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季节”的变迁 精选

已有 6804 次阅读 2017-6-20 08:30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英语, 季节, 日语, 排行, 赛季

“季节”的变迁

6月21日,是夏至节气,夏季中最炎热的时期快要到了。按照我国传统的算法,夏季是夏历四、五、六这三个月,但有人认为夏季应当从立夏算起。西方人的算法也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夏季是阳历的6、7、8三个月,也有人从夏至算起。不管哪一种算法,现在我们都进入了或者正进入夏季。当然,这里所说的一定是北半球的夏季。

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一季都是三个月。但是,现在人们现在所讲的一季,并不一定是春夏秋冬这四季之中的某一季。比如,水稻生长,从种植到收割,就称为一季。这样,就有所谓单季稻、双季稻甚至三季稻的称呼。不但庄稼的生产称呼季,学生在学校也常常用“季”来称呼某一段时间,这样的时间段有时候很短,有的略长一点,什么毕业季、开学季等等。

人们可能会问,到底什么是“季”?“季”到底表示多长的时间段?

其实,“季”本来与“时间段”没有关系。要查过去的字典,按“部首”查,季并不在“禾”部,而在“子”部。也就是说,季应当与“人”有关(子,是象形字,上面是头部,底下的身体和两只手)。季的本义是年龄最小的儿子

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历史上被尊称为周太王。他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据说,太王看出来季历的儿子昌很有些本事,希望将来由昌来继承大业,于是想先传位给小儿子季历。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仲雍很识相,就跑了,而且跑得远远的,从陕西的岐山一直跑到东南沿海现在的苏州无锡一带,与当地居民一样,“祝发文身”,建立了吴国。小儿子季历顺利地继承了君位,以后又传位于昌,昌就是周文王。伯、仲、季,都是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季为最小。他们家老大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了,只称泰伯(泰就是太,也就是大),老二叫雍,称仲雍,老三叫历,所以叫季历。

孔子的《论语》上,常常批评一个人:季氏。孔子对于季氏的不合礼制的做法感到无比的愤怒,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的宝贝弟子冉求由于帮助季氏聚敛,气得孔子责骂冉求不是他的学生,“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个季氏是个什么人呢?

鲁国的国君鲁桓公(就是在济南趵突泉与他的大舅子齐襄公会见被夹死的那位宝货)有四个儿子。大儿子继承了君位,史称鲁庄公;二儿子,仲庆父(就是在“革命时期”大家常常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那个坏蛋);三儿子,叔牙(不是齐国的鲍叔牙,不要弄错了);小儿子,季友。这里的仲、叔、季就是老二、老三、最小。鲁庄公死后,鲁国大乱,以后鲁国的国政长期被仲庆父、叔牙和季友三人的后代把持,称为三桓(因为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子孙)。三桓中,仲庆父最大,他的后代称孟孙氏(孟的意思是最大),叔牙的后代称叔孙氏,季友的后代称季孙氏。《论语》中孔子批评的季氏是季友(季文子)的孙子(季平子)。这里的季就是排行最小的(当然,当时的三桓中,季氏的权力最大)。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都可以看出,古人的排行序列是伯、仲、叔、季。如果有5个、6个或更多,那么从第3个开始都是叔,最后一个是季。季最小,这是季字的本意。

季弟,就是最小的弟弟;季女,就是最小的女儿;季父,最小的叔父,北方土话“老叔”。

由年纪最小的人,就可以引申到最后的、最末的物甚至抽象的东西。如,季指就是小指、小拇指;季材,就是幼嫩的木材;季汉,就是蜀汉(人们把西汉、东汉称为前汉、后汉,有人认为蜀汉继承了东汉,又不能再用后汉了,于是就称季汉)。指某一个朝代的末年,如明代末年称为明季,《明季北略》、《明季南略》都是记载明末历史的书籍。季世,就是末世;季代,就是末代。

伯仲叔季这个次序,被用到我们生活的各方面,甚至被用到现在的化学术语中。众所周知,碳原子可以是4价的,也就是说,它可以生成4个单键。如果只有一个是碳碳单键,其余都是碳氢键,这个碳就称为伯碳或1级碳;如果有2个碳碳键,其余2个碳氢键,则称为仲碳或2级碳;同样,有3个碳碳键,称叔碳或3级碳;4个全是碳碳键则称季碳或4级碳。类似的,对于氮原子,也有伯仲叔季的氮原子,有所谓伯胺、仲胺、叔胺和季铵类化合物。如此等等。

古人把一年分成四时:春夏秋冬。一年十二个月,每一时三个月,春为孟春、仲春、季春;夏为孟夏、仲夏、季夏;秋为孟秋、仲秋、季秋;冬为孟冬、仲冬、季冬。孟为最大的,季为最小的,次序就是孟、仲、季。

古人不怎么说春季、夏季等,如果说春季、夏季等,那是指春末、夏末等,而决不是指现在所说的春天、夏天等。

古人进学,到了春末、夏末、秋末、冬末都要考试,称为季考。这对于秀才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考得好的,原来拿国家生活费的还可以继续拿,考得不好,有可能取消国家供给的生活费,实在不好的,甚至还要挨打。

季为最末,从季春到季夏,人们说又一季。这样,一年便有了四季。最初,四季的意思是春之季、夏之季、秋之季、冬之季,即春末、夏末、秋末、冬末。时间一长便逐渐演变成了一年四季。一年四季这个说法,只是说一年之中有四个季,从而用四季作为一年的代称。

季的这种用法并不标志着它的意义从某一个时间点变成了三个月长的时间段。但是,它为后世衍生出“时间段”的含义提供了条件

古人极少用“季节”,极个别人用,也应当解释为某一个时间点,而不是一段时间。

什么时候有现在意义上的“季节”这个词的,我真还不知道。日语里倒有“季節”这个词,基本上与英语里的season的大多数含义相对应,也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季和季节。总之,我们现在使用的与season相对应的“季”和“季节”,是近代以来的事情。至于日本人什么时候把四季的季变成现在意义上的季和季节,我们现在的季和季节是不是受日语“季节”的影响,我说不清楚。反正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字上的相互作用,有的时候只能说是一笔糊涂账。

不管怎样,现在的“季”基本上是与英语season的意思差不多了

首先是按地球公转位置引起的日夜长短及寒暑不同而划分的季节,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这样的一个季是三个月的固定长度,又称季度,例如有季度计划、季刊、第X季度等语汇。

在更多的情况下,如今季或季节表示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按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不同情况而划分。有因气候不同而划分的,如旱季、雨季,季风、季风气候、寒冷季节、风沙季节等。有按动植物生长或种植等活动而划分的,如种植季节、收获季节、繁殖季节、狩猎季节,一年两季、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等等。又有按照某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的划分,如旺季、淡季,樱桃季、草莓季、西瓜季等等,又有更多的是按照人们的某一种活动而划分的,如毕业季、开学季、升学季、考研季、考试季、就业季、足球季、篮球季、登山季、某某赛季、季后赛、电视节目的第几季等等。

随着中外交流的越来越频繁,随着我们的各种活动越来越丰富,国外可以称为某一个season的,翻译为某某季的就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创造的某某季也越来越多。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061842.html

上一篇:抗生素的使用与教师的按劳取酬
下一篇:怎样让蔬菜快速烹调得酥烂

20 武夷山 王从彦 董焱章 魏焱明 黄永义 徐令予 尤明庆 白图格吉扎布 文克玲 季顺平 戎可 王嘉文 李颖业 刘光银 樊采薇 ljxm xiyouxiyou xlsd zhyzh DreamScientis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