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pla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ggplan07

博文

虽然是个演讲的集子,但是体系很完整,读“技术的真相”

已有 1367 次阅读 2022-12-5 19:4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技术的真相:加拿大富兰克林著 田奥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还是为充实和拓展那篇“科学革命结构”一书的阅读而寻来的书,还有三五本没有读完呢,这个题目读的有些多了,而且矛盾的观点比较少,怕是有些信了教的感觉。今天群里还有人在讲“科学教”这个词,虽然言语有些过激,但也是一种警醒的作用,科学宗教化不正是库恩所揭示的吗,那么全盘的接受库恩也不是库恩模式。

开篇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困难但又十分有趣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式的政治正确,但在结尾的时候,又说了真话:“我们困顿于极不稳定且具有威胁的历史性局面之中”。但是书对历史上技术(或者说科学)描述是有益的,其实所有的学问(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一个尽量贴合历史的故事,虽然他们都宣称可以预测未来,不但未来他们预测不了,而且还都是用今天的眼光去贴合过去的历史,历史早就“换了人间”。

书中定义了整体性技术和规范化技术这两个概念。整体性技术指由从业者(个人)完全掌控的技术,规范化技术则是需要组织的技术,强调分工,包括社会分工、工艺分工、工序分工。将某人事物或某个事情划分成明显可辨识的诸多步骤(内容),而后将其完成,其结果伴随着效率的提高,虽然T型车出现的要晚很多,但却是这种思想的醒目的体现。当然随之而来的便出现了管理的重要性。

东方传统基本上是个整体性技术,这不但是体现在我们没有出现现代工业革命,而更为主要的是我们哲学思想就是整体把控。我们不是效率优先为原则,(但吊诡的是整体把控反倒是让我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从道理上讲,整体把控不是越大越难吗?)但最最最不可理解的是整体性技术是应该产生自由,而不是产生服从,为什么会有服从这种结论呢?自给自足鸡犬相闻不相往来,为何需要服从?

精准的时间分隔使得人更加社会化,服从于团体(比如早九晚五)按时上下班,新的时间和空间配置建构了人们的生活,最精准的极限是人们按时起床睡觉如厕,完全统一的规律,就象奥威尔的小说。而东方是没有那么精准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马马虎虎的差不多先生,这并不一定是东方的糟粕,或许是历史发展当中的一个精神内核。

书中另一个观点是生产是可以预测的,生长是不可预测的。生长(生化)的内在规律是无法总结的,当然是更不可预测的。只有生产方式才可以预测,但“生产方式在感知和建构中不存在通往更大语境的链接,与此同时,这样的方式代做和忽视了生活活动对周边的冲击”。因为他们喜欢孤立的看待这个世界。“蚯蚓在准备土壤的过程中播撒思想、知识和关心种子,但我们并不确定所生长的会是什么。”

书中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讨论信息沟通的进步,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的非交互性,信息的单向性。因而技术性在减少互惠,为什么需要广告,因为你无法回馈。其中还有一个“伪现实”的观点:我们不再相信感觉,而是相信仪器了,现在医生都不带听诊器了(虽然听诊器也是仪器)。而是各种数据和图表。我不清楚“元宇宙”是什么概念,听上去有些像伪宇宙(虚拟宇宙)。其实我们早就是伪宇宙了,据说是人类简史里就讲因为人类会讲故事会叭瞎,所以才生存了下来。讲故事叭瞎就是在虚构一个世界,或者是一个别人的世界。你从历史中学习,是的,你只是想生存在司马迁或者司马光所构造的世界里,若是再早一些,那是孔子构造的世界里,那里不是只有历史上的故事,还有做人的道理。包括对未来的预测(典型例子是期货),都是现在的一个结构化技术性的外延,你以为是感知和操作,本质上还是在感知与操作今天。

书中还提到了几个技术对社会反噬的例子:纽约林荫道上的桥梁和隧道的设计,上世纪60年代,设计的只允许私家车通过,公共交通是无法通过的,因而从技术上阻碍了黑人进入,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做出限制。这样的例子值得反思,比如什么叫社会限制了女性解放,并不单单指那些可视的规定,打破那些裹小脚的规定可能远远不够。缝纫机的初衷是解放家庭主妇,使得她们可以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结果并不是,直接的结果是大量的妇女甚至童工被招进了被服厂,或者,妇女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去采购那些所需要的服装。或许女性适合整体性工作,男性适合并建构了规范性工作,所以女人无法脱颖而出。

但对信息沟通技术的发展叫做革命我不是太同意他的这种结论,他以及很多人都在鼓吹信息革命,认为网络的出现让人们来到了一个比特时代。我总是觉得第三次浪潮的话早就有人讲过的,这不能算做是浪潮,只能是浪花。只是进化过程的延展,什么会成为浪潮,那是出乎你想象的内容,只要是你想得到的,那便只能是浪花。

最近遇到好多加拿大人的作品,这本书是这位加拿大的科学家一系列演讲所攒成的集子。在书中将“技术”定义 为“实践”,并强调实践及其语境是如何改变的。 是为加拿大广播公司做的六场公共报告基础之上,当时的报告有些早,在1989年,而书是出在2010年,虽然在成集出书的时候做了删减和增补,但终不是一个新近的书,但读起来基本没有时代的违和感,可能是因为虽然是以技术发展为题,但终是关于科学哲学的讨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6855-1366669.html

上一篇:不定期的一个杂志,很是不错:东方历史评论,2017,第10辑
下一篇:西方什么体系是与国学相对应的?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