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稿件录用后拒绝支付版面费算不算欺骗行为?

已有 5214 次阅读 2022-5-28 17: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2020年全面落实反”五唯“以来,绝大多数双非高校痛下决心,坚决禁止和全面抵制唯论文评价模式,特别是对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学术成果要求方面实现多元化,强调发表一定层次的期刊论文不再是申请硕士学位答辩和获得硕士学位的唯一条件。对于广大教职人员来说,很大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了定期发表一定国际期刊论文的压力。用一句话来说,大家都轻松了,此前论文成果多的教职人员也更加接地气,能和那些发表论文困难的同事友好相处了,毕竟此前那种基于论文数量的直接科研奖励取消了,曾经的科研骨干和超人们的薪酬收入接近了同事们的平均水平,大家都不动的时候一般不必要区分体力和实力的。

       此前就有一大部分导师和研究生反对把发表一定级别的知名期刊论文作为申请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的前置条件,毕竟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都实行校外双盲审制度了。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研究生毕业不是继续从事科研或者读博,那么是否发表小论文对应聘找工作的影响很小,很多时候面试还是看一些硬性条件的,如CET-6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证书,各种高级别的竞赛获奖,以及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等。而对于那些准备继续以申请审核读博的研究生来说,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还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一些双一流大学取消了博士学位申请发表SCI论文的硬性规定,但如果你博士毕业没有几篇本行业的硬核论文,即使导师不做要求,那么你求职也会遇到很大困难。你总不能让招聘主管再看你的博士学位论文吧?毕竟博士毕业求职的时候手握几篇本学科主流期刊几篇论文可以一定程度上佐证你读博期间的努力和能力,也给招聘者间接降低了招聘的风险。

      而一些双非学校依然坚持把发表小论文和申请硕士学位挂钩,一般是在当年6月20左右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时候必须提供发表论文的材料和书面文件,否则只能发毕业证且缓发学位证。虽然说研究生毕业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科研成果来申请硕士学位,如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各类学科竞赛和期刊论文。但从支撑学位论文角度来看,可能小论文的发表是最便捷的途径了。虽然现在各种中英文期刊的数量有几万种,但在低层次的期刊和付费期刊发表论文很多时候也是权益之计。

       我们很多时候会收到各种低层次收费期刊频繁发来的投稿通知和邀请,对于正经的科研人员来说则不必理睬这些邮件的。这种低层次期刊一般都缺少稿源,除非不得以救急,一般情况下没人愿意投稿的。一些双非高校的研究生没有其他的科研成果来满足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于是就紧急求助这些收费的低层次期刊。这些期刊的特点是收稿快,录用稿件更快,然后就要求作者缴费出版。一些聪明的研究生发现了这个秘密,在临近答辩和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时候就粗糙组织个稿件投递到这些期刊,然后弄到录用通知,再以这个录用通知交给学院来应付申请学位的要求。如果论文通过了盲审和答辩,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般看到研究生有论文录用通知就同意推荐授予该同学硕士学位。对于那些收费期刊来说,则一直等待这些作者来缴纳出版费,而当这些研究生拿到学位证之后就再也不理睬期刊编辑部的催问了。当这些期刊编辑部发现这个漏洞后就开始采取措施,再给作者发出正式论文录用通知之前要求必须缴足版面费,也真是费心啊。

      从学术诚信角度来看,这些作者在投稿之前都知道这些期刊是收费的,无论这些期刊对稿件评审过程是否严肃可靠,但毕竟是耗费了一定的工作量的。既然已经知晓了这些期刊是必须收费的,再拿到了编辑部的正式录用通知之后就拒绝缴费,这一点是存在欺骗或者不诚实的。还有一些研究生在利用论文录用通知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之后,再也不搭理导师,也不对后续稿件的完善和校对负责,这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热心网友好奇地询问,如果往前追溯那些靠论文录用通知获得学位的研究生,看看这些录用的论文是否最终正式发表了,那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俺认为,小论文内容一般是用来支撑学位论文的,如果小论文能被一定级别的正规期刊录用,也只是再次佐证了其研究内容和结果是可靠的,是对学位论文双盲审结论重复性的佐证。从另一方面,如果研究生导师在论文录用通知上签字确认,那么无论录用论文对应期刊的级别如何,后续也要配合编辑部完成稿件修饰和出版,这也是诚信的表现。



https://m.sciencenet.cn/blog-60980-1340599.html

上一篇:申请审核制下到双一流大学读博的难度有多大?
下一篇:付费出版的洋刊如何吸引国内研究人员

8 郑强 郭战胜 王启云 杜永军 谢钢 范振英 籍利平 国际科学编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