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秀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xiu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向大家致意了!

博文

想起了山西的大槐树

已有 3895 次阅读 2010-12-19 22:01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想起了, 山西的, 大槐树

借出差北京的机会回东北看父亲和姐姐们,没事到科学网串门,看到李老师的博文《童年的回忆》,由李老师这个山西人,忽然想到了山西的大槐树,因为小时坐在父亲膝头听讲故事时,父亲经常讲我们家祖上是山西人,祖辈是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的大槐树下移民到河南开封的。

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的小说《受活》第一章 “天热了,下雪了,时光有病了”的絮言中写道: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实行晋地大迁徙,移民条例规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九口之家留三。如此,一般家庭都把老人、残人留下,年轻的壮年的走入迁徙行列。移民之多每日有万人之众,别离的哭声终日不绝。待迁徙一段时日之后,百姓抵抗强烈,明政府便颁布告示于民:不愿迁徙者,限三日赶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愿者可留在家中等候。消息不胫而走,晋人都往老槐树下赶拥。可三日之后,到槐树下人山人海之时,明军赶到,把老槐树下的十万百姓,尽皆掠去移民,而把那些候在家中的人留在故土耕作。

据传主持移民工作的是山东、河南、山西人大都知道的胡大海,此人原籍山东,在元朝末年,逃荒流浪到山西洪洞县境,又饥又饿,遇一富户人家,以为可以饱食一顿,就伸手讨要,不但没讨到一口饭食,反倒受到羞辱。从此胡大海对洪洞人怀恨在心。之后,他离开洪洞县境,讨饭行至河南以西的耙耧山脉,见一条沟谷中有一草屋人家,死心不向其乞讨,谁知欲要走时老妇望见了他,竟把他拉了回来,给他让座,给他端水洗脸,并倾其所有,给他烧了餐油食好饭。两相比较,胡深感中原耙耧山脉人之善,晋地洪洞百姓之恶,遂决意复仇与报答。其后,胡弃讨投朱元璋麾下,疆场上出生入死,战功卓著,成了明朝的开国之勋。洪武元年,朱元璋感慨中原草莽,人民稀少,决定大移民,胡大海成了移民大臣,他就以人口密集的山西洪洞为中心,开始了晋人移豫的数载迁徒。

于是,在这个移民政策下,我的祖先就成了胡大海报复山西人的对象之一,他们不远千里,背井离乡,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历尽千难险阻,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河南开封,繁衍生息,然后有了我的太爷,我的爷爷,再往后有了我爸爸、伯伯、姑姑们,他们在河南开封乡下有了不薄的田产,城里有了几十间房子(当然这些都属于剥削而来),打土豪分田地时该充公的充公,该作价卖给国家的卖给了国家,到我父亲当家时事实上他们家和千万个劳动人民一样是无产者了。但由于我父亲在家产丰厚时身份是学生,土地改革时又参加了革命,所以成份定了个革命干部(但由于出身于剥削家庭,又喜欢舞文弄墨,文革中自然遇到不少坎坷),由于家庭出身原因,1954年时父母离开河南开封移民到东北支援东北建设,于是我们家这一支又在东北繁衍生息下来,我们四姐弟相继在东北出生、成长,直到成人后,我和弟弟又不安现状,发誓要离开父母庇护,自己闯出一片天下,我们就相继离开东北,来到天涯海角的海南,成了新一代移民,同样是在举目无亲状况下打拚成现在这个样子。

今天想想,也许真是宿命。为何父母、我和弟弟都能远离故土义无反顾地来到他乡?原来根在祖上:我们血液中都流淌着移民的热血。雪夜中,我恍然顿悟,并对山西洪洞产生了强烈的认祖归宗的向往。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得专门抽时间去一下山西洪洞,看看那棵大槐树,经过了岁月沧桑是否安在?因为那里才是我家根之所在。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6920-395199.html

上一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下一篇:天上的景色

7 郭向云 吉宗祥 杨正瓴 侯成亚 武京治 rongyan1 yumin1958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