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春天校园里的杂想 精选

已有 8465 次阅读 2021-3-12 08:05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春天校园里的杂想

三月的校园,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今年二月的天气比较暖和,但是又夹杂着几次较强的而短暂的冷空气。植物的开花生长据说主要与“积温”有关,积温够了,大家都要开花,于是,许多本来还要相隔一些天开花的植物就挤在一起开花,或者说相隔的日子就短了。

通常年景,济南的春天,校园里最早开放的是迎春花,冬天的蜡梅花还吐着芬芳,迎春花就开了。迎春花过了,白玉兰才快开。接着是桃花。白玉兰谢过几天之后紫玉兰(实际上是二乔玉兰)才开始开花,如此等等。

今年的校园里,迎春花还没有都谢去,白玉兰却早就开放了。白玉兰还没有谢,紫玉兰又开花了。桃花还没有完全凋谢,榆叶梅、紫叶李等就纷纷开放。往年总是要等迎春花谢去好几天才开放的连翘,今年也在迎春花边上似乎要抢迎春花的风头。即使还没有开花的丁香,树上的叶子也长的很大了。看到这一片春色,我突然想起来那个春字。

古人写的春字,是与屯字有关的。

IMG_20210310_153551.png

上面的四个字,分别是春字的甲骨文、金文、篆字和隶书。早期的那三种写法中,都有一个屯字。

东汉的《说文解字》说: “屯,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尾曲。《易》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也就是说,草木(屮)从地下冲破地面(一)而生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屯有难的意思。其实,万物生长都不容易,我们人类生育,过去就称母难。

春字从艸从屯从日。春天多风,多冷空气,那些看上去很漂亮很灿烂的花朵往往要经过这种突然而至的冷空气的袭击,往往被苦风凄雨所摧残。这也是屯,也是苦难。但是,只要狂风一走,太阳一出,其余的花朵仍然是这样的灿烂,这样的婀娜多姿。不惧苦难,仍然灿烂,这就是春天。

古人又说:“屯者、盈也。不坚固、不盈满,则不能出。” 要集聚起来,有力量,才能够拱出地面。所以屯又引申为聚。屯积,屯粮,都是积聚。屯兵,是把军队聚于某处。

屯字边上,加上一个邑,表示那是人们聚居之处。那就是邨。右边的“耳朵”,阝,就是邑的简写。后来,人口多的邑,被称为都。在郊外,人口少的,被称为邨。在这个意义上,邨字后来被人们写作村(古人说村是俗字),大概是因为乡村多树,所以造了这样一个形声字。如今规范化的汉字是村。

我正想着春和屯,道边上有一个班的附属中学的学生,每人手里拿着本子和笔,围着几丛正盛开着的美丽的连翘,听他们的老师在不知道讲些什么。我猜测是在介绍连翘花。学校附属初中就在校园对面,学生们上体育课、做课间操,都是在校园的操场上。图画写生等课程也常常在校园里。

讲完后,学生走过我的身边。排头的几个女孩子,个子高挑,最后的几个矮个子男生则显然还没有进入青春发育期。古人把十三四岁的少女,称为豆蔻年华,杜牧有诗句:豆蔻梢头二月初。南方的农历二月初正是豆蔻含苞待放的时候。其实不管少男少女,都可以是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上去都是这样的美丽,这样的朝气蓬勃。他们就是春天。

9d82d158ccbf6c81800a5dc6f175a63533fa828beac0.png

又走过来几位女大学生,一阵香气飘过。现在的学生,个子真高。记得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比我矮。现在,男生差不多都比我高,女生比我高的也很多了。我虽然随着年龄变老会矮一点,体健时测量身高,大概矮了一个厘米,但是学生身高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这是营养良好的重要标志。

我又想起了刚上研究生时候的生活。那时候刚刚开始拨乱反正,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人们意气风发,用功地学习和工作,正所谓想“年轻十岁”。但是,物质条件可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够改善的。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难。

我们这些研究生大多是三十几甚至四十多岁的,虽然大多数是带工资的,但是都上有老下有小。那时候的老人大多数没有工作,需要我们赡养,再加上一个到三个的孩子,在一起生活还能够维持。出来读书,家分两地,困难就大了不少。同宿舍的一位杨姓研究生,夫妻两人都一起读书,两个男孩,大的六七岁,跟着父亲住我们宿舍,小的四五岁,跟着母亲在女生宿舍。老杨每天早晨给儿子们每人买一个鸡蛋,自己是咸菜馒头和粥(这差不多是我们的标配)。他曾经笑着说:“有一点好吃的东西,我们小时候是几个孩子看着父亲吃,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挣钱养一家人的;现在我们是看孩子们吃。我们总只是看啊。”大家都说,家家如此。

那时候,我们感到由于十多年的耽误,什么都要用功学习,往往学习、工作到深夜。生活辛苦,营养也就出问题。我的导师邓先生那时候是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记得他就在全校研究生的大会(我们第一届研究生总共就八九十个人)上说起了营养问题,他说他在抗战的时候读大学,也是困难得很,蛋白质的问题靠多吃黄豆和豆制品,他让大家多吃一点豆制品。

那时候,学校的围墙也还没有圈起来,周围还有农田。但是政策毕竟已经“开放”,已经有农民做了豆腐出来卖,宿舍前就常常有敲着梆子来卖豆腐的农民。我们也经常买一些豆腐,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时间真快,一下子就四十多年过去了。看看现在周围的繁华,看看现在学生的营养和穿戴,想起来那时候的困难,真是恍若隔世。

现在想想,我们这些人还真是非常幸运的,赶上了我们国家开始振兴的春天,赶上了科学的春天。我们有幸看到了国家由衰转兴,由贫困转向小康的整个过程,并参加到其中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的孩子和学生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好,看到这些,心里真是高兴。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276262.html

上一篇:杂说人生几道关
下一篇:应当重视中学生的超时间学习问题

30 李学宽 孙冰 周忠浩 姚小鸥 王安良 尤明庆 张晓良 孙宝玺 王从彦 贾玉玺 刁承泰 郁志勇 李旖旎 杨金波 许培扬 雒运强 武夷山 姚伟 晏成和 张勇 黄永义 苏德辰 郑永军 韩玉芬 吴斌 文端智 白龙亮 钟定胜 宁利中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