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2010-01-17 星期日 科研记录

已有 4162 次阅读 2010-1-17 15:4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安排

        假期将至,近期一直在赶论文,内容繁多,时间紧迫。主要包括三篇论文:(1)侵蚀性降水;(2)植被阈值论文;(3)人工林有机质。

        第一篇侵蚀性降水论文。这篇论文已经来来回回整理了三年了。投出去之后,审稿意见是重写再投。一直没有时间去补充数据,更没有时间去重写,放弃是不可能的。可是,什么时候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篇文章的撰写之中呢。本来觉得这篇文章意义不大,后来,觉得气候变化很热的情况下,这篇文章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第二篇植被阈值论文。这篇文章是我最近几年最大的发现,自我评估为里面可能有很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值得预期。里面基本的图表都已经完成,目前进入了瓶颈时期。

       这篇文章的不足在于两点:一点是对里面一些问题的解释不足,一方面可能是缺乏野外直观认识、缺少长期深入的研究,经验上的不足带来机理解释的肤浅;一方面可能是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数据的有限性造成。一点是文献阅读不足,不够。直接表现是做出图标之后,只能用浅显的话进行单调的描述。不能够旁征博引,也不能给其他学者进行对比,不能写的有血有肉。

       需要提高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快点补充参考文献,在别人的类似研究中获取证据和灵感,进而可以丰富、提高自己的研究,这也是文章行文的关键;一个方面是加强学者间的交流。虽然,独立思考,个人静思对于研究,至关重要,否则,论文失去了个性化、失去灵魂,只能随波逐流,趋于平淡。但思想只有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只有在相互启发中得到进步,好的研究东西,需要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得到澄清和沉淀。

      第三篇人工林有机质问题  研究的初期,只做了一些简单的图表,发现一些看似很有趣的图。论文的整体脉络还处于构思阶段。论文的意义何在?是自己的无知得到的假象,还是存在很大的对现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对大量前人研究工作的综述与提升,还是就事论事点到为止。一切都还在酝酿之中,我渴望,我期待,我尝试,我拼搏。这篇文章需要做的事情包括三个方面:(1)整理前人相关研究数据,这是很重要的。不仅在理论上有一些积淀,在数据上可以获得积累。这是非常有效的,当个人面对漫长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群体的时候,会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好的研究东西,总是站在别人的、很多人的基础上迈上一步,只是有的是一小步,有的是一大步而已;(2)继续丰富认识,梳理思路。这个是论文发展的一个过程,开始或许兴奋、或许冲动,但总有一天,情绪会回归于自然,甚至转入低谷,那时候,忍耐力和坚持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对做篇论文情绪理解就是如此,现在我还处于漫天的狂想之中,但总是要回归于现实的,路还有很长,但是时间很急迫;(3)补充数据。如果有可能,还要补充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数据太少,发言权也是受限制的,或者说是有限的。

       假期很快就到了,新加坡的吕教授也快来了,我要在吕教授来之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呀。我很感激生活,在我不同的时期,总是能遇到一些贵人,总是能给我鼓励,给我安慰。吕教授来了之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1)河流有机碳的观测;(2)人工泥沙沉积汇的碳汇机制;(3)植被阈值研究。总是觉得愧对师长的教诲,自己的研究浮躁不安,不够深入,不够具体,不够逻辑性、系统性。我能做的,只有点点滴滴的积累,让自己慢慢的成长。

       昨天,用一天的时间,我做了一个很让自己沾沾自喜的研究成果,不知道是否正确。通过一系列的推导,我从机理上得到了植被发挥水保作用的阈值推导工作,最后得到Threshold = 1 - C/K,多么优美的结构呀,让我兴奋不已。但我还需要引入更多的变量,与该领域的大牛人交流,比如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但是,想一想自己的浅薄,深感自惭形秽呀。我觉得,这块内容存在极大的创新可能。

       我很想知道您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在科研中是怎么筹划的,理论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就写到这里,当论文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就走一些细节上下功夫,我期待着下次的头脑风暴的到来。。。

    



https://m.sciencenet.cn/blog-58729-288063.html

上一篇:撰写青年基金的日子
下一篇:研究生科研态度现状调查(结果公布)

1 曹世雄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