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wncheng

博文

清儒教对中国的制约

已有 1873 次阅读 2011-10-28 16:43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国, 儒教, 毛主席, 宗教改革, 新教

科技、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宗教的关系

——清儒教对中国的制约

 

李约瑟在论述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的时候论述了中国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1]。当然,在当时的地缘政治占主流的情况下,地缘关系可以用来解释很多内容。本文认为,中国的宗教,从汉朝延续至今的儒教才是阻碍中国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被黑暗的封建王朝——清朝所加强的清儒教是制约发展的主因。

 

中国有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到今天真正大行其道的只有儒教了。为什么佛教和道教在全世界范围内没落了呢?因为它们没有普适价值,它们认为只有具有慧根的人才能理解教义,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徒。而儒教和基督教一样,讲究普适作用。

 

儒教是一个关于人的宗教,他的一切哲学都是关于人和人之间的哲学,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樊迟请学圃,子曰“吾不如老圃”。子又曰“君子远庖厨”。儒教用一个普适的人人哲学教化着信徒和非信徒。虽然古代儒教开始的时候也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但是最终淘汰了其他的,只剩下一种:读书。读儒家精要,读经史子集,其他都是小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儒教劝所有人读书,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只要十年寒窗苦读,那么一朝金榜题名。古代有很多五六十岁还在考秀才的童生就是例子。而这里面最有名的莫过于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他很苦的作诗,完全没有诗人气质,只靠拼凑文字也能做出诗来。当然,今天这样作诗的人很多很多,这样作出来的诗也很多很多。

 

儒教对于对手不仅从精神层面对抗,还在肉体层面对抗,甚至用消灭对手的肉体达到消除精神对抗的目的,这个古代宗教的显著特点已经被绝大多数的宗教改革了,但是儒教仍然保留着,从孔子诛少正卯开始,以儒教统一中国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一直是用毁灭肉体来消灭竞争的。抄袭毛主席的话来恭维儒教,儒教就是教化信徒“野蛮其精神,文明其体魄”[2]。虽然今天,我们说我们处于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但是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绝大多数人,从一出生就接受了儒教的洗礼。

 

一切历史都是近代史。影响我们至深得当然也是儒教在近代发展的特性了。近代儒教来自于中国的黑暗时代,由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所统治的时代,儒教在这个时代发展成了清儒教。在那个黑暗时代,清儒教统一了全国的思想和文化意识,发展处了其独特的奴才哲学和强迫哲学,贴切地满足了统治者的要求,在那个时代,中华文化的精华被丢弃,糟粕被发扬光大。今天我们所继承的文化绝大多数都是清儒教故意保留下来的糟粕。清儒教徒的特点就是无耻和无底线以及不择手段。

 

所谓清儒教的无耻特性,也体现在清儒教洋洋得意的所谓包容性和同化性上,毫无底线地吸收同化其他文化的糟粕内容而为己有,毫无底线的顺应统治者需求。儒教发源于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掌握了法制特性的法家统一了全国,但是掌握了无耻特性的儒教享用了全国。就好像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是种田的人,丰臣秀吉是做饼的人,只有无耻的德川家康做了吃饼的人,很多人都在学习德川的无耻,有畅销书为证[3]

 

譬如我们今天说的京剧,从徽派戏曲出发,糅合了各种迎合当时的统治者的欣赏需求的杂质才形成的。最近,突然发现有人将芭蕾舞剧的要素融入其中,美其名曰改良和注入新的活力,这是清儒教的信徒做的事。

 

当然,今天我们已经把清儒教精神发展到极致了。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无耻,因为很早我们就知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因为我们笃信“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我们不相信忠诚,因为“不是因为忠诚,而是背叛的诱惑不够”。诗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其实是一个虔诚的清儒教徒的时候,我们身边每天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清儒教从中国的黑暗时代发展而来,直到现在,在这个被晨曦照亮的世界,我们仍然信仰着清儒教,发展着清儒教的奴才哲学和强迫哲学。清儒教徒们站在奴才的位置上仰望这主人的威严。毛主席企图改革儒教[4],他尝试了十年,终于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失败了。清儒教这具腐朽的躯体上无法诞生适合社会的发展精神,我们需要一场文艺复兴,需要一场宗教改革,把清儒教改革成新儒教,把奉献、自律和职业道德的新教精神引入儒教,并教化民众[5],否则,晨曦不会照耀到这个昏暗的角落。


[1] 李约瑟的书是我很久以前看的,有二十年了吧,我想,我把它当小说看的。如果有误解,那是我的错。

[2] 毛主席年青的时候提出来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3]《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

[4]毛主席说“知识分子要上山下乡,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新教说“手工劳作体现了自愿的精神苦修,有利于洗刷人人们的傲慢”等。

[5] 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过程中,也承担了提高农村文化水平,认知水平的任务。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1754-502027.html


下一篇:所谓儒教,就是一个无耻的教派,却延续至今

1 周少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