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近两三年俺执笔撰写的14篇文章摘要汇总

已有 1710 次阅读 2021-5-11 11:02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两三年俺执笔撰写的14篇文章摘要汇总

 

到了这把年纪,自己一般不怎么愿意写文章了。除了以下情况:

(1)经过较长时间思考的某些独特问题,认为需要公开表达给同行的;

(2)突然有个想法,而且认为挺有意义,不写出来发表有些可惜的;

(3)一些行业熟悉的刊物约稿的,而主题又是自己力所能及的;

(4)自己多年从事的教学与科研业务,需要系统总结一下的。

 

一、安全科学理论类

[1]吴超. 公共安全管理的若干基础理论[J]. 安全,2021,42(4):1-7.

摘要:公共安全管理是当前安全学界、管理界和政界等高度关注的领域,但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非常薄弱,急需开展一些奠基性研究。文章分析公共安全管理概念的延伸过程,阐述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归纳公共安全管理的12条核心原理,指出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的侧重问题,构建公共安全管理的学科分类模型。文章充实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体系,其内容可为公共安全管理实践提供一些指导或参考。

[2]吴超.3MS-5Meic安全系统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0,30(08):1-11.

摘要:为了解决社会-技术系统不断发展中安全问题凸显的问题,需要构建适用于复杂系统和具有普适性的新安全系统模型。运用系统分析法、要素归类法及系统层次法,构建由微-中-宏3尺度(3MS)和安-人-机-物-管-环-信-文(5Meic)等8要素组成的嵌套式安全系统模型,并阐述该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与高铁运营中潜在的突出风险,将该通用模型应用于高铁运营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型构建之中,并实证社会力量参与高铁安全治理的作用机制和必要性,同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用于指导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各要素的安全微匹配-中匹配和宏匹配工作,从而实现复杂系统的安全目标;该模型也可应用于各种尺度和多种场景的安全分析与评价以及安全因素分类与体系构建。

[3]吴超.14个有价值的城市安全系统学理论基础问题[J].安全,2020,41(04):54-58.

摘要:安全系统学是安全科学的核心基础理论,很适用于研究城市系统安全问题。本文从认识论和本体论出发阐述系统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归纳了城市安全需要研究全生命周期与全球视野问题、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耦合匹配问题、可持续—智慧—公共服务—多系统—生活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协同问题、输入与输入平衡关系、应急与涌现关系、信息与安全情报关系、安全管理与自组织关系、复杂城市与复杂科学关系,简述本质安全并非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需要精准安全、韧性并非物理性问题,认为使命—人—机—物—管—环—信—文的体系,以及工程—教育—管理—文化等对策应赋予新的安全内涵。上述内容是城市系统安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问题。

[4]吴超.一组表达安全创新的新概念及其关联问题[J].安全,2020,41(02):65-72.

摘要:为提升安全创新能力和水平及公正评价安全成果,本文从表达安全创新的新概念创设开始,以科学学思想为指导,以元概念演绎法和双向思维法,创设了正负"元事物""元创事物""颠覆性元创事物"等系列新概念,将表达安全创新的"负元事物""负元创事物"和"负颠覆性元创事物"等概念与商业和科技等颠覆性创新对等起来,并推论出正负两类"颠覆性元创事物"所涉及的重要科学问题。之后,通过正负两类"颠覆性元创事物"的比较,并以近期发生的新冠肺炎为典型案例,得到一些发展和鉴别"负颠覆性元创事物"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结果对安全科技创新发展和评价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5]吴超.安全研究的预设和途径及新观点[J].安全,2019,40(08):32-37+42.

摘要:由于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安全理论一般都很难被广大安全工作者高度认同。因此,亟需研究厘清安全的维度、给出安全研究的预设、梳理安全研究的途径和开拓新的安全理论。本文运用理论研究、科学分类和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首先从安全边界、安全主体、安全物资、安全环境、安全知识、安全管理、安全信息7个方面梳理了安全的维度,给出了几条安全研究的预设;其次,梳理了从事故预防、风险管理和本源安全出发的安全研究3条途径,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等;最后综述了近年出现的3种安全新思想。研究结果对认识安全研究的复杂性、合理选择安全研究路径、寻找未来安全工作新方向新领域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6]吴超,王秉.安全经济学应用原理及新观点[J].安全,2019,40(10):27-33.

摘要:安全经济学理论急需加速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安全发展的新需要。论文运用理论研究和逻辑思辨方法,依据从实践到理论的原则,在简述有关安全经济学核心原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安全经济问题的人性假设原理、现实安全经济问题的时空边际预设原理等14条安全经济学应用原理及一些推论,并基于安全经济学应用原理提出了安全是一种资源并可引申为一种等效生产要素、资本或产品的新观点。研究结果对发展安全经济学理论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安全学科建设类

[1]吴超.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J].安全,2019,40(01):1-6+81.

摘要:安全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大交叉综合学科,为促进安全科学的快速发展,运用科学学思想和知识溯源等方法,从安全学科建设的高度,首先阐述交叉科学的属性、研究层次、交叉形式、知识命名和现有交叉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科学研究的创新思路、安全科学研究的多视角与分类和安全科学研究成果的多样性特征,最后给出了安全科学新分支创建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了解交叉学科的基础问题,才能理解安全科学的发展,才能快速地创新安全科学。

[2]吴超.安全学科体系构建综述研究[J].安全,2019,40(01):7-13.

摘要:安全学科体系对引领我国安全学科发展和保持其应有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科学学的高度,运用安全科学学的思想,系统综述基于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分类的安全学科体系、基于上中下游三层次学科构成的安全学科体系等多种已形成的典型安全学科体系及其内涵,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呼吁大家更加关注安全学科体系的协同发展。结果表明,安全学科体系的构建,应该尽量着眼于基于安全学科相对独立的基本概念群、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侧重于能够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安全科学理论、方法、模型、原理等;我国安全学科体系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基于科学层面构建和完善的安全学科体系,可引导安全学科快速发展,并使之成为世界范围认同的体系。

[3]吴超.公共安全科技及其学科分类的九宫格模型[J].安全,2020,41(05):40-45.

摘要:为促进公共安全科技及其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对其科技和学科进行科学分类。本文从科学学的视角,依据大交叉综合学科由学科科学、专业科学和应用科学上中下游三层次组成的理论,构建一个能够简洁表达公共安全科技及其学科分类的九宫格模型,该模型使庞大的公共安全科技及其学科有了相对明确的层次和类型,可以表征公共安全的主体科技及其学科、相邻科技及其学科和外延科技及其学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公共管理、公共卫生、应急等领域的科技及其学科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普适性价值,可为未来公共安全科技及其学科的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4]吴超. 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为安全科学新高地奠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

摘要:为填补安全复杂学学科基础理论的空白和构建安全复杂学,运用历史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理论建模法和预测法等开展理论研究,预测未来安全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判断安全复杂问题的4种途径,给出安全复杂性研究需要遵循的8条基本原则,创建安全复杂学的5个核心概念和基于安全系统学的9个基础定义,归纳出安全复杂性研究的9类典型方法,构建表征安全复杂系统的通用模型及其超逻辑结构图和表达式,并提出安全复杂系统控制的5种策略,最后从8种视角给出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分支。

 

三、安全教学类

[1]吴超.安全科学系列研究生新课程创建及推广经验[J].安全,2021,42(03):36-46.

摘要:为填补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领域中安全科学类课程的空白,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和基于"创新安全科学理论—发表系列论文—撰写研究生教材—开设研究生课程—向全国高校推广"的发展思路,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在国内外行业主流期刊发表200多篇论文,并将这些系列论文编撰成专著教材出版,包括《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统计学》《安全信息学》《安全文化学》《现代安全教育学及其应用》等,在此基础上创建相应的研究生课程及其配套教学资源,并在全国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位点的高校中推广,取得显著效果。上述安全科学系列研究生新课程的创建及其经验,可助力安全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同时为安全新学科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2]吴超.《安全科学原理》新教材及其在线课程的建设经验[J].安全,2020,41(07):25-31.

摘要:为了更好夯实和传播安全科学理论,文章以安全科学最核心的理论——安全科学原理为研讨对象,在分析过去《安全科学原理》教材内容及其课程的存在问题之后,采用叙事法陈述了作者及其团队近几年来如何开展安全科学原理基础研究和夯实《安全科学原理》教材的历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安全科学原理内容的多视角分类分析,优化设计《安全科学原理》教材的框架体系,进而撰写出具有显著特色的《安全科学原理》新教材;最后分享了基于该《安全科学原理》新教材拍摄的在线课程及其配套资源的建设结果和经验。本文对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和课程建设都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3]吴超.《大学生安全文化》素质课的建设及推广经验[J].安全,2020,41(09):50-56.

摘要:为了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效果和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作者从2003年开始研究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的课题,并在全国创建了首门《大学生安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之后坚持长达近17年的该课程建设及推广工作,本文分享了主要经验和体会。该课程从无到有到获得多个国家级称号,包括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等,目前每年全国有近20万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提供借鉴。实践表明:做好安全科普需要依靠现代教育传播技术,一门课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

[4]吴超.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建设一流安全专业[J].安全,2019,40(12):59-64.

摘要:针对近期教育部有关"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正式实施的形势和背景,依据安全学科建设理论,首次提出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建设一流安全专业的创新思想。首先,扼要阐述安全专业的性质和特征,进而提出基于安全学科属性,系统规划安全专业、制订安全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安全专业金课、创建安全实践基地、营造安全专业师资队伍、培育安全专业文化的建设方法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建设一流安全专业,符合安全科学发展的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有关专业建设方法和实例,对指导一流安全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1285998.html

上一篇:再次建议:将“安全工程”单列为一个专业学位类别
下一篇:重发一下10年前写的博文

2 郑永军 杜占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