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系统学基础研究20:负系统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内容源自:
吴超. 负系统学的创建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3,33(3):1-10.
WU Chao. Negative systematology construction research [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23,33(3):1-1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3.03.0738
由于负系统学是系统学的分支,系统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样适用于负系统学,但在具体应用相关的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负系统的目的和特征。另外,负系统学是安全科学的学科分支,安全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也适用于负系统学。负系统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类:
1)负系统学的整体性研究方法。这是负系统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也是体现负系统思维的精髓所在。由于负系统属于系统,系统的整体性、多元性、相关性等特征在负系统中同样存在,但在负系统中呈现出整体负涌现性、人类不希望性、异元性、无序性、相克性、环境冲击性、动态破坏性、矛盾统一性等。在对负系统分析时不能仅仅聚焦于局部,这样会丢失在由局部组成的整体在功能上的非加和性。常见的具体方法有历史法、隐喻法、类比法、效应法、象形法、涌现法、模型法、数值法、虚拟法、统计法、大数据法、综合法等[20]。
2)系统逆向思维方法。这是从思维的范式单独提出来的研究方法。系统思维是系统学的核心思想,系统思维基于整体性理念,通过思考和分析研究对象的全局性、相互依赖性和动态性等来寻求解决方案,作为系统学的分支负系统学,同样需要系统思维方法,但更多情况下是逆向的系统思维,简称为系统逆向思维方法。
3)负系统学的横断研究方法。这是从负系统的某一视角横向切入的研究方法,如进行负系统的类比研究等。常见的方法如比较研究方法、相似研究方法等。
4)负系统学的分层研究方法。这是从负系统的某一层次切入的方法,负系统学问题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和过程,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进行研究,并从中获得这些层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5)负系统学的分解研究方法。这是从化繁为简思维切入的研究方法,将负系统分区、分块、分类等分成多个负子系统,进而对各个负子系统分别开展研究,接着再考虑负系统的整体问题。
6)负系统建模方法。这本来是前面提到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但由于负系统建模方法比较常用和有效,因而单独将其列了出来。负系统建模是指在经过一定理想化之后确定负系统的负组分及其关系后,通过数学模型、物理模型、逻辑模型等方式描绘负系统内部的关系和演化规律,识别负系统的薄弱环节或敏感点,为负系统控制等提供指导作用。
7)负系统仿真方法。这本来是前面提到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这类方法需要通过建模之后才能完成,也是负系统定量研究的常用方法,因而单独将其列了出来。负系统仿真通常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负系统的演化过程,以确定负系统的各种极端结果。
8)负系统运筹方法。这也是前面提到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根据负系统的构成元素和关系及各种限制条件,对负系统的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运筹规划和调配布局等,以确定负系统处于极端状态下的情景和实现既定目标的解决方案。
负系统学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仍有待以后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20]吴超.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为安全科学新高地奠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7-17.
WU Chao. Research on basic theory of safety complexity science: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new highland of safety science[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21, 31(5): 7-1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3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