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珍惜声誉,且行且珍惜

已有 6556 次阅读 2018-1-7 14:4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自2017年12月12日以来,忙于应对单位年底各种总结考核,撰写项目进展报告、修改稿件和为期刊稿件处理,期刊年度自我评估和预测等,差不多三个多星期没有发布博文了。

     最近收到几个国外伙伴的邮件,反复提醒我给他们组织的期刊专题该投稿了,这些专题有的是面对SCI期刊,有的是大出版社旗下的新期刊,有的是创刊久但仍未进入SCI/EI收录的期刊。当然还有一些来历不明的期刊。

   客观来说,我们作为研究人员写一篇完整的稿件还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也期望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发现能够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比如影响因子高的和行业内的主流期刊。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我们希望吸引到兴趣度高,新颖性强的稿件,希望吸引学术声望高的研究人员能给我们投稿。显然,一个期刊的作者分布,作者声望对期刊的声誉提升非常关键。这一方面会促进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吸引更多的优质稿源,学术编辑也有成就感,出版社也能获得更好的订阅销售,在该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也会感到荣耀。

   SCI数据库动态筛选给期刊运行带来压力和动力,也是对期刊编委和出版社的一种有力监督。期刊编委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的运行模式直接决定这期刊的高度和前途。

      比如斯普林格下一些创刊十多年的期刊仍然没有被SCI/EI数据库收录,查看编委会发现很多编委都是比较活跃的老外,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这些编委没有真正发挥影响。纵观这几年新创办的一些期刊,创刊起初都是面向编委会的内部期刊,由编委会负责约稿和定向投稿,提升论文引用,引用次数暴增后很快进入EI,SCI数据库收录。然后这种内部期刊开始走向大众。但一些期刊因为创刊后编委会难以约请到足量的稿件,或者这些稿件难以有突出的贡献,比如引用率和关注度非常低,期刊难以进入EI/SCI收录,所以难以吸引读者和作者。毕竟写一篇好稿件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能随意把一份稿件投递一个没有SCI/EI收录的期刊,因为这些期刊的读者,下载量和关注度更小;从业绩考核角度看可能就是浪费了。

      每年SCI/EI期刊都会公布一些镇压和剔除期刊的数据,主要问题是期刊引用率持续下降导致期刊影响因子大幅度下降、期刊自我引用率爆表以及期刊联盟过度人为操纵影响因子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期刊出版模式的转化。 比如一些期刊开始是传统模式出版,每年发表文章数量也非常少,但被某些开放存取出版社收购,然后通过编委会大量发行专题稿件来大幅度拉升期刊影响因子,进一步增加论文出版量来收取高额版面费,其结果就是这些期刊影响因子又重新跌落。

    3年学术编辑的经历和观察表明:没有中国人捧场的开放期刊很快会凋亡,中国人热捧的期刊会导致影响因子大幅度增加,如果期刊编辑部不反省,不能正确引导和利用中国作者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只想着赚钱发财,那么迟早会被世界抛弃。

    在SCI期刊当编辑的伙伴们,认真对待中国作者稿件,客观评价,严肃评审过程,忠于学术才能确保期刊良好的认同感。



https://m.sciencenet.cn/blog-60980-1093548.html

上一篇:私下索要程序被举报和拉黑
下一篇:2018年1月Nonlinear Dynamics最新103篇ESI高被引论文

10 蔺甲 黄仁勇 李坤 孙颉 杨云平 汪晓军 黄永义 杨勇歌 李军红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