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良
孙中才:科学范式与经济学的前沿范式
2020-2-7 19:28
阅读:2568
标签:孙中才, 科学范式, 经济学

科学范式与经济学的前沿范式简介.pdf

科学范式与经济学的前沿范式

孙中才[1]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Scientific Paradigm and The Latest Paradigm of Economics

Sun Zhongcai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100872 Beijing,China

 

范式(Paradigm),是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1922-1996)提出来的一个现代科学哲学概念。[1]1962年,库恩发表了《科学革命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书,首次提出了“范式”这个最一般性的哲学概念。但该书的核心是定义和阐述“科学范式(Scientific Paradigm)”的结构,并由于书中内容的重大革命性和重要影响力,致使该书成了现代科学哲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从而也使得“范式”和“科学范式”成了现代科学的最重要概念之一。[2]

在很一般的哲学意义上,范式,似乎是从规范、一致和统一的学术价值观念萌动的,是古代哲学研究就已经开始潜在形成的意向。例如,公元前5世纪,柏拉图(Plato,427 B.C—347 B.C)已经认为,要从事哲学研究,或者要成为一个哲学家,首先要学好几何、数论和天文这几门功课。其中几何是最基本的,研究问题时必须以它作为统一的思想框架。据说,他曾经在他的学园门口立过一块牌子:“不懂几何学的人免进”。[3]由此似乎可以看出,在古代的形而上的学术研究中,便已经产生了规范、一致和统一的意念,并逐步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与思路、纪律和评价标准联系起来,成了衡量学术水平的公认尺度。[4]

1687年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被简称为《原理》(Principa)。其基本内容是在近代科学的先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所给定的“理想实验”[5]观念的指导下,遵循公理化方法,所得出的物理学的三大定律。[6]《原理》开创了近代以来的科学。这三个定律,成了近代物理学最初的科学范式。其中,第三定律最具典型性。这个定律写作:

由这个公式留下的启示,主要在于以下4点:

1、宇宙确实有规律存在;

2、规律是看不见的,要靠想象先把它想出来,然后再去证明它;

3、公理化方法是从事科学想象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4、想象的最高形式是数学描述。世界的规律是真实存在的,但很精确,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因为牛顿把握了这种语言,所以读懂了这本书。[7]

另外,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一再表明,科学范式,完全继承了学术范式的社会功能,但是,它更强调真实性和结构性。具体地讲,近代以来的科学范式,其中至少要包含一个已经被证实的本学科特有的定律或定理。[8]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即《国富论》。这部经济学专著,完全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鼓舞和直接促动下完成的。它发现了“自由市场自行调节”这个近代经济学的第一个定律,也是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里发现的第一个科学定律。现在,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被称为经济学的最初范式。[9]随着这个定律得到证明,以及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兴起,有关研究先后确立了各自领域的范式,而且,深受牛顿第三定律的影响,在形式化的表达上,紧紧追求数学的描述和数学的严格化,有效地开展了以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和经营函数为主要成分的研究,这一阶段的经济学范式被统称为F函数。[10]

事实表明,在以F函数为范式的发展阶段,经济学出现了迅猛的进化,学科体系出现了重大分化。其中,最重大的进化主要在于,经济学主体坚持了结构与功能/行为对应的探索,并在最高形式化的追求方面日益深入,取得了在现代科学上的突出进步。[11]与此同时,经济学还出现了重大分化,经济学里原有的某些传统分支,依据自身属性,逐渐分化并向其他学科靠拢,最后归入了社会研究领域里的其他学科。例如,以往的政治经济学,现在就归入了社会学或政治学。[12]

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1776年算起,经济学科学范式的发展已经过去240年了。在这240年中,似乎可以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因为在这一年,经济学实现了一次重大的理论综合,发展出新的前沿范式----有约束的利润函数(Restricted Profit Function),简称G函数,从而把经济学推进到了更科学的水平。[13]1978年以前的那200年,是F函数大发展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时期;1978年直至目前2018年,这40年,属于经济学前沿科学范式G函数的兴起时期。

参考文献

[1](美)库恩(T.S.Kuhn)著 李宝恒,纪树立译. 科学革命的结构[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0,17。

[2] 谢地坤主编,哲学名著导读[M],学习出版社,北京:2012,429-438。

[3] 孙小礼 张祖贵 主编,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概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1993,16。

[4] 符娟明 迟恩莲 主编,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34-35。

[5] 杨振宁.“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在香港大学的演讲”,杨振宁文录[M],海南出版社,海口:2002,94-106。

[6] 孙中才.科学与农业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9,152。

[7] [英]C.波普尔著 傅季重等人译.猜想与反驳:知识的增长[M],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上海:1986,72-73。

[8] [德]Arnold,A.,Problem[A], 李刚译,孙仁生校,哲学和自然科学词典[M],pp.750-751。载于:孙小礼 韩增禄 傅杰青 主编.科学方法(上册)(中译本)[M],知识出版社,北京:1990,472-473。

 [9] 陈道(主编).经济大辞典[M],农业经济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农业出版社,上海:1983,174。

[10] 李西林. G函数与现代经济学派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0-14。

[11] 孙中才.G函数与经济学的新进展[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20-24。

[12] [美]H.西蒙.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A],[美]D.J.凯福尔斯 J.L.斯托尔乔 等著 范岱年 孟长麟 等译.美国科学家论近代科技(中译本)[C],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1987,28。

[13 ] 孙中才 陈曦.现代经济学:范式定理和数理分析[M],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14,32。



[1]作者简介:孙中才(1950-),男,辽宁辽阳人,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德国Bonn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第五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美国纽约科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主要从事经济理论和宏观系统分析研究。E-mail: sunzhc50321@163.com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一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62795-121746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