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安全@法则(安全@tops)的由来及其意义

已有 1433 次阅读 2023-1-25 07:36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安全@法则(安全@tops)的由来及其意义

这篇博文的内容其实在博文“吴超.安全工作十大法则(八):“安全@”法则.[EB/OL].[2022-10-0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358621.html.”中已经提到了,而且《安全》杂志将在2023年第1期也刊登俺写的“安全工作十大法则”这篇文章,其中也包括了“安全@”法则,安全@法则即为“安全@tops”。

这个法则除了其对安全工作的指导意义之外,俺觉得挺有意思的另一点是采用了“@”符号,该符号用得非常恰当和简单形象,因此再次专门写篇博文诠释一下。

美国狂热安全主义者、促使美国1893年制订《铁路安全生产法》的先驱洛伦索(Lorenzo Coffin)于1874年提出了“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个人曾在2012年发表的文章中将这句话归纳为安全工作的公理之一。2022年个人在归纳安全工作法则时,提出了“安全@”法则,就是由Lorenzo Coffin“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或“安全是所有人的事”引发的。

尽管“安全需要靠所有的人”这一观念已经非常先进了,但个人觉得安全依靠“所有人”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发展和深化,安全还要体现到所有组织和全社会在所有时间里的连续参与,作为一种法则,用上面这句话来表达显然不够简单明了和形象,也不容易让人记住。因而就想到了现在微信和电子邮件普遍使用的@符号。

在微信群中,人们经常使用@符号来提示或着重某人。还经常用到“@所有人”(如@所有人早上好),用多了就相当于@是“@所有人”的简化或省略。另外,从中国象形文字的思路,@all也还有点形似。因此,俺就毫不犹豫地用了@表示“所有”,用@people(简写@p)表示“所有人”,因而“安全是所有人的事”就表达成了“安全@p”了。

有了上面的安全“@p”思路,则安全依靠“各级组织、全社会和所有时间的相应符号表达也就跟着出来了,即有了“安全@organizations、安全@society和安全@time”的表达,将@后面的organizationssocietytime 3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提出来,就成了“安全@o”“安全@s”和“安全@t”。加上上面的“安全@p”,合并同类项,就成了安全@post,其实post也很好记了,其英文的意思为“邮寄”和“过去”等意思,但其意义不太符合安全所需要的,故把post四个字母的顺序调整一下成了topstops有“顶端、顶级”等的意思,比较符合安全的意境,因而就成了安全@tops

提出“安全@”法则,其内涵的简称就是“安全@tops”,具体意义就是安全要依靠“所有的人、各级组织、全社会在所有时间里的连续参与。这个法则个人觉得挺有意义的:一是对Lorenzo Coffin 提出的“安全是每一个的事”的一个发展和深化;二是其表达方式有点别具一格,希望以后能够让大家都记住和普及开来。

 

附:@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506122摘录

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带来了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他个性沉默寡言,小心谨慎且特别谦虚。1971年,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达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汤姆林森把程序最后搞定时,立即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可以给其它电脑发信了。汤姆林森说:“所以,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接下来,汤姆林森要完成的工作是如何确保这个邮件抵达正确的电脑。他需要一个标识,以此把个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汤姆林森一眼就选中了这个特殊的字符,这个在人名之中绝对不会出现的符号。“它必须简短,因为简洁是最重要的。”它出现了,@是键盘上唯一的前置标识。我只不过看了看它,它就在那里,我甚至没有尝试其他字符。”这样一来,既可以简洁明了地传递某人在某地的信息,又避免了电脑处理大量信息时产生混淆,第一数字地址传递tomlinson@bbntenxa就应运而生了。于是,就有了我们使用的电子信箱的表示形式:人名,代码+@+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国家代码。这使得电子邮件得以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而且赋予符号@一个全新的含义。汤姆林森认为,尽管@使他成为传奇人物,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是,我找到了复杂系统中难题的解决办法。问题越是难,我越是喜欢。”@被用于电子邮件,无疑是汤姆林森的一大创举。

@更古老的由来大家可以参看上面的百度百科链接。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1373337.html

上一篇:少有人关注的木芙蓉花果,近看也挺美
下一篇:事故学与成功学的对偶性及其应用展望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