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
学术哲学的邀请(25)——不须惆怅怨芳时 精选
2021-2-26 12:39
阅读:3691

一个寒假的蛰伏,这个寒假是最久的假期,因为疫情的缘故,可是我并没有觉得长久,反而稍纵即逝。我听着“昨日重现”的歌曲,以春意盎然的心情去迎接这一年学术的欢乐时光。

这个假期我一直在写作,在思考,在断断续续的反思,我为什么在思绪上这样多愁善感,或者是“感时花溅泪”?这种踌躇让我并没有沉浸在假期及新年的氛围中,反而凝造了一种淡淡的忧思,这是否潜移默化的形成了学术气质,而这种淡淡的忧思是否来自于我对学术现实的一种追问或者不盲从?

这种追问或者不盲从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冒出来?如何考虑这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思想有没有道理?这是外在强加的还是自我内生的?在学术上是按照他者规划还是信马由缰?是由心而生还是外在促成……。在这不断地辗转中,我想说的是学术哲学的思想不是指导,或许是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思想来源是我们切身的生活经验,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这都是学术修行的一部分,都是思考学术哲学问题的源头和线索。这些源头和线索是开放的空间,任由感兴趣者的思绪在其间自由驰骋。

我在想,学术哲学的琢磨来自于我的学术修行,这是一种学术人生的修养,它不仅可以启迪智慧,更是对一种学术思维方式的塑造。加塞特说:“哲学是一种与信息和博学完全相反的东西”,真实是这样的吗?为什么是相反的而不是相容的、共生的,或者只是由于认知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而人为的造成了这种所谓的“完全相反”,我不明白,亦不知,只是对加塞特的话感到无解和困惑,这是否就是形成了哲学意识的火花?

学术哲学的思考并不是去重复他人的思想,尽管我们自己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思考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通过学术哲学的思考,去为思想寻觅和和探求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或者个性化的路。学术哲学不是无所不知者向全然不知者的启示,而是互相平等的个体之间的一种对话。他们共同为理性的力量所折服,而不是向强权的理性屈服。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姚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541012-127394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