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大学的服务与管理 精选

已有 4558 次阅读 2020-9-18 07: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的服务与管理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我在今年教师节老校长张先生接受学校有关部门采访视频报道后留言:“1990至2010年长达20年的学校领导工作(先后出任党委副书记、书记和校长),记录了我的老朋友张校长对学校建设发展作岀的突出贡献,祝他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愉快!”。近日,有人转来一些退休职工表扬张校长的微信。微信中提到当年在武汉地区高校中流行:“‘学在华工,爱在华师,吃在财大,玩在武大,管在地大’。一个‘管’字,不知融入了多少张校长对学生的爱护和心血!”。其实作为一个在学校学习工作生活55年的老教师,也是张校长的挚友(我们1970年一起毕业留校在湖北丹江“校办五七地质队”开始我们的交往和友谊,他对我的科学研究一直给予大力支持,我非常感谢他)和学校南迁武汉办学的见证人之一,我始终未曾过多体验到学校的“管”,而是一直享受学校前辈创建与传承的优质“大学服务”和师生员工之间平等相待的学校氛围。为此,我想就“大学的服务与管理”话题谈点粗浅认识。

抛开现代大学一些“高大上”的概念表述,在我的认知与理念中,现代大学应该属于一个学术自治机构,学术至上理念始终贯穿大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大学既不同于我国自上而下的政府机构(古代称为衙门),也不同于事业单位和生产物质产品企业的管理属性。诚然,大学作为一个“学术自治机构”不同于传统学术共同体成员组成的“学术团体”。大学是以培养高等教育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科学技术成果而区别于其它“学术团体”。我国民国时期的大学基本上沿袭欧美大学的治理体制,即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授治校”。因为,那时候许多大学校长是留学欧美的“海归”,他们将欧美大学的管理机制与理念带回国内治理大学。因此,大学教授和领导不存在接受学校及上级领导的“管”。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先生面对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训斥的那句振聋发聩,气吞山河的话:“学校不是衙门,轮不到你来管”(来自网络)。我理解,刘文典校长的治校理念中,大学与政府不是上下级关系,不存在“管”与“被管”关系。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一律平等,充分体现“相互服务”的大学治理理念:上从校长,下到普通职员都是服务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员”,管理只是体现在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和产生良好的办学效益,尤其不是带有“权力”属性的管理。例如多年前网上有人提到一个学校领导斥责教师的“豪言壮语”:“我是代表国家来管你们的”就令社会公众诧异(刘庆生,匪夷所思的“管你”,2017年8月4日科学网)。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学生,我们安排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并不是管学生,而是服务学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法律与学校章程及校规校纪,告诉学生尽量避免在校期间犯错。   

我们应当经常告知学生,在国家法律与学校的校规校纪面前,全校师生员工人人平等。大学是创造知识,传授知识,学习知识的地方,她既不是富二代炫富,更不是官二代显威,也不是演艺明星闹腾的场所。大学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属于成年的社会公民,必须承担与社会公众相同的国家法律赋予的义务与责任。学校制定的校规校纪必须服从国家法律,而不能出现那个大学中“罪犯”学生还能保留学籍那样的拙拙怪事(在社会舆论干预下,学校被迫开除了这个罪犯学生)。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同等受到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的“保护”和“约束”。有一次我在南方科技大学至诚书院访问时,他们的行政副院长和我谈到,他在回答学生对他的感谢时常说:我本来就是为你们服务的,谈何感谢。

大学师生员工之间的平等意识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软实力。中国地质大学继承了北京地质学院以及她的源头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的治学光荣传统。我自己亲眼见证了我的老院长高元贵先生的平民风范,在他身上丝毫没有“管”的威严,而是亲民与服务意识(刘庆生,我心中的大学校长,2013年7月11日科学网)。他在一次登门看望年龄相仿的杨遵仪教授和袁见齐教授后一起在校园散步照片彰显了高院长的高雅风范,他并没有站在两位老先生中间的“C位(图1)。记得有一次,我到学校人事处办事,刚一进办公室门办事员看到后立即招呼,“老师,您请坐”,热情话语顿时让我感受到学校职员热情服务的温馨和温暖。学校龙头学院地球科学院当年的院长有一次在院办公室偶然看到一位办事员坐在椅子上与一位站着的老教授说话。他当场教育年轻的办事员说,你有两种礼貌做法:请老教授坐下,或者你站起来。我在“感恩学术路上几位前辈师长”和“怀念我的前辈师长谭承泽先生”等文章中介绍了学校多位知名教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模范事迹,他们是中国地质大学践行高尚的“服务意识”的典型代表。

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我与学生之间始终处于平等的亦师亦友关系。至今我与若干学生常有联系,无论他们身居官位,学术权威,还是平民百姓,在我心里一律平等。我的“四个老学生的故事”,“四个八零后学生的故事”,“80级学生畅谈当年干净的大学环境”和“南京师生聚,品位快乐人生”等文章记录了当年学校许多温馨的“服务场景”,是对现代大学服务理念的最好诠释。

2020年9月18日发布

图1. 三个长者在校内散步:左起袁见齐教授、杨遵义教授、高元贵院长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3617-1251034.html

上一篇:过度量化指标考核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拦路虎
下一篇:我的初中班主任王心天老师

12 王从彦 邵宇飞 黄永义 周飞 武夷山 刘立 郑永军 周忠浩 张晓良 张淑扬 刘赛艳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