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博客访问量1000万随感:追求极致 精选

已有 12448 次阅读 2022-12-20 19:28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从我的博客访问量600万起,每增加约100万,就写一篇博文留痕。今天访问量已接近1000万了,概莫能外。访问量这么高,出乎我的预料,尽管这不是我关注的目标,但表达感谢是必须滴。在此,感谢博主们的积极推荐,感谢网友们的密切关注,感谢编辑们的热情支持。

言归正传。

在现今学风浮躁、急功近利、人心浮动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学者都想兼得“鱼和熊掌”——既要出卓越成果也要名利双收。然而,要实现前者,必须淡泊名利;要以追逐后者为目的,必然做短平快研究,这只能出鸡肋成果。此种矛盾说明,过多的欲望是真正卓越成果的拦路虎。关于此,《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有过精辟的概括: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远也。

君不见,不少学者一生做了多项短平快工作,却没有一件能让别人记忆深刻;而有的人一生仅做了一项工作,就能让别人世代相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地做一万件事。

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纵观科学史,诸多科学大师都是把某项研究做到极致的人。譬如,牛顿琢磨透了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提出了简洁的牛顿三定律;麦克斯韦厘清了电磁场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美妙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些定律和方程组,既是不朽的科学作品,也是精彩的艺术之花。

极致的内涵是惟精、惟一,如庖丁解牛、梓庆为鐻、津人操舟、佝偻承蜩等。《传习录》中王阳明弟子问道:怎样才能做到惟精、惟一呢?王阳明回答: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一的功夫,并非在惟精之外又有一个惟一。做学问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为了获得惟一而下的惟精功夫。换句话说,学者始终围绕真正的关键科学问题,以精益求精之道攻克,以心无旁骛朝着惟一的科学目标迈进,这样的探索历程便体现了惟精、惟一。

学者追求极致或惟精、惟一,需要坚守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确实,解决任何科学问题,都涉及到多个环节;只有以工匠精神妥善攻克了每个环节的桎梏,并使环环有机相连,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强壮性。

学者的价值不在于一生研究了多少科学问题,而在于做深做透了某个关键科学问题,这与“宁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讲述的道理一样。因此,学者应追求把某个关键科学问题做到极致,而非蜻蜓点水;否则,即使满腹经纶、著作等身,终将一事无成矣。

写博文也应如此。博主用心撰写每一篇博文,且尽量使其富有营养,这样久而久之,不仅能惠及读者,而且能扩大博主的学术影响力。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略)

相关:

博客访问量600万随感:写博文与做科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45723.html

博客访问量700万随感:知识分享与科学传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87630.html

博客访问量800万随感:我思故我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10132.html

博客访问量900万随感:塑造理性思维框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38353.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5926-1368587.html

上一篇:何谓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下一篇:科学的荣耀属于谁?

36 李可 武夷山 郑永军 王启云 王正庆 檀成龙 彭真明 赵汉青 赵庆洲 郑强 周忠浩 吕泰省 赵凤光 汪强 晏成和 李学友 李文靖 李丽莉 张学文 刘立 王飞 梁洪泽 孙颉 姜春林 杨正瓴 王涛 李哲林 胡泽春 徐长庆 刘欣 曹俊兴 徐志刚 宁利中 焦飞 孟利军 杜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