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yany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anyanyan

博文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溺水急救方法(评按)

已有 7363 次阅读 2012-6-20 20:12 |个人分类:医学生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多少

评按:近来溺水事故接连不断,用好友的话说,不单单是一个一个的了,而是一群一群的。想想那些支离破碎、绝望的家庭,情何以堪?愧受友嘱,至今方转其文,仁善消磨、懒怠故。罪过,罪过……

    综观各溺水急救法,其要旨无外乎三点:排空肺里水,析干肌表水;肺、肠道通气;肺、肌表、脐久暖。

    其理为何?肺朝百脉,魄居其内,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肛乃魄门。脐为胎儿呼吸之门径,亦通百脉。

 

原文: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溺水急救方法

 水纳百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3dc0c9010118fg.html

    6月10日,教育部紧急通报3起同日发生致16名学生溺亡事故,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强化安全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生安全,防止学生溺水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实,通报中提及的学生溺亡事故绝非个案。今年入夏以来,儿童集体溺水死亡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如:5月6日10时50分左右,安徽铜陵市铜陵县老洲乡太阳岛附近长江水域发生一起高校学生群体性溺水事件,造成5人死亡。5月27日,湖北孝昌5名12岁女孩同溺亡,母亲一夜白头。

    虽然现代医疗系统也有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术,在发生溺水后,若能在一两分钟内正确施救,其生存率可以达到100%。但是,溺水者溺水6~9 min 死亡率达65%,超过25 min,死亡率可达到100%。不幸的是,经常看到新闻中报道不幸溺水而死的事件中施救事件往往十几分钟到数个小时之后,溺水者早已窒息断气,虽被救出,但依然阴阳两隔,未能复生,甚是遗憾。亲友恸哭不已,而旁观者也动容落泪,尤其是一些舍己救人的英雄,更加令人扼腕叹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子女,这种溺亡事故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社会影响不可轻视。

    无意间发现古典医籍中竟然有回天之术,“凡落水经一宿犹可活”,而且近现代也有不少实际案例。特别是,今夏即有一个活生生的成功案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5月25日下午,东莞道滘镇村民从河里救出两名溺水幼儿。孩子已没有呼吸,村民就用当地特有的急救法,攥着孩子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几分钟后,小男孩吐出几口水来,哇地一声哭了。又跑了起码十分钟,小女孩也从死神的手中被拉扯了回来。”

    其实,这种溺水急救方法早在唐代的《千金方》中已有记载,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我小时候,亲眼见过用类似的方法救活了一个小孩子。我有一个同事,上海崇明人,她说,有一年春节,她5岁的妹妹午饭后独自出去玩,晚饭时不见回家,便开始四处找寻,后来发现掉进池塘的冰窟了,救出时浑身冰凉,已经没有呼吸,也不知道掉进去多久了。她妈妈太伟大了,没有眼泪,立马采取急救措施,空掉孩子肚里的水,把家里的暖水袋全部找来,偎在孩子的身边,盖上被子。后来,干脆自己抱着孩子,用体温去暖。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夜时分,这个孩子终于复活了。她现在已经20多岁了,成为一名护士。
这个案例跟《千金方》上的记载差不多。所以,不要不相信专业的心肺复苏术,但也不要不相信农村老人的智慧,特别是一个有着5000年以上文明历史的人民的智慧。

    相信这些代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方法绝非虚言,能起到现有急救方法所达不到的作用,若能恰当施救,或能挽回不少生命和家庭的幸福,若能广加流布,善莫大焉。人命关天,不敢私藏,特将古书、网上见到的溺水急救方法、案例整理、共享,以备不时之需。

一、清代袁枚所著《续子不语》:

    扯鸡膆救溺死人法。凡人落水淹毙,一日内者尚可活,《洗冤录》载有“骑牛法”最妙,而不知更有“扯鸡膆法”,入水三日者亦可活。扬州各帮作排手黄一谦,沛县人,只身带货,无不获利,积至百馀,悉以周济贫乏。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在北通州坝上落水,已三日,捞起,有长眉白髯老翁云:“用笔管套鸡膆,先破一孔,插入肛门,扯出鸡膆吹之。”吹至三人,心口微动,老人曰:“活矣。”众趋视,忽失老人所在,又换人吹,果叹气而苏。

    一般急救之法,一般可救猝死一日之内者,此法甚奇,可救猝死三日之内者。盖此法直接补充魄气之故也。魄归则魂至,魂魄附体则生还也。

二、南宋宋慈所著《洗冤集录》:

    水溺一宿者尚可救,捣皂角以棉裹纳下部内,须臾出水即活。

    又屈死人两足着人肩上,以死人背贴生人背担走,吐出水即活。

    又先打壁泥一堵置地上,却以死者仰卧其上,更以壁土覆之,止露口、眼,自然水气翕入泥间,其人遂苏。洪丞相在番阳,有溺水者身僵气绝,用此法救即苏。

    又炒热沙覆死人面,上下着沙,只留出口、耳、鼻,沙冷湿又换,数易即苏。

    又醋半盏灌鼻中,又绵裹石灰纳下部中,水出即活。

    又倒悬,以好酒灌鼻中及下部。又倒悬,解去衣,去脐中垢,令两人以笔管吹其耳。

    又急解死人衣服,于脐上灸百壮。

三、民国时期弘化社流通的《青年修养箴言》:

    将溺水者捞起,用二根筷子横插其嘴,让水流出,再用竹管吹其两耳,用生半夏末吹入鼻孔,用皂角末塞入其肛门,让水出完后,一边吹气,久而复苏。

    若是夏天,可以将死者横卧于牛背上,牵牛走动腹中之水自然会从口中流出,再用生姜汤灌下,并用生姜檫其全身,慢慢可以救活,如果没牛,可以让活人依上背起轻跳,效果更佳。或用一口大锅让其卧于大锅上,作用一样。

    若是冬天,将其湿衣更换,一边炒盐,用布包后烫其肚脐,一边铺上厚棉被,让其卧于被上,厚厚铺上草灰,再口内横插筷子,两耳吹气,口灌生姜汤,便可慢慢复苏。

    如果溺水者微笑,应立即掩其口鼻,如果掩不紧,其笑不停,就没有救活的希望了。还应注意的是,溺水者不能急于见火,一但见火就会大笑不止,无挽救的希望.最后两点急救溺水者千万要注意。

四、《备急千金要方》所载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 备急方

    治落水死方:(原书中方法甚多,选择其中三方为例)

    又方屈两脚着生人两肩上,死人背向生人背。即负持走行,吐出水便活。

    又方解死人衣,灸脐中。凡落水经一宿犹可活。

    治冬月落水,冻四肢直,口噤,尚有微气者方:

    以大器中熬灰使暖,盛以囊敷其心上,冷即易,心暖气通,目得转,口乃开,可温尿粥稍稍吞之即活。若不先温其心,更持火炙身,冷气与火争即死。

    关于第一个方法,适用于落水时间极短的情况。有网友说,见过村里人用过这个方法,把人就回来了。另外也有见过有儿童落水被救起后,放到牛背上,牵着牛慢慢走,吐水而活。

    关于第二和第三方,实为一方,冬月特需保暖罢了。(也可以灌热汤以暖身)

五、 近现代医案举例:

5.1灸神阙——4岁溺水女童起死回生

事件背景:1976年,台州市路桥区应家村,应家小学附近。那时候的农村缺医少药,汪老师年少时曾学过针灸。

事件经过:那一年的3至4月间的某一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大概是10点20分左右,汪老师正在走廊上与同事聊天,突然远处传来呼救声:“汪老师,快去看看!有人掉进水里了。”汪老师赶紧朝河边奔去。到了河边听村民说:“这小孩被发现时已经浮在水面上,刚刚被路过的人捞上来,估计已经断气了。”“汪老师,您还是别过去了,刚才给她换裤子的时候,裤子里全是大便,我看是已经死了。”(农村里有一种说法,裤子里全是大便,神志不清,生门已关。)

    汪老师看见稻草堆上躺着一个四岁左右的白白胖胖的小女孩,看着真让人心疼。这时,她突然想起始祖曾经说过,掉到水里的人只要不超过24小时,都可以救活,灸神阙(神阙老百姓的说法就是肚脐眼)能起死回身。现在才10点多,小女孩落水最多不超过5个小时,应该可以救活,于是汪老师,不听边上的人的劝阻,打算试一试。首先她打开自己随身携带的针灸盒,开了小女孩的四关人中、强长等重要穴位,然后用力把小女孩的嘴巴张开,使劲把她的舌头往外拉(舌尖断了),并用筷子给她压住。防止舌头往里缩,堵住气管,让空气进入肺部。同时让边上的人,找来空心的竹管放在小女孩的耳朵边上吹气,加强呼吸。并赶紧叫人抓来一把食盐放在神阙上,进行施灸。期间,汪老师在给女孩的人中穴运针的时候,她的人中穴跳了一下,过了一段时间视白穴左右跳了一下,有了生命的迹象。于是,汪老师更加有了信心,在小女孩的十指尖刺了十宣(十宣位于手指顶端的穴位,又称“鬼哭穴”,一般人扎了会痛得跳起来。)

    就这样用了各种方法,过了5个多小时,大概是下午3点多,小女孩的眼睛出现回动,嘴也慢慢张开,放声哭起来。如今这个小女孩已经为人母了,虽然当时才4岁,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但是谈起这段经历,她依然非常感激汪老师,在交谈中我们发现被救者说话时还有点结巴,就是当时紧急施救时舌尖断了的缘故,但是,比起一条活生生的性命,这已经是万幸了。

5.2  9岁男孩,落水而亡,1小时艾灸回生

    时间:1976年前后,正月初九台州市路桥区应家村,应家小学附近。

    寒假刚过,正月初九上午汪老师刚从家里回到学校,还没等放下包,突然听到外边有人在大声呼喊:“有人掉到河里去了。”凭着自身的敏感,汪老师知道一定又出事了,她赶紧来到河边,看见一个9岁左右的小男孩刚从河里打捞上来,已经不醒人事了,边上家长撕心裂肺地痛哭。这时候天气还十分寒冷,有人猜测,即使没断气也已经冻死了。汪老师挤到人群当中,赶紧把小男孩湿漉漉的衣服脱下来,脱下自己的棉衣给小男孩包上,并且叫边上的学生把绒裤脱下来给小男孩换上,这时小男孩的妈妈在边上一直放声痛哭,汪老师没有直接安慰她,并严厉地对她说:“你还想救儿子的,就到边上去哭。”因为在这样紧急的关头,她的哭声极有可能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力。首先,她让边上的人点燃了稻草给小男孩取暖。然后她让周围的人围成密不透风的人墙,就这样开始了施救。

    用针灸扎人中、开四关(河谷、太冲)强长等穴位。然后灸神阙,并进行人工呼吸。就这样一直灸了大约1个多小时,小男孩的嘴唇动了一下,慢慢的手部的神经也跳了一下,脚也跟着振了一下,就这样慢慢的苏醒过来。

5.3 名医甘定中的案例

    甘定中,一名心正,针灸主任医师。

    1906年2月29日出生于四川蓬溪县白土坝一中医世家。高祖联翩、曾祖克永、祖父绍卿、叔祖云章、伯父文溪,皆以儒医著称乡里,县境名医多师出其家。祖上家道殷实,经数代继续而渐衰落,至其父文鸿,早年失学,仅守祖遗薄田五亩维持家计。

    甘氏四岁入私塾,十岁改读小学并肄业。父辈弟兄三人。伯父文超有女幼时病殁,甘氏九岁时过继其膝下,伯父母病故後,仍回本家长成。

    学毕执业乡里,复将家学与师传融通,针灸方药酌病施行,拟方不过数药,施针不过数穴,然振废起衰,颇觉应手,自言“针药并施,如虎添翼”。

    1941年春,经范转荐,甘向校方告长假,赴蓬溪县土地陈报办事处任总务组长。途经落虹渡,遇某少年溺水,聚观众人皆曰已死,甘言“可活”。急索艾叶为炷,灼灸神阙数壮。俄顷,少年骤然哭叫而苏,众赞叹不已。

5.4  针灸会阴穴抢救溺水患者

    这会方法有很多书提起,如《针灸大成卷七》:“会阴穴……卒死者。针一寸补之。溺死者,令人倒拖出水,针补,尿屎出则活,余不可针。”又如《金针梅花诗钞》云:“产后昏迷人不醒。水淹卒死可生还。”《针灸精縕》:“任脉会阴穴……主治溺水死气闭症。应用于溺水死者。可令人到拖出水针刺之。用补法。尿屎出可活。” 又云:“凡溺水死者。心头微温。以三菱针外涂肥皂刺会阴穴。犹可起死回生。”案例:有一渔民抱一溺水小儿到校医救治无效。来求陈医生救治。陈医生虽没有救治经验。但知道会阴穴为救治溺水特效。并说明有尿屎出则生。备尿盆。即针会阴穴一寸。但该是小儿只针六分。留针五分钟。即见其身微动。但未见其醒。亦未见尿屎出。而陈医生怀疑小儿平时便秘。故针后未见其效。乃用人用皂条塞入肛门中进出数次。果见大便排除。小便也随之而出。该小孩大哭。醒而愈……

    另外,“周德宜运用针灸术治疗急症经验举隅”(见:《中国针灸》1999年01期),也记载了一个针灸会阴穴的成功案例:

    曹×,男,12岁,学生。1979年7月23日初诊。因下河游泳而被溺,40分钟后被人发现,救起时呼吸已停止,四肢冰冷,皮肤发紫,口流白沫,面黑舌伸,腹部膨隆,身体尚软,仍有心跳。治疗:(1)将患者放至空气流通处,解开衣扣,取俯卧位,侧首,抬高腰部,头及胸部放低,将口撬开,吐出肺胃积水;(2)针刺取穴:会阴、水沟、少商。手法:针刺会阴穴取截石位进针5分,水沟2分,少商1分,均疾刺,用大幅度捻转提插泻法。(3)放血:以三棱针点刺中冲穴,用力挤压放血。(4)以细辛、半夏各0.5g为末,吹鼻取嚏。治疗约1分钟,患者即长长叹气一声,开眼转睛,神识清楚。嘱其注意调养,并热敷肾俞、关元2穴,以利温中逐寒,利尿排水。

    按:溺水较多见于青少年,因夏季游泳所致。大量水液被吸入肺胃,若不及时抢救,常导致窒息死亡。运用针刺急泻会阴、少商,以开提肺气,中冲点刺强挤出血,以振奋心气,水沟为急救要穴。周老认为:若针刺会阴穴后2~3分钟内未能苏醒者,则难以救治;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采用药物吹鼻取嚏法,为苏醒开窍的一种急救方法,对于窒息的病人有较好的疗效。药物常选用细辛、半夏为末,或用胡椒粉等。

6 附加说明:艾灸治疗溺水的操作方法(见:神奇的艾灸(4)_菊千重):

艾灸施救时,具体如何做法,相对来说就非常简单。对急救或者是对艾灸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做到:

先想办法将落水者腹中水放出,然后身体仰卧放平,解去上衣,根据天气情况注意保暖,在肚脐中填满盐,或者不填盐也可,将艾绒用手捏成小孩吃的打虫药宝塔糖那样的锥形,大小以底部盖住整个脐孔或稍偏大为佳,然后点火灸之既可。不论次数,直到落水者醒来为止。

为加强疗效,还可以在肚子上盖一个现在家里洗菜常用的塑料筛,在塑料筛上再覆以毛巾一条,增加脐周围灸热的辐射强度。

为保险起见,可以对落水者加灸几个穴位,效果可能会更好:人中、百会,不过不用加盐,可以直接灸,也可以垫姜片,姜片中间用牙签刺几个小孔。还可以加膻中穴,强力刺激心胸区,以加快回阳过程,使心脏恢复跳动。

(完)



https://m.sciencenet.cn/blog-605825-584168.html

上一篇:亲历“打通任督二脉”的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下一篇:趣谈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思维差别

6 王号 庄世宇 袁海涛 胡想顺 罗娜 MassSpec16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