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lz20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lylz2010

博文

河流:要观测试验更要人文关怀 精选

已有 5614 次阅读 2012-7-27 12:2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干旱区, 人文科学, 流域

         7月中下旬本人跟随导师的团队,去了黑河流域,在自己将来的研究区看看。以前的工作一般是按行政区划的单位,以地方和单位的业务需求去跑调研。跑野外观测试验本来从定位上已大大区别于社会调研,因此,这次出野外活动还是从诸多方面给了我很多新的认识。本人没有参与具体观测试验,但目睹了导师的设计、团队的勤奋和力量,实实在在做事情地很多场景。结果是什么很重要,但努力、力求精确的过程更重要。

        黑河流域由于其具备干旱区、内陆河、绿洲等完整、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已逐渐成为流域科学、水资源、干旱区农业等不同学科领域比较热门的研究区域。从风景如画、牛羊成群的上游,到人声嘈杂、农田茂密的中游,再到无比荒凉、人烟稀少的下游,第一次以流域的视角目睹了内陆河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和资本养育其流域内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循环再生。据历史资料记载,在西汉、唐朝、明清时期,包括黑海在内的内陆河流域经历了大规模的开垦,造就了物草丰美、人歌马欢的历史年代;另一方面,内陆河流域也是周边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之间不断博弈的战略要地,这种战略地位仍沿袭到今天。所以,以开垦、战争为主线的人类活动始终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繁衍和恢复的主要博弈力量。今天,虽然内陆河听不见枪声、看不到大规模的移民拓荒,但生态之痛仍难以救治。水资源不均衡利用、不同形式污染、气候变化等众多因素在无声无息地侵蚀和改变着内陆河流域的本底资源。也许,古代的开垦和战乱过后,内陆河流域受到了皮肉之硬伤,而现今城市化、工农现代化等看似温柔本质却更加的变本加厉地腐蚀内陆河的内部器官。这里虽然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可靠的数据来阐述很多的“也许”。在沿路看到了很多虐待环境的诸多现象,青山绿水的上游,人们借助方面的交通工具深入山区,带走了凉爽和欢乐,却留下了一堆堆的白色垃圾;中上游一座座人工水库,绿波荡漾,下游的生命却饱受缺水之苦;一次在县里(疏勒河上游) 做十二五规划的调研时,地方领导讲话指出在“十二五”其间要修建十四座水电站,“十二五”末达到28座;不难看出作为河流的内陆河缘何如此残缺不全,石羊河、疏勒河陆续没有了下游,没有尾巴的壁虎,能跑能动,但是这种缺失只有它自己才能深切感受,政治家没明白、科学家没搞明白,谁能明白呢?

 据一位参与黑河计划的专家讲,黑河的每一滴水都在规划和研究之中。针对黑河流域开展的研究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同时空尺度的研究在自然科学领域集聚式地倾注到黑河流域。从人文的角度,使用和影响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每一个社会单元和个体是否能在规划和研究之中呢?形如节水型社会建设、流域综合治理、集成研究等项目在实施,但离“人水和谐”有多远的问题还远远没有看到。依个人拙见,针对水,从人文地理视角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由于社会科学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弱规律性等,大面积地开展针对流域的纯人文科学研究还任重道远。自然物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如土壤、大气、同位素等等因为其物理性可以测量,而作为社会系统的人、组织呢,他们的情绪、状态怎么测量,至少目前是比较未知的领域,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流域科学的人文领域会有像如今自然科学领域各路模型和方法粉墨登场。国家、地方、大众都在追求人水和谐,实现这一目标,要自然科学,更离不开人文科学的参与和渗透。

附:上中下游几张照片

 

上游:可以“远看金盆银花”

中游:借助用水优势的农田郁郁葱葱

 

  下游的生命蛰伏在大漠中等待和寻找水份。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0802-596377.html

上一篇:健康、快乐、跑起来 ——跑马拉松后记
下一篇:读博进行时

9 翟远征 蔡庆华 黄智生 刘立 赵建民 申恒伦 冯永忠 黄河宁 mingshideq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