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roa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road

博文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博士点? 精选

已有 6834 次阅读 2021-11-15 20:4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刘邦和韩信曾经有过一段非常出名的对话,刘邦问韩信:你这么能带兵打仗,那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不超过10万。刘邦听后心里不爽,继续问:那你能带多少?于是,韩信就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那博士点呢?会否高校总觉得自己的博士点越多越好?而管理部门觉得你的太多了?

  目前国内博士点申请有三种类型,自主审核单位、新增博士点、新增博士学位单位。自主审核的27家单位可以认为是博士点“财务自由”了,每年都有新增博士点名额,而且学校可以通盘考虑自行设计和排队,年年有新增,年年有希望,大家也不用焦虑,夯实基础,按需排队。甚至有学校“十一五”已布局结束,开始自由优化调整,但是从增设和撤销的结果看,还是增设的博士点多,撤销的博士点少。

  原有博士点单位新增博士点,“财务不自由”,需要在全国的盘子里一起竞争,有好多高校长期高涨热情,21世纪以来一直在连续建设,加强建设、强力建设、多级建设,但效果却不理想,例如某省七八个211高校2017年只有一个一级硕士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晋升一级博士点,其余几十个申请全军覆没;某著名211高校2017和2020年两次都申报了七八个一级博士点,但一个一级硕士点都没有获得晋升;2020年该省更是有4所211高校学术博士点零封。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些高校都嗷嗷待哺,每次各种动员,层层重视,反复开会,来回研究,从校长到青年教师,前期昂着头热情高涨申请,后期低着头灰头土脸失败,然后拍拍身上的土,不带走一点灰尘,继续战斗,耐心等待,屡败屡战,一茬接着一茬干,决不放弃。但更多的现实是,“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在政策不清晰的情况下,申博失败了连一声再见都没有。

  新增博士学位单位,以前没博士点,要新增博士点,上次17所,这次34所,也是难上加难,新增单位是资格,是社会声誉的问题,同样紧迫。

  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这些方法是否同样适合学科点申报,就是人民的需求是什么,高校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实际需求是什么?管理部门的考虑是什么?什么需求是一个合理的段位?什么样的科研结果和学科布局需要什么层次和规模的学科点来支撑?学科点是否能真正淘汰?感觉并不是十分清楚,值得研究

全国博士生招生数从2011年的6.56万增到2020年的11.6万,十年间几乎翻了一番,GDP从2011年的47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万亿元,翻了一番多,然而博士点呢?2011年之后只有2017和2020两次征性增长,不得不说博士点增长“落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到底中国需要多少个博士点,需要广泛研究真问题

  2020增加最多的高校新增博士点达到9个?一次性增加超过50%,而有的高校一个两个的增加?甚至仅仅一个?是否完全合理?其他高校真的是建设水平差?只能说建设效果差那管理是否真正起到了宏观设计调控和管理的效果?例如星球探索学科全国报了30个,后期计划批几个?或者提前规划了几个?类似基金委20%的资助率,或科技部项目按3-4:1的比例通过,好像都没有,前面少了规划,导致后面耗费了大量公共人财物资源却没效果,也许就划拉了个数字而已。

  博士点的牛鼻子到底在哪里?估计和博士生的身份定位有关,也和中华文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关,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关,否则西方高校感觉没博士点的概念(但是不确定),有些高校感觉建校就有博士点,但是也没有为博士点而焦虑,所以我们的焦虑来自哪里呢?

  是否博士点可以学习中国计量资质认定,主动申请,达标授予,违规处罚;自我评价获取,后续考察评审;甚至今天学科交叉越来越多,能否类似的学习工程类博士按照大类申请?甚至学习国际学科模式,分22个类别评价?或者从科研的本质出发,全部项目招生制、缴费制?可否考虑学习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全过程的评审?其实办法还是很多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627429-1312559.html

上一篇:单位不得购买未使用过的仪器 vs. 明星不得代言未使用过商品
下一篇:教学之本 科研之强 特色之要 学科之魂

20 郑永军 王世立 张晓良 张坤 黄永义 刁承泰 李东风 王磊 赵凤光 高建国 国际科学编辑 梁洪泽 李坤 陈万浩 刘继为 郁志勇 孙颉 马军 徐政基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