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pla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ggplan07

博文

有料的八卦:读“竞争的艺术”

已有 991 次阅读 2023-1-15 16:1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竞争的艺术,塞巴斯蒂安·斯密著,程雪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

 全书描写了四对绘画史上的朋友共八个男人(哈,在后记中作者不得不解释一下为什么没有写女性画家,可以感受一下恶劣的天气。朋友还来信说,原本立在门外的大英博物馆创始人的雕像也搬到馆内去了,因为其发家史与黑奴相关)。这八个人都是绘画史上光芒璀璨的人物,对绘画艺术的进程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而每一对在生活中都有敌意有冲突的伙伴关系,但都是密切相关的朋友关系,而不是隔崖相望的关系。

“这里所描写的竞争关系所代表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敌人,也不是充满仇恨的竞争者,更不是必须分出高低胜负的对手。相反,这本书是关于忍让,关于亲密关系以及双方对于相互影响的开放态度。即艺术家如何受到同伴的影响。”

八个人分别为弗洛伊德与培根、马奈与德加、马蒂斯与毕加索、波洛克与库宁。通过这四对人的历史脉落也可以看出近代绘画史的发展之路,按时间排序应该是马奈与德加、马蒂斯与毕加索、弗洛伊德与培根、波洛克与库宁。

四对人物关系基本上是大哥带小弟的关系,而且是小弟造了大哥的反。大哥是艺术上引领者或者是艺术上的困惑者,而小弟是艺术的突破者或者集大成者。二人的关系最初亲密,最后疏远,但都没有反目。而且都牵涉到某一个女人,比如前后相爱,或者明追暗抢。如果抛弃时代符号,你都会感到这世上只是一对兄弟,所有的兄弟都在重复一个故事,只是我未提炼出这个故事的精核,那么这种兄弟关系的哲学性内涵会是什么呢。

弗洛依德与培根这个培根不是那个培根,这个弗洛依德也不是那个弗洛依德。两位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出名的画家,最初都应该算做是英国画家,有些地方说培根是德国画家,可能是这些人都走来走去的,并不严格。培根是那个伟大哲学家的后裔(对,就是那个说“知识就是权力”的人)。弗洛伊德是那位精神分析学家的孙子辈。两位好像都活到了这个世纪,也算是代表新型欧洲流派的画家。培根与弗洛依德是一种纠缠关系,更多的是私人关系。培根的出名再一次说明我们存在于他人构造的世界里。

每个时代对美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培根喜欢用相片与记忆来作画,而弗洛伊德要与模特磨很长时间作画,弗洛伊德还有一本书叫“蓝围巾的男人”,还没来及读完。

培根比弗洛伊德大。这是一对最荒诞的兄弟,是否上过床书中没有明示,但培根的最出名的双人秀作品是保存在弗洛伊德那里。在这一故事中,相好的性伴侣是需要前后对照那搞清楚是男生还是女生的。最荒唐的一场婚礼中,弗洛伊德与新娘新郞以及娘家妈都滚过床单。人生充斥着赌博与酗酒、斗殴与虐爱,其他几对也不到哪去,包括专注死亡与粪便,难道现代艺术真的这般无趣?

回顾展这个词儿不太准确,回顾展是所有作品尽可能的收罗到一起,能展尽展(哈,这是个年代词语,估计很快就不会有人懂得那背后的故事了。)

 马奈与德加,有小弟与大哥的意思。马奈与德加还好,没有那些烂事儿,但主要是时代不允许,比如马奈的儿子身份就一直含混不清。德加在印象中是那些舞女的灵动瞬间,过去的印象是时间的凝固者,而这里介绍的一面是个婚姻的描述者,书中给出的两幅最著名的画是对现实生活中家庭关系的描述,夫妻二人无共同语言,相互之间搭伙过日子,在一个被窝里的两个相异的灵魂。其中一幅就是画的马奈并送给马奈的,而马奈(忿而)割之并要了回来,这幅画现在藏在日本,书的开头就是由这幅画作为引子而导出的故事。

德加坐在花瓶旁边的女人,过去从来没有注意过,这里对他画作的介绍完全不同于广泛流传的那些作品。

马奈与波德莱尔的关系有那么好,过去没见过介绍,比如,波去世对马奈的打击一二年间,马奈没有任何作品,一度停滞。正是在此时德加十分堪忧,“但他在牵肠挂肚之余同样充满好奇或是莫名受到振奋,就像当我们看到自己牵挂之人正拚命挣扎时常有的那种感受一样”。

马奈是那种一挥而就的画风。德加才成为瞬态的凝固者。

渲染在音乐中时,惯常的自我意识会被抛诸脑后,其实是想说各种束缚都丢掉,只余自我意思。

马蒂斯与毕加索,在这些画家中,毕加索的作品看的最多,包括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想起来西班牙的阳光和白色的石头山,还有高迪的房子和圣家族大教堂。

“当我观察你时,我总也看不清你”,毕加索的哲学性最好。

曾有一个传说是非洲雕塑对毕加索的影响,没想到这传说竟是来自马蒂斯,而马蒂斯的名气一直是毕加索在追赶的,过去完全不了解的呀。(在罗丹艺术论里也是有非洲雕塑的故事,但具体是什么我记不住了。)

这哥俩的关系有些僵硬,马蒂斯一直在防备毕加索超过他,而毕加索一直在苦苦追赶并试图超越马蒂斯。从后世看,毕加索的名声是超过了前者。在这种较劲的过程中,立体主义在两人手中逐渐成型。

 波洛克与德宁,私人关系一般,但德宁总是想证明自己比对方强,而且抢同一个女人,而波洛克和德宁是先后抢,特别是德宁后来抢波洛克的女人,有些报复的有意行为。或许是因为德宁偷渡者的身份使他对占有一词有更广泛的追求。

“不利条件并一定是缺陷,有时候倒是一种天资,一种对于一般要求而言略显多余格格不入的才华”,这是对德宁的一种侧写。

“突破得益于他个性中控制力的缺失,一种克制和平衡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洞察力和成熟气质。”什么叫孩子气,任性,没有规则而未泯的童心就是好奇、挑战与尝试。这是对波洛克的侧写。

他们的作品更具有戏剧性意象。他们的趣味更加资本且带有智力性,而且是去世后的名声骤然飙升。波洛克已经是不用笔或者其他的替代品了,直接泼撒到画布上,画布也不是在画架上。两人更关注对瞬态的把握、脱离束缚与框架,寻求自我与自由。

 

朋友就是那些在你生命中来来去的人,行道上的路人,有些带着鲜艳的亮色,有些让你觉得酸爽,有些边缘模糊,有些你见不到那清晰的面庞和明显的轮廓,但那腰间的配件却是那样的清晰。

书籍自然介绍了许多绘画艺术的作品技巧思路,属于有料的八卦。问题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些两个人的朋友关系是不是如此突出,是否是真的傲立于其他人之上,这一点存疑。

总体的翻译水平不错,只是英文的名字经常不断的变化,有时用名有时用姓,本就不是十分熟悉的人,因而常常有阅读停顿。而且秃头秃脑,没有任何译者的文字,显得不完整。还有就是彩页太少,而且是集中编排,对阅读不友好。但中文水平还是极佳的,或者说工作蛮认真的。唉,现在这个年代,本本分分的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已经是需要仰视的工作了。最大的败笔在书名上,“竞争的艺术”,可以解读成竞争过程中的手段与方法,这肯定是误解。艺术中的竞争,会暗示成那些流派甚至是不同媒介间的竞争,比如舞台剧与影视剧。可能最准确的名字是“几对在绘画史上相互竞争的那些朋友们”。

翻译程雪、董欣然;责任编辑:黄孝阳、汪旭。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6855-1372070.html

上一篇:极好的一种科普书写方式:读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下一篇:东方历史评论,14辑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