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我与可拓学的缘分-从信息科学、高等人工智能到可拓智能

已有 1722 次阅读 2021-8-25 13:06 |个人分类:可拓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与可拓学的缘分

——从信息科学、高等人工智能到可拓智能

    我本科的专业是自己选的,填志愿的时候专业名称是“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师范类(1996年),毕业时发现专业名称变成了“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教育)”(2000年)。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这个专业早在1998年与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统一归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CISC2011*),尽管三易其名,但变来变去,有两个关键词没有变,那就是“信息”与“管理”。

    虽然本科学的大多数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但最终学位却是颁发的管理学士,为何学的是计算机(工科),发的证却是管理类(文科)呢?答案最终也在CISC2011找到了,因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管理科学与工程,既可以发工科学位,也可以发管理学位。因为当时西南大学(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设立在经济管理系,所以就发的管理类学位。这样一解释,仿佛也没有毛病。但改名字容易,改变学生内在的思维却不容易。因为计算机是个物理机器,编程时也要考虑其物理特性,也就是编程者的主观思想必须要符合物理实际。这就意味着在四年与计算机打交道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人机协同的思想,也就是感性与理性必须统一,虽然冠以管理学位之名,但相对当时其它管理类(文科)而言,相对更求真务实。

    可能正是这种求真务实的思想,让我在科研选题时,对信息甄别这一课题充满了好奇。当然,由于计算机思维的作用,一开始对当时偏文科的信息学并没有重视,直到课题研究结束,也发了文章,还得了奖,走出校门,闹了笑话之后,才真正开始关注“信息”。也正是在关注信息科学发展历程的过程中,开始对可拓智能,特别是可拓信息-知识-策略的形式化体系、可拓策略生成系统以及可拓数据挖掘感兴趣。

    在看钟义信的《信息科学原理》第三版中,我才第一次意识到了信息科学的重要性。“每一个时代都产生过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观念,孕育过反映当时对客观规律深邃认识的辉煌科学,如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材料科学、研究能量性质和转换规律的能量科学等”“信息时代所孕育的一门新科学——信息科学。”“和以往一切传统科学不同,信息科学破天荒地把信息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对象,把信息的运动规律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内容,把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目标,而在这些研究的实践中,又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方法论——信息科学方法论。”“由于信息科学的崛起,以物质和能量为中心观念的传统科学就逐渐让位于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为中心观念的现代科学”“不仅如此,信息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还远远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边界,向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成为一门纵横交叉的新兴科学”。

    也正是在钟义信先生的《信息科学原理》的指引下,我了解到香农、维纳关于信息的定义。在第三版1.4 信息科学史略(P32)中钟义信先生这样阐述到“在近代以前(更具体地说是19世纪以前),信息科学一直处在原始和经验的状态。而人类真正自觉地认识信息问题并开始接触到信息地本质,则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地事情。其中,理论上最主要的标志是仙农(香农)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Shannnon 1948)和维纳的专著《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与控制问题》(Wiener 1948),正因为如此,一部关于人类认识和利用信息的历史可以粗略地以1948年为界进行划分。”

    关于香农和维纳,在香农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致谢中明确的感谢了和自己合作的三位博士小伙伴和维纳教授。除此之外在【美】吉米.索尼和罗伯.古德曼 著的《香农传》里也记录(P205-209),“在麻省理工学院,香农选修了维纳的傅里叶分析课程”,香农回忆维纳是“当我还是年轻学生时的偶像”,书中还记录到“维纳是年长香农22岁的前辈,这也揭示了香农思想的先进程度以及他的研究的重要性。”“就成果本身而言,香农1948年的论文承认了维纳的思想,因为后者影响了他对通信的统计特征的观点。”但是,“香农意识到,他在一些重要的方面与维纳并不相同,首先,香农坚持认为含义与信息的传输毫无关联,而这一点非常重要...此外,他们的成果中最显著的差异可能在于对编码的分析,以及它能保护信息传输免受噪声干扰的能力...受训练和兴趣的影响,香农作为一名工程师,以工程师的方式攻克了噪声的难题,他的《有噪离散信道的基础理论》正是通过编码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可能的起点。”

   钟义信先生的研究以香农的信息论为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创立了全信息理论,并应用全信息理论初步阐明了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原理。不仅如此,在钟义信先生著的《高等人工智能原理-观念.方法.模型.理论》(2014年出版)一书5.2 第一类信息转换原理及感知与注意的生成机制中这样阐述到“既然第一类信息转换是由本体论信息到认识论信息(全信息)的转换,第二类信息转换是由全信息到智能其他能力要素(基础意识、情感、知识、理智谋略、综合决策以及策略执行)的转换,于是,两类“信息转换”的整体作用是把信息资源转换为基础意识、情感、知识、理智谋略、综合决策和策略执行能力,它的重要意义至少可以与物理学的“质量转换”和“能量转换”相媲美。”,与此同时,还给出了第一类信息转换的原理模型及步骤(P173),第二类A、B、C、D型信息转换模型(P214、234、247、256)。钟义信认为,第二类D型信息转换,就是关于“策略——行为”的转换。它是由改造世界的谋划环节(策略)到改造世界的操作环节(行为)的转换,而策略表示则是为了实现“策略—行为转换”所必要的中介环节。

    那如何生成智能策略?特别是人机协同生成智能策略?在信息甄别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没想到在可拓学领域找到了更详细的解决方案。由李立希、杨春燕、李铧汶著的《可拓策略生成系统》不仅探讨了人工智能中矛盾问题求解的理论基础,还提供了一套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矛盾问题求解的策略生成的具体方法,真的是意外惊喜~

    

注意:CISC2011是指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0919-1301373.html

上一篇:我与可拓学的缘分——始于宽窄巷子
下一篇:我与可拓学的缘分——普朗克链条

8 张学文 蔡宁 尤明庆 晏成和 曾杰 武夷山 李宏翰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