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
2013,工作最难找的一年:原因与对策分析 精选
2013-6-9 21:29
阅读:9989

  据统计,2013年有699万大学毕业生将在7月份走向就业市场,而目前的签约率只有不到30%,呜呼!工作岗位之难寻,难于上青天。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工作所以难找的原因:

  1,是否工作岗位确实少?为什么少?

  2,是否毕业人数确实多?为什么多?

  3,工作岗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匹配不合适吗?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第二个问题,对于前一半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那就是确实多,历史新高嘛!当然相对于以往多了不少!那么,请我们再回忆一下1990年代末的大学扩招潮,也许就会有一部分答案,当时的突发性大规模扩招在今天终于尝到了恶果。事实上,近几年尽管有大学意识到扩展的负面效应,但是一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了。凭借扩展的惯性,大学生的数量依然保持了增长,尽管增长的速度比以前慢了,但是依然在增长,这就不可避免地将大量本应填满技工这类岗位的年轻人人为延后了走上市场的脚步,而人员的堆积就造成了今天大学毕业生数量高企的结果。

  扩招的结果也使得原本高考上线比例远远少于一半的人口较多省份近些年来的上线比例也大幅增长,高比例乘以大的基数,累加起来最后的人数就是一个可怕的巨大数字。

  包括我们博士生的毕业人数,也早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而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博士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非但211,连一般的院校都希望得到由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了,国产的博士沦为一般像样的大学都不愿意接受的地步,国产大学生则成为一般性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的对象,也就是个递推的结果罢了。

  再来看第一个问题,工作岗位减少了吗?答案也是肯定的。而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和过去十年里实行的国进民退有极大的关系,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公务员成为极大的香饽饽,几乎是第一流的工作岗位,引来趋之若鹜的追捧。而这一点在2003年前还没有象今天这般蔚然成风。而另外一类被广泛追捧的则是国企的岗位。而根据我们的基本经济学知识,国企除了要害领域外,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就是民企认为利润过低而不愿意进入的领域。可是,今天的国企,几乎垄断了高利润高回报的领域,逼得民企只能在利润较低的行业里“刨食吃”,存在着已经相当艰难,更难开放更多的岗位以扩张自己的规模和范围,所以,为毕业生提供的“市场”岗位就极为有限。这里,国企里面的岗位很多被认为是“非市场化”岗位,有些几乎就是世袭制,比如石油行业。而国企的效益和效率相对于民企而言都是比较低的,且不少是带着巨大的负担运行,如此,也只能依靠垄断地位获得生存的短期结果。从长远看,国企的地位依然堪忧,也所以,如果国企依然霸占着垄断行业,未来的工作岗位还会继续减少。

  最后看看第三个问题。答案不出意外,也是肯定的。我们已经注意到很多工厂密集的区域出现了工人荒的现象,而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身份,却很难降下身段去做工人的工作,而在毕业生的家庭看来,大学毕业不是干技术指导,也要干管理工作。个人乃至家庭的期望值与社会目前的需求有巨大差异,甚至出现了很多毕业时需要到当时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同学找饭吃的笑话,自己难以接受这种窘境不说,家庭也无法承受相应的精神压力。而目前的市面上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岗位啊。我的导师当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去工厂里爬电线杆子,不过当时是为了展示“大学生和工人是平等的”,而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去爬电线杆子的也不在少数,但是此时的“爬”的背后涵义是你不爬,有的是大学、研究生去爬呢。如果说当时的大邱庄雇佣大学生去烧锅炉有揶揄或者故意折腾所谓大学生的话,今天的大学生则找有编制的掏粪工职位都成了稀缺资源,只要背后有所谓国家或国营支撑,难堪一点也在所不惜了。这是能够为背后的诱惑而放低身段的,更多的职位却不值得大家放低身段,这样就必然造成岗位和个人期望的不匹配。

二,90后毕业生的特点

  应该说,1990年后的毕业生相当一批是独生子女,确实存在拈轻怕重、啃老而不觉羞耻的缺点,加之不擅长合作,喜欢抢夺资源、自私,造就了这些孩子对于工作岗位的苛求和对个人能力的宽容,他们很容易对工作的容忍度和认可度低,且动不动就会撂挑子。

  但是,也要看到他们的优点,比如知识面宽、有闯劲,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技术和技能,独立性强等。

  对于国家的政策或机制而言,关键是怎样引导90后毕业生的优点发挥,规避缺点。

三,关于扩大就业的几个对策

  1),继续为民营、私营企业、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为他们创造空间其实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这个理念不能搞反了。这也是最本质性的措施,虽然不一定立刻见效。

  2),从现在开始,每所大学的招生数量都要从扩大变为缩减。同时为职业教育打开更宽敞的大门。

  3),将国家对于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用于缺乏大学毕业生的地区,如西部。

  4),降低各类人才计划的薪水,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创造工作机会,而不能一个人占用了100人的薪水,使得继续招人时捉襟见肘。

  5),扩大大学生毕业到工作这段时间的缓冲区,之前有“学士后”,虽显得“玩笑”意味,但是至少延缓了部分同学的就业压力。同时,安排半年一个毕业季,而不是一年一次。

  6),从政策上鼓励个人创业,设置相应的资金扶持机制等。

  7),更大幅度的公开化会对就业公平产生积极的影响。最近曝光的几起官二代直升机升职的过程应该给了我们正面的启示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69809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