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i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ingxiao

博文

待父母如待子女 精选

已有 9159 次阅读 2013-6-16 08:58 |个人分类:思考|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人出生时自小孩逐渐长大,再逐渐变老。变老的时候,会越来越像个小孩,所以有“老小孩”之说。此时,对待年迈的父母也得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才能与之相适应。

 

从前养小孩时,给你吃给你穿,就是很好的了。那时如果有谁家老人一不愁吃二不愁穿,大家也就觉得这老人真是太幸福了,这辈子没啥愁的了。


如今的小孩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吃不饱穿不暖的了,而养小孩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至于老人,虽然还有一些老人 会愁吃愁穿,但大部分家庭已经不至于让老人饿着冻着了,为他们养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让老人自己动手

以前看到老人在忙碌,就会觉得有年轻人在的时候怎么能让老人干活呢,应该把活全部接过来让老人歇着啊。

反思一下:我们对子女也是这样的吗?我们都知道对小孩的一切大包大揽是不对的:小孩再笨手笨脚,我们还是要鼓励小孩去动手,大人要做的是保护小孩在动手时别出危险,并在必要时为小孩提供指导和帮助。

推幼及老,虽然老人动作迟缓、年轻人一分钟能搞定的事情老年人可能弄个一刻钟也弄不好,但年轻人不应该越俎代庖。年轻人要做的是在边上看着老人做、随时提供保护,只有在老人实在搞不定时再出手相助。这样虽然会浪费更多的时间,但对老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保持大脑和肌肉的协调性、延缓衰老是大有益处的。

 

让老年人留守还是接到身边?

无论是从农村奋斗到城市、从小城市奋斗到大城市,还是奋斗到国外,都会面临着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还是让父母继续留守老家的问题。

 

留在老家,父母比较适应,但缺人照料且思子心切;接到身边,父母儿女绕膝有人照料得享天伦之乐,但人地生疏、孤单寂寞、生活不习惯。无论如何,总有不如意。所以古人早有感概:父母在不远行。是啊,反思一下:如果子女在,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会抛开子女去远行么?对父母也是一样,从他们的角度看,能在老家侍奉是最好的结果,只是鸟儿长大了 总要离巢,况且现代社会地区差异太大,离开年迈的父母背井离乡成了绝大部分人不得已的选择。

 

当我们不得不离开,是让父母留守老家还是接到身边?

 

反思一下:当我们自己的子女以后离家读书或出国读书,有条件的话我们会将房子租到学校附近或出国陪读吗?回答是要看子女的情况,他们独立性好的话就不用陪着,独立性差的话就得陪过去。

 

待父母如待子女,如果父母需要,很多人同样会选择将父母接到身边,尤其当父母已经越来越难以独立生活时。

 

房子房子

当父母离开老家来到身边,房子便是最大的挑战。

 

理想情况是父母与子女住在同一个小区,“一碗汤”的距离,这样既便于照料又不会因为距离过近而产生矛盾。就像有条件的话我们会让子女单独住一间儿童房,既便于照顾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谁来买房子?

 

反思一下:以后 子女结婚时一般都刚工作不久,收入较少,所以人们会毫不犹豫地为自己的子女准备婚房,把这看成是自己的义务。

 

待父母如待子女,农村孩子的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可能还没有奋斗到城里的子女一年的收入高,就像有的人在国内工作十几 年的积蓄可能还没定居国外的人一年赚得多。 所以对这一类人来说,父母是靠不上的,一切只有靠自己。你不仅得独立地为自己准备婚房、为以后子女结婚准备婚房或嫁妆,还得为自己的父母准备养老房,这是义务。

 

只是,仅靠自己的收入购置了婚房后,大多数人早已财力耗尽,哪有财力再为父母购置养老房? 然而时间不等人,子女的婚房尚可延后,父母的养老房却随着父母逐渐老去、行动不便而等不得人。

 

此时正应了那句老话:多子多福。当初有些父母有眼光多生了些,如今每个人凑一点,也就把养老房买下来了。

 

也有的父母当年不幸听从号召只生一个了,那还有一招:买不起养老房那就租呗。

 

如果父母当年不幸听从号召还晚婚晚育了,子女刚工作不久父母就老了。那就连租也租不起,只能几世同堂住在一个屋檐下了。只是如今没有四合院了,只得大家都挤在一套公寓房里。

 

且慢,每对夫妻是要为两对父母养老的,所以要为各自的父母买两套养老房,难道要一家三口外加两对父母亲家住同在一套房子里的?这个倒真没见到过。有的人有钱房子又买得早,就真的为双方父母把养老房都买下来了,有的人一租一买,有的人一个放屋檐下一个放外面......

 

时间时间

 

老人怕冷清。有的老人本身就性格开朗到哪里都咋咋呼呼,这方面问题不大。但如果老人本身就不大合群,或者身体不行、行动不便,这方面问题就会比较多。

 

反思一下:子女成长过程中我们会花大量时间陪着子女,关注其精神生活,倾听子女的倾诉,每天有一搭没一搭地逗子女说话,给子女营造各种环境刺激促进其成长。

 

待父母如待子女,父母也需要精神生活,越是孤寂越是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陪护、说话和听他们说话。

 

细节细节

我们为子女买了童车,同样也得为年迈的父母买轮椅。如果父母老得连轮椅也转不动了,那就得买电动轮椅。只是电动轮椅比童车贵多了,都要上万。而且即使买了,如今这交通状况也不敢让父母独自上街啊。

 

子女很小时我们每次去公园都把子女装在童车里推着,同样,我们在公园里也得把父母装在轮椅里推着。看到有的人用双胞胎童车,一个人可以同时推两个小孩。那为什么没有针对老人的双胞胎轮椅呢?这样一个人就可以把一对父母一起推着。尤其夫妻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的话,要用轮椅推四个老人一起去公园的话还真是推不过来,只得把一个推一段搁着再返回去推另一个。

 

子女年幼时我们为其买幼儿专用的小鸭子状的马桶,同样年迈的父母也需要特殊的马桶。如今网上针对老人的产品也多起来,像椅子一样的座便器就有各种创意,搁在普通马桶上可以让老人双手撑着坐下去如厕,把坐垫翻下去又可以让老人当作椅子坐着洗澡。

 

我们为子女换牙补牙张罗着,同样也得为年迈的父母换满口的假牙。只是这牙一颗一颗地掉,如果一颗一颗地种假牙的话价格太高。等多掉点牙最后满口牙一起换的话,这中间几年时间吃饭就成问题。还有几颗牙老是不掉,换满口假牙时得留着窟窿。谁知满口假牙换好了那老是不掉的牙又掉了,于是满口的假牙还是缺了几颗。

 

我们教子女学东西,小孩没有兴趣,我们会循循善诱,想方设法激发他的兴趣。同样,我们也要教父母上网、学习新东西。但是人老了心也会变老,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对父母也得循循善诱:不想学电脑就先从学打手机开始;不想上网就先从用电脑打打扑克排解寂寞开始;不想打游戏,就从半游戏性质、又可以活络筋骨的体感游戏开始,逐渐培养兴趣,进而接受各种新生事物。

 

放眼周围,社区服务在关注小孩时也在关注老人。看网上,“2011年,在浦东新区家庭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周家渡、南码头、东明、潍坊等街镇的妇联率先成立了家庭陪聊志愿者队伍。”。去年则有报道 :"上海有近350万老人,其中约一半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公房。...日前“爬楼机”在沪上三个区县的试点让不少老人又重燃希望。...'爬楼机'试点中服务对象将从原先只针对残疾人向老人推广。包括今年男女'十大寿星'、'十佳百岁风采寿星'、'百岁夫妻'等在内的34名上海最高龄老人也将纳入'爬楼机'试点对象。"

 

试点时只有34人,能享受这种服务的人还太少,社区服务也还需要提升。老房子没有电梯,轮椅上下搬动对老人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人徒手可以扶着楼梯扶手慢慢挪下楼,但下完楼后没有轮椅的话连走出小区都困难。想把轮椅寄存在地面停自行车的地方,结果出钱也不让寄放。

 

有钱到处吃各种美味了,但父母早已牙口不行了; 有钱到处游玩了,但父母已经游不动了;公园对老人免费了,但老人 已经没有能力自己去公园了;公交对老人免费了,但老人已经无力走到公交站台了。所幸尚未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故遗憾虽常有,但总可以说:我尽力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4160-699884.html

上一篇:骗小孩子的科学家
下一篇:暴雨中之中拍浦江

43 李学宽 赵美娣 刘艳红 陈小润 魏东平 曹聪 蔣勁松 刘立 袁海涛 王德华 肖重发 张海霞 陈安 戎可 褚昭明 严海燕 朱豫才 陈桂华 陈冬生 张卫 陈龙珠 熊栋梁 刘玉仙 刘波 李伟钢 陈湘明 张海峰 张玉秀 张伟 翟自洋 王芳 虞左俊 许浚远 陆俊茜 吉宗祥 苏德辰 刘光银 王敏 崔小云 朱晓刚 qqlisten biofans GANSULANZH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