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fdragon 我不是嘲风,我仅仅代表自己,我不代表嘲风; 我是嘲风,我用我的生命浇灌嘲风,直至生命竭尽。

博文

转一篇旧文回答价值观【不想死在井里就爬出去】

已有 3411 次阅读 2011-12-26 20:27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价值观

经常有人质疑我的价值观,以及对生活对感情对父母,对亲人自己未来家庭的价值观。也许我的行为可以用疯子来定位,也许我的价值可以用自私来衡量。I don't Care。

懒得解释那么多,想起去年回答一位旧友时所写的文章,贴在此处,看懂了算懂,看不懂,,,拉到~~。

***************************************************************************************

如果两个人落到井里,而且一个人受伤了,爬不出去的。

怎么办呢?

有一种“背叛”是自己爬上去求救。最后两者皆可能活命。

有一种所谓的“道义”叫做同生共死。

就是一直守着那个人,一步不离开,等到他死了之后,再把自己等死。

 

如果持续现在生活不变的好处是,父母不用担心我嫁不出去,也不用担心我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只需要担心别人都在担心的事情就行了,比如,跟老公婆婆吵架啦,老公外遇啦,也许还离婚了,也许还生不了小孩之类的寻常事情。

而这些平时的担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比较大,还是担心我天天做一些不知道的事情,冒不知道的险,花了不知道的钱,不知道明天再哪里,搞不好变成老姑娘嫁不出去,这些事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更大呢?

如果人生可以假设的话,可以活两次去测试一下,到底哪个担心让父母睡的觉更少。

不过,就现在来看。

左边是继续我打死不改的路线,再等两个小时我就可以看到日出。看到日出外面的山头。

山那边的生活可以让我父母不必为养老金跟谁吵架,也可以让我的孩子天天活的开心。不用跟孩子说,玩具不买了,还要交学费呢,衣服不买了,等你长大再买,不用跟孩子说,你要努力去参加高考,才能改变人生命运。我可以让父母去欧洲散散心,我们可以去瑞士养养花。可以让他们不用再去受别人的脸色,不计较退休工资少发了几百块钱。

我的人生可以享受品味,可以不用在超市计算菜价,可以买东西不看价格。可以让自己50岁的时候还像20 一样的容颜。我可以在别墅喝红酒,我可以去享受下午茶。我可以把背叛我的男人打死,我可以把我想要的都拿到。如果跟我说,有钱不一定得到全部,没错,那没钱的人得到什么了?

山的另一边是什么,是我“听话”,回去嫁个土了吧唧的男人,生个孩子,以免跟别人生活步骤不一样,挺着大肚子挤公交车,等着别人让座。因为没有房子没有车子,孩子长大了会跟农民工子弟一样去上农民工学校,或者送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要么学习成绩很差,要么呢拼命考试搞不好考个三流大学,出来继续当农民工。

而我自己每天洗衣服做饭,手变粗,脸变黄,如果不幸老公很老实,那估计天天在家说看看人家隔壁的谁谁谁,人家买黄瓜都上超市呢,如果不幸老公很能闯荡,那估计也是看着老公跟情人出双入对,自己假装是眼睛近视,也许走在路上看见了还要装作不认识。黄着脸黑着眼,腰粗腿园的提着菜篮子回家跟妈妈做个饭,抱怨一下家长里短。

 

人生并不是在十字路口选择,人生是在横过来的8字上选择,往前踏一步是正循环,往后踏一步是负循环,在循环中的人每天在重复自己的好运,或者是霉运。

永远不要抱怨任何机遇任何的组织和任何环境,因为没人对你不公平,只是你自己选择做草还是作树,选择做兔子还是选择做狼,做狼就要忍受孤寂,做兔子就要忍受被吃。作为人最好的是你可以在转盘上选择自己的角色,如果你不幸投胎了兔子,没得选择,就这一点应该高高兴兴的做人,无论遇见什么事情也高高兴兴的接受。

既然你选择了在井底认为自己大义凛然了,那么就在井底数数青蛙数数蜈蚣,帮他捉一下腿上的虫子吹着口哨为他数数倒计时。

 

**********************************************************************************

对了还有人质疑我做广告,那么为了了却他的心思我就免为其难的做一个广告,不然让别人猜不到的话,又该说我自私不考虑别人了。

 

趣味科普系列-科学可以如此有趣



https://m.sciencenet.cn/blog-519111-522335.html

上一篇:响应科学网的号召---征个婚
下一篇:为何与中医为敌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