马褂光。
陪祭者就位,绉纱是唐装。
掂香小鬟侍,顶礼告上苍。
仙姬求下界,琼宴望亲尝。
[白]
塑像姿婀娜,一式古时装。
武将披金甲,妖娆着衣裳。
琳琅光夺目,环佩响叮当。
巧手纤纤秀,秋波顾盼长。
奠祭三杯酒,焚起一炉香。
叩头三通响,跪拜各用祥。
如仪恭祭后,执事布开张。
排队参观者,欢欣喜若狂。
[唱]
鹊桥高架夜,主要肃衣装。
登堂行大礼,盛典极铺张。
雅乐高鸣奏,司仪捻玉腔。
娇声操国语,走调亦堂皇。
品评工艺美,作价论短长。
津津言典故,混沌至玄黄。
人流摧逐逐,浏览总匆忙。
仕女多穿戴,罗衣递暗香。
梦魂犹记起,织女会牛郎。
归来各捉弄,调侃笑哄堂
PS:演唱欣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2-3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