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sky97 网络上虚假的东西很多,而此地尽可信其真实……

博文

微信——无“​微”不至 但“信”不信由你 精选

已有 10995 次阅读 2016-8-28 11:18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工具, 孤独, 社交网络, 危害, 微信

作者:曾几何时,当网络大行其道的时候,很多人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大呼“狼来了”……确实,如今,网络占据了我们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而我们对网络的依赖也日渐加深。今天,微信的过度使用,让人们开始反思,甚至反微信也成为一种潮流!尤其当诈骗等各类犯罪分子也对微信青睐有加的时候,微信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也展露锋芒、令人生畏!

其实,可以看到,任何的潮流总有潮头,有潮尾,微信在大城市或许早已经司空见惯了,而在某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或许才刚刚兴起……

无论是网络还是微信,就像指环王中的魔戒,所谓的“危害”是与人的自制力成反比!

有害?有益?如果只关注一方面,恐怕都会言过其实!所以——微信——终不过只是一种工具

微信——无“微”不至  但“信”不信由你

微信——无微不至  但信不信由你

文/齐云龙

摘要有人说,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 微信中反映的人际关系,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微信的好处显而易见——正是因为有微信,我们方便地找到了甚至是几十年未见的同学!甚至是国外的很多同学朋友也开始和我们使用了相同的沟通工具,大家汇聚到了相同的群里!微信里可以先于电话通信而实现了视频通话,微信里整合了滴滴打车……

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微信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活跃账户数已经达到6.97亿,换言之,我国将近一半的人口是其使用者。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或者聊天工具,而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微信这位寄于移动终端上的客人开启了我们普通老百姓迈入“智慧型”生活方式的大门。首先,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好友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交流,各种喜怒哀乐的表情符号把我们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且直接易懂。其次,朋友圈为我们肆意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晒美照、晒成绩、晒手艺、晒心情、晒骄傲、晒幸福......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我们晒不了的。我们用心分享记录着生活的点滴,当明天回首过往的酸甜苦辣时,有图有声有真相的场景拉近了我们与曾经的距离。再次,我们607080后受众经历了获取新闻的方式由依赖报纸到电视再到网络媒介再到现在盛行的微信朋友圈整个过程,如果把过去的信息传播比喻为乘坐马车,则现在则升级到了堪称为“秒杀”的火箭。前一秒中南沙群岛刚刚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后一秒钟就会图文声并茂的通过朋友圈传达至黑龙江的漠河,进而以几何级数传遍全国各个角落。

微信的过度使用,让人们开始反思,甚至反微信也成为一种潮流!其实,可以看到,任何的潮流总有潮头,有潮尾,微信在大城市或许早已经司空见惯了,而在某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或许才刚刚兴起……有害?有益?如果只关注一方面,恐怕都会言过其实!所以——微信终不过只是一种工具。

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

从来都是“过犹不及”。微信,像一把利剑,只不过,它是双刃剑,它可以轻易地砍断某些沟通的阻碍,却也容易造成伤害!

每天朋友圈发来和转发的微信,忽悠调侃者有之,胡编乱造者有之,道听途说者有之,以讹传讹者有之,广告发布者有之,心灵鸡汤式的警句箴言、人生感悟更是数不胜数,更有甚者造谣惑众、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别有用心!
   
不是相同的圈子,就不必强融;不是平等一类人,很多都难以成为平等的朋友。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终究无法取悦所有人!

博客,属于精英人群,微博属于大众;

  QQ群,像广场舞,人多,热闹,但是没有主角,

  微信里,每个人都是自己圈子中的主角。    

   与“微信”一起出道的还有“易信”、“有信”(其实,取“言而有信”之意,这个名字我觉得比微信可好上不知多少倍,只可惜,它也被竞争下去了)……
   而“微”字辈的各种在线聊天工具有:“微会”、“微密”、“微视”、“微聊”“微聚”……一番江湖纷争之后,其他最终不是“微不足道”、就是“陌陌”无闻,都难觅芳踪,只留下“微信”一家独大,真正“无微不至”……

无论QQ,还是微信,亦或其他类似的软件,不过都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结果,无非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有人说,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人类从一出生就开始寻找与自己灵魂契合的一类人!

“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几亿人对此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作为一种人际沟通工具,没有第二张图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类内心的孤独,以及地球家园的美好。所以,整个画面有一种孤清中的淡淡暖意,给人的感觉是文艺到死。等你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又会觉得闷骚到死。” 这张图也或许就是象征“一个人孤单地就像一颗星球”,TA所站立的地方也便是自身。怎么看直观上都有一种忧伤的氛围。一个火花闪过,一个答案、一种理解自然而然浮现脑中。这个画面在表达一种渴望:被邀请、召唤,进而去融入和交往的渴望;从一人面对世界的隔阂到进入世界,置身关系、分享和联络之中的渴望。

想当年聊QQ成为某些少数人的特权时,大家聊得一片火热;当年微信成为少数先行者的玩具时,他们摇得火热,乐此不疲……摇一摇,为了遇到某个同时也很无聊的人……也有调查得出结论:95后基本不用微信多使用QQ!——每一类人都在寻找着自己世界的沟通工具和语言!

其实,如果没有微信的流行,那肯定还有其他的微聚、微密、微聊、陌陌、易信、有信、来往、MSN、Skype……

面对微信的凶猛来势,有很多人试着放弃微信,但还是有更多后来人继续为此而狂欢——除非有更好的、更流行的工具出现,否则,这个圈子里注定还会有很多人,就如同微信出现了,QQ的使用者在减少……

时代终是要前进的,也许将来,我们身体里只需要植入一块芯片,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与想要沟通的人无障碍交流……可是现在,我们暂时还只能依赖手机或者电脑!

微信,和QQ或者其他即时沟通工具一样,可能饱受诟病,比如:让人分心,不能专注于工作;长时间刷微信危害身体健康;容易传播谣言和大量垃圾信息;减少了个人的隐私、恶化了某些人际关系甚至于对目前中国式婚姻造成重大的冲击,因为中国式婚姻大多不是以爱情为基础,而是以关系为纽带。

无论QQ,还是微信,都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结果,无非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

微信,像一把利剑,只不过,它是双刃剑,它可以轻易地砍断某些沟通的阻碍,却也容易造成伤害!从来都是“过犹不及”。微信对我们造成的各种危害,主要原因是我们没能正确用好微信,微信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工具,本该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之余发挥补充身边社交不足的功能。而现在却被过度使用,或并被各种利益谋求者滥用。微信,很容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或者图谋不轨的人的作案工具!

微信中反映的人际关系,就是我们生活中社交网络的现实!如果说微信破坏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应该说微信破坏的是,就是原本不充分的沟通、原本脆弱的关系!

微信像一把放大镜,能照出你和“朋友”间的千丝万缕,真真假假,若即若离……

微信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不同人的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的差异,试出了你与别人关系的深与浅……

当然,如果你想真得试一试——先不要把我的结论告诉TA

微信,是这样伤害着我们的:

当你想要加一个人的时候,却始终得不到TA的认证!

当你想发一条消息给对方的时候,却发现:TA已经不再是你的好友!

当你们互加了好友,过了一段时间,你想看看TA的个人相册,却发现,TA屏蔽了你的权限!你能看到的只是一片灰白的底色!

当你兴致勃勃,想要和某个人聊一会儿的时候,TA却只是简短地回复你:呵呵、哦、恩……你顿时意兴阑珊……你感觉到的冷淡其实未必是真的,也许对方是真得在忙!

当别人对你发到朋友圈的图文一片叫好的时候,你关心的某个人却无动于衷,没有反应……

你发现,某个人很频繁地在为别人点赞,但是却从来没有光顾过你的朋友圈……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找你,却找不到,找到了却不回应。”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连接人人与人关系的纽带。合理的沟通能促进关系的和谐,同时也是矛盾的润滑剂。而不顺畅的沟通或者沟通模式不同则沟通反而能成为矛盾的制造者。——但沟通工具不应该成为罪魁祸首!

不必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世界万象,五彩缤纷,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不同而已!有时候,只不过是因为TA曾经受过的伤害,只不过是因为某颗柔弱的心在努力保护自己;有时候,我没有将全部消息发送给你,只是不愿意打扰到你!

不是相同的圈子,就不必强融;不是平等一类人,很多都难以成为平等的朋友。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终究无法取悦所有人!

微信,无论多少人说好或者不好,终究不过是一种工具!

关于那个庞大蓝色星球和渺小身影的画面,通常的答案是“表达了人类孤独的内心”,而微信走红的原因,也被解读为满足了人们交流与沟通的心灵渴求。但“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喜欢的却是一条用户提供的答案——“为什么这个人会站在地球之外?”或许,这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他的形象:总是默默站在热闹喧杂的人群之外,静静观察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用近乎偏执的专注抽丝剥茧,找出事物的本质,再用看似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无论QQ,还是微信,都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结果,无非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

微信,像一把利剑,只不过,它是双刃剑,它可以轻易地砍断某些沟通的阻碍,却也容易造成伤害!从来都是“过犹不及”。微信对我们造成的各种危害,主要原因是我们没能正确用好微信,微信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工具,本该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之余发挥补充身边社交不足的功能。而现在却被过度使用,或并被各种利益谋求者滥用。微信,很容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或者图谋不轨的人的作案工具!

你可曾意识到,我们花在陌生人身上的时间,远远多于我们和父母、朋友、家人沟通的时间?

其实,大多数使用微信的人是想通过微信增进朋友的了解和情谊,开拓新的朋友圈,而实际上这真的早已超出微信本身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将自己的生活圈划分区域,核心区是自己和亲人,其次是最好的朋友、朋友、认识的人……对于核心区的亲人和最好朋友,要增加关心和面对面的交流或电话联系,然后积极参加身边的各种社交活动,最后才是用微信拓宽社交网络和补充这些活动的不足。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不然容易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是的,如果沉迷,微信会夺走你的健康,甚至是你的家庭,你的事业!

某些人慢慢地开始选择淡出……他们宁愿意多陪陪家人,朋友,而不只是与与你根本无关的人无聊之聊;他们宁愿多体验一下亲自下厨获得的美味而不仅对着朋友圈的美图垂涎三尺;他们宁愿挤出一点时间出去散散步,以能更长久地看着这世界的美好未来……

微信现在是第一大平台但是当大家狂热过后有些东西会自然而然的回归本质,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还是生活; 慢慢的你会发现微信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强大;
实体的崛起传统的崛起,是由互联网所不能代替的一些东西,如果你不去了解这些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就没法去理解。

微信慢慢的就会成为一个工具,就和当年电话一样,我们会只有用的时候才会想起来,他不会和以前一样疯狂,这个时候 面对面的交流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现在,是在微信里读到我的文章,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当然,微信作为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新媒体传播的手段和渠道,其方便、快捷的优势的却是目前流行一时的新宠,它不仅仅能随时随地让朋友之间交流感情,而且还可以比任何传媒速度还要快的时效,让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天下大事,游览最新新闻,有图有真相!
  微信,微信,不可全看不能不看。全看浪费时间和眼睛,浪费手机锂电和流量,浪费精力和感情;不看生怕误了朋友的事情,漏掉了世界上最新发生的奇闻异事,错过了值得一读和感悟的好文章!

最后,不妨再拓展一下:手机的应用软件APP,好多都想要,尤其是微信占用空间非常大,结果手机变得卡顿慢,内存不够,最后不够用了,就只能让手机升级换代……应该说,这也间接促进了消费,促进了产业升级,促进了科技创新……看来,微信的隐性作用还不止于沟通呢。想当年,人们对视网络的到来为洪水猛兽,而如今,已经有太多人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全国上下皆网民。现如今,我们又何必对微信太过苛评呢……

时代在进步,旧事物总是被新事物所取代,也许,用不了多久,比如像可穿戴设备等新的工具还会出现,微信也会慢慢淡出历史的舞台!

PS:9月1日起,互联网广告要被规范了微博、微信等平台也有制止发布违法广告的义务付费搜索广告等五类必须标明“广告”参见我下篇博文9月1日起,互联网广告要被规范了,注意别违法》



https://m.sciencenet.cn/blog-568569-999228.html

上一篇:科学家眼中的奥运(9):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错!那是最强大脑
下一篇:二维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读完本文你就成专家

22 武夷山 许培扬 郑小康 蔡小宁 牛登科 张学文 史晓雷 高建国 李学宽 汪晓军 黄永义 赵美娣 白龙亮 宁利中 葛兆斌 李颖业 韩枫 xlianggg scienceusa guhanxian xchen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