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创建负系统学的缘由 精选

已有 3366 次阅读 2023-5-14 07:13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创建负系统学的缘由

——为了使大安全有统一的基础理论 

本文源于:

吴超. 负系统学的创建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3333):1-10.

WU Chao. Negative systematology construction research [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23333):1-1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3.03.0738 

多年来在做安全科学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安全理论最有学术价值和最值得去研究?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我的答案是从事较有前途的安全科学新分支的创建研究,因而也一直在思索这方向的问题,尽管数年前已经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安全科学新分支》一书。

安全科学新分支创建研究的初始阶段,其实质意义类似于寻找到一个有价值的新的安全科学研究方向,其初期成果就是构建一门安全科学新分支的框架并展望其未来。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安全科学新分支的创建工作就像建房子的初期:需要找到一块新地、接着打地基和建起房子的结构,至于之后房子真正建成、怎么装修、如何使用和开发,以及后面产生的效益等,则是以后的事了;建房子的前期非常重要,选址和基础及结构弄好了,以后的一切工作及其发挥的效能就大不一样;当然,搞不好也可能是留下一座烂尾楼。

我开展创建负系统学研究源于对近几十年大安全和宏安全研究趋势的深入思考。所谓大安全,直白简单地说,中国安全界的意思是把多种安全问题一起考虑;国外的表达是Safety & Security Integration,即SS一体化;结合近年世界生态安全等背景,个人还提出比大安全更大的宏安全概念Global Sustainable Safety & Security, GSSS。那不论是大安全还是宏安全,为了证明其研究和实践一体化的事实和需要,即证明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很多人的研究方法是从实证的视角,枚举了许多事故灾难案例的相通性,当然也包括有少许已有安全理论、原理、方法、模型等具有大安全的通用性的实证。

针对上述的现状和趋势,俺思考的问题是:大安全乃至宏安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并且认为:只有从基础理论或学科层面去阐明和创建其科学分支,大安全及宏安全才有其学科地位和科学价值,否则就是一句话口号

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趋势向于两极发展,一是朝着能够解释或概括更多存在现象或事实规律的趋势发展,二是朝着不断细化和深化揭示未知现象或事实的趋势发展。对于前者,如果仅仅从哲学层面去解释现象,古代的周易阴阳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诠释大安全乃至宏安全的统一性问题的;如果是在大道理层面解释大安全乃至宏安全的一体化问题,用近一百多年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更是可以给出比较科学的诠释。不过,仅仅有了哲学层面或方法论层面的理论,来诠释大安全乃至宏安全是远远不够的,也算不上是大安全乃至宏安全的直接理论基础

那近半个多世纪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学是否就可以作为大安全乃至宏安全的理论基础呢?个人认为,如果安全系统学能够名符其实,的确可以。但很遗憾的是,现有的安全系统学仅仅是某些行业的安全系统学、是某些工程系统的安全系统学、是小安全系统学、是狭义的安全系统学,而且即使在小安全领域,也还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夯实,大安全乃至宏安全需要真正意义的安全系统学或广义的安全系统学

而且,系统学和安全系统学都是需要发展的。在普通安全系统学(广义安全系统学)真正形成之前,个人认为,负系统学是普通安全系统学的一门很好的新分支,也是系统学的一门重要应用实践新分支既然如此,负系统应该是系统之下的一类系统,是属于系统的范畴。因而在构建的负系统理论时,需要源于系统学的基础,需要依存于系统,而不是试图虚拟出一种全新的系统。但不管作为系统学的分支还是普通安全系统学的分支,都是需要有专门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的。

个人认为,灾难是人类自身都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长期以来,学界对各类灾难的研究基本处于分块进行的状态,尚没有一门基础科学可以把各类灾难的理论统一起来,负系统学的创建,将为此带来了可能性作为结合灾难特征的负系统,其具体表达肯定要与系统的概念有所不同,才能更加具体和能够表征灾难的特征,因而也就需要给予专门的定义及构建其相应的理论体系。负系统学理论构建是在系统科学的指导下应用于灾难系统理论的研究,是对系统科学的一种深化和发展

负系统学研究的另一个意义是希望在系统学与各类灾难学之间架起一个新的学科层次,以拟补系统学太系统(包罗一切)、各类灾难系统学太分散不集中、而广义安全系统学还没有生成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起名负系统学?从字自然会想到字和正负一起的组合词,其实类似于正负意义表达的词汇还有二元二象熵增减阴阳输赢好坏生死善恶红白等,俺第一步选择了正负中的来限定系统学和构建负系统学,是考虑到的表达具有国际化、科学化、符号化,且内涵宽和有概括性及通用性,至于与之对应的正系统学,则是以后待研究的事了。单纯表达两极,还有极端一词,如现在有什么极端力学极端材料学等,当然用极端系统学也是说得通的,但考虑到个人主要是研究各种灾难的共性问题,灾难都是负面的,因而最终选择了负系统学的名称。

负系统学的创建研究一文是基于俺多年的思考和学习,花了数月时间慢慢写成的。由于本人的英文水平很低,撰写发表需要表达深奥思维的英文论文相对困难一些,因而个人还是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投稿。个人在撰写和投稿时,就事先意识到这将是一篇有争议性的文章,投稿会比较曲折,实际也是这样,文章是经过反复审稿和基于多位审稿专家提出的许多尖锐意见修改而成的,完稿的文章有15千多字,约10A4版面,在此也非常感谢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学报》编辑老师给文章安排了多次审稿机会。

个人认为,一篇理论探索文章即使以后被证明是行不通或没有实际价值的,也是值得挑战的,这比写一百篇作业式的文章更有意义,因为如今的原创性安全基础理论研究文章实在太少了

如果从文章的影响因子去评价,一篇中文小文章发表在一个中文期刊是没有什么值得多宣传的,但这篇文章个人觉得还比较重要且会有争议或不同看法,因此将其拓展成24篇系列博文在科学网上发表,感谢科学网给予推介和精选了其中的多篇博文。

在发表这个系列博文以前,用百度搜“负系统学”为空白,但发表了负系统学基础研究系列博文之后,负系统学已经有了小小的影响和多个网页。因此,俺再写篇博文总结一下。

俺做的负系统学基础研究工作还处于一个抛砖引玉的阶段,以后也许还会继续相关的研究,也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研究和探索负系统学的领域之中。当然如果负系统学被实践和时间检验的确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和意义,那俺尽早收场也是无所谓的。

 

更多相关文献阅读:

吴超,王秉著.安全科学新分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科学网宏安全(Global Sustainable Safety & Security, GSSS)的提出 - 吴超的博文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2981&do=blog&id=1194899

吴超.“新学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03):342-350. DOI:10.14090/j.cnki.jscx.2022.0312.

吴超.国内《安全系统工程》教材的评述与展望[J].安全,2022,43(01):36-40. DOI:10.19737/j.cnki.issn1002-3631.2022.01.006.

吴超.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的思想模型[J].安全,2021,42(10):29-34. DOI:10.19737/j.cnki.issn1002-3631.2021.10.005.

吴超.运用学块矩阵创设交叉学科知识分类体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04):470-476. DOI:10.14090/j.cnki.jscx.2021.0415.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1387900.html

上一篇:负系统学基础研究24:结论和摘要与亮点(Conclusions, Abstract, Highlights)
下一篇:我也出版了一本博文集——四十年的“安全”旅途

4 郑永军 陈蕴真 周忠浩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