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没有诺奖也没什么”意味着中国科研缺乏什么?

已有 3803 次阅读 2011-10-3 11:28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国, 诺贝尔奖

930日,诺贝尔奖得主伊瓦尔·贾埃弗(Ivar Giaever)和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 D. Osheroff)做客首都科学讲堂[1],与北京居民分享他们在科学上的发现和获得诺奖的经历。对于中国至今无人获得诺贝尔奖,贾埃弗表示,“没有诺奖也没什么。”

贾埃弗说,他1974年曾经来过一次北京,那时候街上行驶的是数百万辆自行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北京现已高楼林立,变化很大。“你们已经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了,没有诺奖也没什么。”从正面理解这句话,诺奖得主太会安慰国人了。

贾埃弗潜在的意思是说:中国的基础建设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但中国的大师级人才太少了、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太少了。钱学森[2]为此一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更有甚者,在自然科学领域,我国迄今尚未诞生过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

没有诺奖是没什么,但总拿不到诺奖,尤其是代表国家自然科学水平的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奖,至少说明了一个国家的科研体制存在问题。

现在,国内评价科研人员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标准是发表的SCI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这种做法如不叫停,我们国家获得诺奖自然科学奖的机会将微乎其微。在科研中,诸多科研人员选择难度小、易出成果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永远做不出“影响世界、甚至改变世界”的重大成果。

在目前学科过分细化的情况下,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即使出了百篇论文,亦不会对科学有什么大贡献,甚至根本没多少人看[2]。重大问题,一篇论文,就可能开辟一个新领域,甚至长期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论文、狄拉克的狄拉克方程论文、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论文(三篇)。

在国内,若科研体制得不到根本性的变革,科研人员仍不能针对重大科研难题进行攻关,仍陶醉于“SCI崇拜”,可以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国内科学家难以获得诺奖之自然科学奖。

参考:

[1] 刘兰兰诺奖得主贾埃弗:中国没有诺奖也没什么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3405.shtm

[2] 方锦清,[约稿]邢修三:关于重大基础理论开创性研究之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6190&do=blog&id=492610


2011诺贝尔奖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5926-492857.html

上一篇:能力决定价值故事一则
下一篇:为何重大科学发现易被视为异端邪说?

5 赵纪军 许浚远 陈小润 孙强 daladala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