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这些“日”并不表示太阳 精选
2021-7-16 08:28
阅读:10586

这些“日”并不表示太阳

有些守旧派很看不上简化字,造出来“爱没有心,亲看不见”之类的话语,来讽刺简化字。有些弄不清楚真相的人也跟着说,显得他们很认真似的。其实,文字只是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工具,一种符号,只要大家公认,使用方便,而且在交流时不容易出现误会就可以了。文字毕竟是符号,不可以过于死板地理解,不能过于认“真”。对于喜欢这种认“真”的人,我们不妨问问他,是否见过长方形的太阳,日字现在为什么不写成圆形。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大家能够认识并使用就可以了,那为什么还要写这么多解释文字意义和它们历史演化的文章呢?

我认为,我们学习文字和它们的历史演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文字,不要用错了,引起误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像我们了解历史、了解自己的祖上,小至了解自己的祖父、曾祖父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出生在哪里等等,很大程度上只是满足好奇心而已。

上面说到了日字,谁都知道,那是太阳。跟日字笔画相同,只是长短略有差异的另一个字是曰。日字高而痩一些,曰字矮而胖一点。

曰也是常用字,意思是“说”。《论语》的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引申为“称为”,如《尔雅》这样解释洲字:“水中可居者曰洲”。

日和曰现在的样子差不多,“长得很像”,可是最早却差别很大。

日字不用说,最早就是一个圆圈,后来中间点了一点。为了好写又看得清楚,又变成一横,外面的圆圈也逐渐变成了方框。

曰最早就是一张嘴的样子,在嘴的上面添了一横,表示嘴在出气说话。后来楷化才变成了现在的扁而胖的曰。

20183221145738116.jpg

日和曰两个字单另写出来,大家都分得清,可是作为一个组分写在字里,对于很多字来说,就不见得都很容易说得清楚,这究竟是日还是曰还是其他什么字的变化。

显然,这里已经肯定不能用“瘦长”或“矮胖”来判断了。因为汉字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要匀称美观,如早字,很明显与太阳有关,上面是日,但是如果把这个日也写得瘦长,这个字就不像样子,不会好看了。所以判断一个字中间到底是日还是曰还是其他什么字,就不能看形状了,而先要看意思,如果意思也不好判断的,就需要学习前人或专家们的意见了。

有一些字是很容易判断的因为它们的意思就与太阳有关,如旦、早、旭、旱、昃、昊、旺、明、昏、时、昨、星等等。这一类字颇多,可以说大多数含有“日”成分的字,里面确实都是日。

由于含曰的字和其他特殊情况的字比较少,我们记住了这些字,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含日的了。这样判断可以说是“虽不中亦不远”。

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少数派”。

沓(音ta4),上面是水,下面是曰。说话像流水,表示话很多,这就是沓字的本义。沓沓,是话多的样子。沓舌,是话多,也称话多的人。

沓由话多引申为一般的多、重复。重(chong2)沓,表示重复繁冗。杂沓,多而乱。现在还常常说成语,纷至沓来,表示人或事物接连不断地来到。

来的多了,便不免懈怠,所以有疲沓、拖沓等词。

人们也把若干薄的物件叠在一起称一沓。在这个意义上,沓字转音为da2,如一沓银元,一沓钞票,一沓信纸等等。

以沓为偏旁的字,如今常用的有踏。仔细辨味,踏字实际上也往往隐含着多次的意思,如踏步、踏青、踏雪、践踏、踏勘、踏歌等。

曾(音zeng1),有人认为,这是甑的本字。甑是古代的炊器,是蒸东西用的。甲骨文的曾下面是一个口,中间表示有孔可以出蒸汽的器皿,如现在的蒸笼,上面是出来的汽。曾假借为语气虚词,表示乃、竟然等义。如《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表示尚且,如《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又引申为已经,如曾经,又如成语似曾相识(在这个意义上,读音为ceng2)。

由于曾主要用作语气词,虚词,后来另造了一个甑字,作为炊器。

曾由于作语气词,后来其写法把底下的口变成了出气的曰。

曾又有增加、層次等意思。如曾祖父、曾孙。《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由曾字分别衍生出增、層等字(層如今简化为层)。

有曾作偏旁的字赠、憎、缯、罾、蹭、僧等,下部当然都是曰。

朁(音can3)《说文解字》:“朁,曾也”,说它的意思与曾一样。它的下面也是一个曰。这个字现在用得很少了,但是,以朁为偏旁的字有几个还常常可以见到。

僭,现在常用的是僭越。古时指地位低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现在指超越本分行事,比如做了本来应当是领导做的事情。也常做谦词或用作讽刺。

憯,本义是凄惨,残暴。现在常常写作惨。

潛,如今“规范化”为潜字了。从现在应当用的最多“形声字”的观点看来,这个字的“规范”是有问题的。因为无论从语音、语义看,潜水的潜都与替字没有关系。而潛和潜的笔画又没有明显的减少。

簪,是古人用以固定头发的针,现在有的女士还有用的。如今无论是看古典戏曲还是文章,还经常会遇到这个字, 如越剧《碧玉簪》。

曷(音he2),是一个疑问词,意思是何、什么、怎么、为什么。上面是一个曰,表示出气说话,下面是一个匄(音gai4,与丐音义皆同),表音。我们读著名的古文和古诗词时常常遇到这个疑问词。如陶渊明《归去来辞》:“曷不委心任去留”。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字现在的白话文中单独用也很少了,但是以曷做偏旁的字却不少。如喝、渴、葛、褐、揭、竭、歇、碣、羯、偈、蝎等,那里都有一个曰。

曹,现在人们用曹字最多的地方就是姓氏,如历史上和文艺(小说、戏曲、曲艺)方面最有名的曹操。

曹字古代的写法,上部是一个㯥(音cao2),下面是一个曰。据研究,最早的甲骨文下面是一个口的样子,表示容器中有两个东西,后来写成了曰。《说文解字》说曹是“狱之两曹”,也就是打官司的双方,原告和被告。现在还有人这样用,不过往往写成了两造。

李商隐诗句“分曹射覆蜡灯红”中,分曹是分对的意思。曹是古代官府中各个部门的称呼,直到现代日本军队中还有军曹,相当于小分队。曹又引申为辈,相当于如今普通话中的“们”,尔曹就是你们,吾曹就是我们。

昌,上下两部分似乎一样,但是上面的是日,下面的是曰。昌的本义是早晨招呼人们起床的声音。日表示太阳出来了,曰是人说话。不知道是不是招呼人们起床要拉着调子,有旋律,后来这个意义上的昌,写成了唱。唱又转为唱歌的唱了。而专门从事唱歌使人娱乐的人则是倡。

早晨的声音,又往往是让人做什么事情。提出要做什么的,后来也写成了倡。倡议,提倡,现在一直在用。而专门供人娱乐的倡(往往是女的)则写成娼。

另一方面,早晨的言语,又被说成是“美言”即善言,美好的话。早晨太阳出来又是美好的,昌表示美好,引申为繁荣兴旺,即昌盛。

上面这些字,都含有曰,本义都与说话有关。

下面的几个字,则与日和曰都没有关系。

曼,据说其本义是展开,下面的“又”表示手,中间是横着的目(眼睛),用手拉开眼睛,表示睁大眼睛。屈原《哀郢》“曼余目以流观兮”就是用的本义。

后来,金文在“横目”之上加上了一个表音的“帽子”即冃(音mao4,冒、帽的本字),成了冒下面一个又。楷化后成了曼。实际上,不久以前的人用笔写字,曼字上部“曰”中间和底下的两横都应当是两边不靠的(见冒字)。

曼字由展开引申为长、延长,又引申为舒缓、柔美等义。如“路曼曼其修远兮”、曼妙、曼辞、轻歌曼舞等。

以曼为偏旁的多个字如漫、慢、蔓、缦、馒、幔、嫚等,大多由曼衍生出来。

最,上部也是冃,下部是取,本义是冒犯而夺取。引申为集聚、聚合。也有人说,这是军功第一,引申为绝、极、尤。这就是现在最字的意思了。

昷,是温的本字,这是人们“俗写”的结果。本来上面的日,是写作囚的。用器皿给囚犯吃饭,以示溫仁。这样,温字是应当写作溫的。但是老百姓总是喜欢贪便宜图省事,把溫写成温。1965年,有一个《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把温作为新字形,而溫则作为旧字形而淘汰。现在溫、搵、蘊、氳等字在各类字典上是找不到的了。我认为这些字至少应当在字典上仍然标出。

最后看一个者字,这也是新字形代替旧字形的结果,本来在下面“日”的上方,还有一个点,因此,者字从白(音zi4),这里的白不是黑白的白,而是自字(表示鼻子)的另一种写法。组分中含者的字也有不少,都、著、箸、猪、煮、赌、堵等等,如今那一点也都找不到了。

总之,“日”是汉字中出现得比较多的一个组分,弄清楚字中这个组分的含义,对于了解这个字,还是很有意义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29567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