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森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汉森 Welcome to my blog!

博文

他没有在三峡工程论证时签字---记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陈昌笃先生

已有 5194 次阅读 2011-6-3 11:11 |个人分类:科学人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color

陈昌笃先生小传
 
    陈昌笃先生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1927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宁县,194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1949年进入中科院植物所攻读植物生态学研究生。1957-1959年和1981-1982年期间,分别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陈昌笃先生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生态学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陈昌笃先生是中国生态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并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现任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园林学会风景名胜区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同时担任多个学报的编委。曾担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学术顾问、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委员会第二届专家。
  陈昌笃先生是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85年最早把“景观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介绍到中国来。他十分关心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的植被和生态问题,首次纠正了前人将中国草原分为东西两片的错误(1983年),并首次在我国提出抢救濒危景观的问题(1995年)。除了在推动我国生态学(特别是宏观生态学)的发展,使我国生态工作面向国家实际需求方面发挥了出色作用以外,陈昌笃先生在我国最早提倡并积极从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三部重要纲领性国家文件《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主要执笔人和统稿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陈昌笃先生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评审、有关管理和技术干部的培训、特别在自然世界遗产申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福建武夷山、四川都江堰和云南三江并流区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与他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从1953年起,陈昌笃先生在北大任教至今已50年,桃李满天下。他直接培养的研究生18人,博士后2人,进修教师多人。50年来,他以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懈地从事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述颇丰,共发表学术性论文90多篇,科普性论文50余篇,与他人合编专著6部,编学写大教材1本。
 
他为何不在三峡工程论证时签字
 
   由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88年12月出版的《三峡工程专题论证报告汇编》一书,记载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场持续了三年的工程论证历史。1988年初,生态与环境专家组成员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最终的论证报告会。陈昌笃先生是当时少数没有亲笔签字的专家之一。
《北京科技报》记者最近就此事对陈昌笃先生进行了采访。
“上午由水利部派来的人念读报告,报告的核心思想就是三峡工程实施的必要性,至于不利影响当时认为都是可以控制的。”陈昌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下午专家组进行简单的讨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专家签名,以作为该重大项目最终获得决议通过的依据。”
当时,与陈昌笃邻座的是他的导师,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中科院院士侯学煜。陈昌笃说,侯老在听完报告后突然起身,以下午有会为由,欲先行离开。深知侯学煜想法的陈昌笃随即表示,侯老年岁已高,需要人搀扶下楼,便陪侯学煜一同离开,此后就没再回到会场。
陈昌笃与侯学煜的拒绝方式意味深长,不过陈昌笃坦言,这是当时的无奈之举。
这次委婉的拒绝,直接导致了陈昌笃在院士评选中落选。但在陈昌笃看来,比起水利专家、极力主张反对三峡工程的黄万里先生曲折的一生,自己的遭遇根本算不上什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命运都同样因为三峡而改变。
至今,陈昌笃依旧不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后悔。他说,之所以没有在三峡工程的论证报告上签字,是出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破坏的深深担忧。因为单从生态环境角度考虑,三峡工程必然是弊大于利的。
“且不论库区水位抬高以后,上游土地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将被淹没,当年我们争论的焦点,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长江水环境和鱼类食物来源的改变,对中下游洄游性鱼类和沿海渔场会有深远影响。”陈昌笃说,我国特有的中华鲟、白鲟、白鳍豚都是在长江上游静水中产卵繁殖的,大坝会阻碍这些珍贵鱼种的回游。而由于大坝拦沙减沙,水库会沉积大量水中的营养物质,再加上蓄水期下游水量减少,必将影响长江入海口的特产鱼类的生存,包括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陈昌笃曾于八十年代初赴美国进行访问研究,远在太平洋东岸的国度对于三峡工程的强烈反对让陈昌笃记忆深刻。
“我所到之处,美国人都会与我谈论三峡工程。当时《纽约时报》甚至发表社论,评价三峡大坝为全世界最大的破坏性工程。”陈昌笃说,美国水坝工程也曾经风风火火,但随之带来了社会和环境问题。在环保主义者的强烈主张下,尤其是西部地区,一部分工程已经不再用来发电,有的甚至开始撤坝,而美国政府也不再批准建设类似的工程项目。但是在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
陈昌笃说,他并不是完全反对水电工程项目。对比三峡工程,战国时期由秦国李冰父子在三峡重要支流的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则完全是因势利导、顺应自然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真正养活了那里的人民。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对生态环境不造成任何危害。因此,历经2260年而不衰。
“很遗憾,三峡工程没有延续这种科学的认识。”在陈昌笃看来,三峡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自然界的力量无比强大,有些影响甚至是人们不可预料的。而这正是三峡工程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根据《百度百科》和《北京科技报》的相关资料整理


https://m.sciencenet.cn/blog-5414-451200.html

上一篇:反对科学网编辑部关闭尉吉勇博客之举
下一篇:曾是高考状元的美女主播

3 刘庆丰 武夷山 wgq3867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