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桔梗 精选

已有 13100 次阅读 2018-12-1 20:47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桔梗, 半边莲, 抗病毒, 秋之七草, 物哀

说到有地方特色的菜品,桔梗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一个。记得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来自东北的赵同学带来了一些凉拌桔梗给大家品尝,我才知道原来桔梗是可以当菜吃的。现在在武昌水果湖周边也有几家朝鲜凉面馆卖有朝鲜泡菜的,偶尔也会点一份凉拌桔梗,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饮食文化。

 

于我而言,桔梗其实是一种打小便非常熟悉的植物。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便在家附近开辟了几平米荒地,在上面种植了几种采自野外的野花,诸如桔梗、百合之类。还记得在野外采集桔梗并不容易,尤其是在非花期的时候,辨认桔梗和沙参等类似植物绝对是一个技术活,确实如宋朝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在《北窗》中所说的那样:“空花根蒂难寻摘”,加上桔梗在野外分布的密度不高,每发现一株都是一份莫大的惊喜。蓝紫色的桔梗花在草坡上开放的时候,很沉静,独自伫立的样子很有点抑郁的气质;没有完全开放的花苞也很有特色,有点像小铃铛或者说是古代僧侣戴的帽子,桔梗花也因此有“铃铛花”和“僧帽花”的称谓。

图二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作者刘军。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是桔梗科桔梗属的单属种植物,原产地在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桔梗在朝鲜、韩国和日本文化中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朝鲜半岛,桔梗除了做泡菜,《道拉基》这首朝鲜民歌想必大家也很熟悉,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就有不少国人听过这首歌;前几年随着韩国“阿里郎”组合走红,有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了这首歌。“道拉基”就是对韩语桔梗的音译,歌词大意是:“道拉基,道拉基,桔梗长满山野,只要挖出一两棵,就可以装满我的小菜筐”。在日本文化中,桔梗花更是作为物哀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多部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桔梗也和胡枝子等其他六种秋天开放的芳草被合称为“秋之七草”。日本平安王朝诗人纪有则曾经写有一首《桔梗花》, “桔梗开花日,秋来已有声。四郊多白露,草叶色将更。”在中外描写桔梗花的诗词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桔梗在中国文化中通常都是以中草药的身份出现的。在《山海经》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到桔梗,却在《山海经·西山经》提到一种名为“蓇蓉”的可以用来避孕的植物,“其本如桔梗”,这至少意味着此时国人已对桔梗的根本有了充分的认识了。西汉时司马相如曾经撰写有《凡将篇》,作为当时地方官学及私学的识字启蒙教材,“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全都是当时比较重要的一些药材。以药名作为识字启蒙教材,桔梗等中草药在中国古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此图来自网络。

 

桔梗入药一般都是取根晾干备用,桔梗的得名也和它的根有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而且桔梗二字不念“橘梗”,而是读作“结梗”,应当也是与此有关。《神农本草经》、《别录》等著作也有关于桔梗入药的记载,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桔梗汤,“治肺痈咳而胸满”,也就是用来治疗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在中医药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桔梗汤除了医学典籍中可以常常见到外,在诗词中也是屡见不鲜,宋代诗人晁补之就写有“肺病恶寒望劝酬,桔梗作汤良可沃”的诗句。

 

桔梗含有桔梗皂甙等可抗菌消炎的有效成分,用来治疗肺部感染也是有科学基础的,不过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临床报道也有低血压反应等毒副作用,大概这也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的主要原因。作为泡菜食用的桔梗,一般在制作时会加盐反复揉搓、浸泡,大部分桔梗皂甙已经流失,另外桔梗皂甙在进入消化道后即遭水解破坏而不再具有溶血作用,所以食用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肺结核及胃溃疡有出血倾向者则应谨慎食用或言不宜食用。

 

汉成帝时刘向编写的《别录》中,曾经提到过桔梗的一种特殊功用:“下蛊毒”;《千金方》中有一味治疗蛊毒的方剂八物茜根汤,其中之一也有桔梗。所谓蛊毒,抛开封建迷信因素,与传染性病的相关性很大,我在《嘉草如茜》一文中曾经提到过这一看法。因此桔梗在抗病毒、抗菌方面的作用值得开展实验研究予以验证。桔梗皂甙等有效物质抑制细菌性病原的报道已有不少,但是桔梗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实验报道。考虑到同科的半边莲已开展有相关醇提取物抗禽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桔梗的水煎剂及有机溶剂提取物是否具有抗病毒作用,或者是在抗病毒过程中仅仅起到辅助输送作用,相关研究也很值得期待。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4206-1149362.html

上一篇:人类基因编辑一种可以预见的后果
下一篇:大雪 戴胜

26 郑永军 朱晓刚 刘钢 杨金波 晏成和 高建国 杨正瓴 王从彦 张珑 王德华 徐长庆 刘光银 马鸣 刘旭霞 操瑜 姚伟 宁利中 张焱 白龙亮 王桂颖 邹桂萍 王剑 史永文 苏德辰 liyou1983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