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檐老鼠”山蝠

已有 2103 次阅读 2023-3-29 18:17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小的时候曾经随父母在鄂西北的一个小山村里居住了十来年,也给我的童年留下了许多山村记忆。其中与蝙蝠的几次亲密接触,多年后还是依然难以忘怀,加上这几年新冠疫情与蝙蝠的关系,发觉不经意间有些记忆竟然越发深刻了起来。

       小时候,我们是管蝙蝠叫做“盐老鼠”的。也许中国有地方称之为“檐老鼠”,但从地方发音分析,当地说“檐”的时候,实际上发的是“缘”的音,所以我确定当时是叫做“盐老鼠”无疑。那时候家里的厨房和卧室不是相连的,我也确实在厨房里面甚至家里的盐罐附近拎起来扔掉过好几只蝙蝠,但在卧室和厅堂的房间里面倒是很少发现。这也让我确信这东西可能真的会偷盐吃的,不过倒也没有真的目睹过蝙蝠偷盐吃的场景。

       那个时代,中国大多数乡村也都是缺肉吃的,即便是从饿肚子的年代过来也不算太久,当地的习俗却并不是什么动物都吃。我也是随猎人上山打过几次麂子的,也下河摸过鱼,当地的渔猎文化我并不陌生,但至少在我的记忆当中,就没听说过谁家吃过蝙蝠。甚至于青蛙,也是后来在下乡知青的带领下才有人偶尔为之。这和东南亚地区大吃蝙蝠以及各种昆虫的习俗是大相径庭的。究其原因,除了蝙蝠、青蛙之类肉少之外,千百年盛行的巫医文化也在客观上限制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让我们在食材的选择上是有所顾虑的。

       但是对于“檐老鼠”的说法,我也是很认同的。因为这些蝙蝠,总是会在你想不到的时候会冒出一只来,让你觉得它们就藏在来我们不远的地方,比如屋檐下的某个角落里面。但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除了“寒号鸟”的寓言故事之外,与蝙蝠有关的科普知识实在是太少了。我们身边的“盐老鼠”到底是什么蝙蝠?天冷的时候,它们真的不做窝吗?

       这些疑虑一直没有人给过我们答案。好在我们湖北本地的蝙蝠种类常见的也就那么几种,比如菊头蝠、大棕蝠、鼠耳蝠以及山蝠等,那么常见的而且体色、大小和习性与我所见过的“盐老鼠”相近的,要算是山蝠了。

       这里说的山蝠指的是蝙蝠科山蝠属(Nyctalus)几个成员的统称,如果在十多年前,湖北的山蝠都划分在山蝠属褐山蝠(N. noctula)这个物种之中,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亚种被独立出来提升为种,原褐山蝠河北亚种(N. noctula plancei)现在提升为中华山蝠(N. plancyi),原褐山蝠福建亚种(N. noctula velutinus)提升为绒山蝠(N. velutinus),此外,中国东北、东南等地也有大山蝠(N. aviator)分布。从分布来看,我从前在鄂西北的看到的“盐老鼠”是绒山蝠(N. velutinus)的可能性最大。绒山蝠是我国特有的种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各省及台湾地区。

    波兰 1997  褐山蝠(N. noctula)

      根据各国学者们的观察,与其他洞穴栖息蝙蝠不同的是,山蝠喜欢栖息在建筑物的天花板、梁柱瓦缝等处。在冬天,这些地方确实是一个既能遮风挡雨又能保持一定温度、湿度的好地方。也就是说,“檐老鼠”的说法,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中国的绒山蝠、中华山蝠都以蚊虫等昆虫为主要食物,而大山蝠则有迁徙时捕食小鸟的习性。大山蝠是一种翼展达45厘米的大蝙蝠,在春季主要吃昆虫,这种摄食习惯的改变,可能是为了适应大山蝠迁徙时期的营养需求。在欧洲大陆,褐山蝠也是会迁徙的,至于中国的其它山蝠是否迁徙,目前还没有看到研究报道。有研究表明,山蝠这类迁徙性蝙蝠的脑部含有较多的磁铁矿颗粒,可以感知地磁场变化,蝙蝠的迁徙也是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与人类长期近距离相伴而居,山蝠与病毒传播之间的关系也颇受公众关注。山蝠确实会携带一些致命的病毒,已经报道过的就有狂犬病毒、汉坦病毒等等,但是并没有直接传播至人的报道。在早先的一些新闻曾经报道说,湖北境内的蝙蝠中并没有发现新冠病毒近缘毒株的存在。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不主动去接触这些潘多拉的盒子,山蝠病毒传播至人甚至发生疫情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目前各国发行过褐山蝠、毛翼山蝠、亚速尔山蝠的邮票。附上褐山蝠的贴片: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4206-1382282.html

上一篇:邮话巴尔米斯行动与天花疫苗接种
下一篇:脸像被刀劈开了的埃及裂颜蝠

9 宁利中 张晓良 尤明庆 郑永军 刘钢 杨正瓴 张珑 朱晓刚 刘旭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