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真菌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crofungi 菌物物语

博文

羊肚菌的菌根化仿生栽培思路

已有 5832 次阅读 2016-8-27 14:12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共生, 羊肚菌, 菌根, 仿生栽培

我国的羊肚菌的大田栽培已初见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四川一带推广开来的人工大田栽培技术,该技术整体栽培思路是腐生型食用菌栽培模式,栽培流程和工序都比较简单,相对于其他发表报道的羊肚菌栽培技术而言,稳定性和产量当属最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种栽培技术以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等为数不多的集中黑色羊肚菌为主(刘伟 2015),其他品种是否可以照搬这种栽培模式值得探究。从近年来我们的栽培实践看,目前这种栽培模式在应用于粗柄羊肚菌、羊肚菌、庭院羊肚菌、高羊肚菌等方面还是很不理想的,是否是不同羊肚菌经历着不同的代谢模式或有其营养需求的特殊性值得深思!

前些年,云南(徐中志 2008;黄韵婷 2009)一带相继公开发表的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其整体思路是首先培育圆叶杨树苗,再对树苗进行羊肚菌菌根化处理,之后移栽至野外进行苗木培育,在圆叶杨生长的第三年春季可开始收获到羊肚菌产品。





整体而言这种仿生栽培看重的是羊肚菌的共生生态类型,早在Miller2003)申请的专利中,就详细论述过这种栽培模式,Miller的专利整体分三部分,首先是菌根花树苗的培育,其次是诱导菌核的产生,最后诱导出菇,作者选用的树种包括但不限于榆树、橡树、白蜡树、桃树、杨树、樱桃树、花旗松、苹果树等,但作者专利中并未指明所用的具体羊肚菌品种。Miller的专利内容和云南发表的几个专利稍有不同的是,Miller的菌根化过程是一次完成的,不需要后期在菌根化苗移栽之后再进行补种操作,很明显,Miller的菌根化过程更为有效。




无论是Miller还是云南发表的这种菌根化羊肚菌栽培思路,目前都未有大面积的栽培报道,具体原因不详,但这种菌根化共生培养思路值得借鉴学习。新人可以尝试直接将培育得到的特定品种在林下特别是杨树、圆叶杨下播种,尝试进行新的羊肚菌品种的栽培模式的探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3092-998852.html

上一篇:邮票中的蘑菇
下一篇:羊肚菌人工栽培中的菌种问题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