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jun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junwei

博文

学术哲学的邀请(2)——问题的发现还是自然呈现

已有 1551 次阅读 2020-9-11 11:20 |个人分类:应如室|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哲学, 邀请, 问题, 自然呈现, 尼采

我们想办法让自己从学术中得到最大的快乐感与获得感,找到我们作为研究者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尝试着去回答一些问题:人的心智是否能够理解科研?是否能够是否存在的知识与规律?

学术研究中充满了让人痛苦的矛盾与杂乱无章,而现实也是变化无常的,我们有限的心智是否每时每刻都能透过现象发现问题?是否能够确切地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或许我们只能看到现象与问题的片段,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从来看不到完整的全貌?这是否就像玩积木一样,努力想要将让人困惑不解地碎片不相匹配地拼接在一起?

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在我们所有的思考和行为之下的是:学术的意义何在?这意义是人为塑造的还是自然呈现的?学术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它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终极问题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重新思考与回答。

面对这些问题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还是像愚公移山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现实的学术研究情境中,我们的问题可以划分为两个实际问题。从积极方面考虑:我们怎么样才能使学术研究变成一种“趋之如骛”?从消极地方面考虑:我们怎么才能防止学术研究变成一种“唯恐避之不及”?

或许我们无法摆脱学术研究中出现的无意义感,这种无意义感导致学术研究中的空虚和虚无感。或许我们觉得这些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我们会觉得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身上或许都会存在一种内心的空虚,我们可以理解为学术上的空虚。或许这算不得什么,这只是一个正常现象,问题是我们不否定它的存在,但是可以降低它的负面影响。

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会与学术哲学不期而遇。对于学术的探究都会让我们在哲学层面有过思考,即使自己可能不知道或者无意识的。我们每一个人或许都想去理解和体验我们自身从事学术研究的价值和存在合理性,但是这种理解和体验会因人而异。我们的理解和体验会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它们并非整齐划一地包装好贴上标签,排好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必须寻求那些在我们之前就已经探寻过的前辈们的指导,我们可以倾听前辈们的答案。但在最后的分析中,没有人可以给我们现成的洞见。洞见必须来自我们的自身经历与检验。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也不是唐吉坷德大战风车般的庸人自扰。

在探寻的过程中会促生更高本性而非更低本性,引导我们获得洞见与满意感。在探寻的道路上,或许在某一个时点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至少也是一种属于自己的视角,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学术生涯的存在质量。

这就需要我们敬畏学术,尊重学术,反过来,学术也会尊重我们自己。敬畏学术和尊重学术就是将学术视为它本来所是的样子,或许与我们想象的答案面目全非,但是我们可以敞开心扉地去欣然接受和拥抱。每一次我们带着思考的态度去审视我们的学术研究自身,我们都会在心中完成学术的自我更新。

上述的众多思考是否有必要?我想起尼采的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https://m.sciencenet.cn/blog-541012-1250134.html

上一篇:学术哲学的邀请(1)--科研哲学知味录
下一篇:学术哲学的邀请(3)——在星光下与自己对话

1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