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rong194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rong1945

博文

引力波的速度及其他 精选

已有 25687 次阅读 2016-3-2 09:3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引力波, gps, 相对论, 光速, 潮汐力

1.为什么理论预言引力波速度等于光速?

在上一篇博文中,我写出了电磁波和引力波的波动方程,它们在闵可夫斯基4维时空中的洛伦茨不变表达式是类似的。如果不是考虑波源的辐射性质,只研究两种波在自由真空中的传播性质的话,两个方程的形式完全一样:

1:光速的定义

上图中的电磁波和引力波方程,其微分算符是4维闵可夫斯基空间中的达朗贝尔算子(类似于拉普拉斯算符,将时空统一考虑时的推广)。达朗贝尔算子中的c,指的是光速。但是,对于电磁波的速度和引力波的速度,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

从物理史的角度考虑,光(或电磁波)的速度最开始是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来,用电解质和磁介质的参数计算而得到,见上图中最下面框中的公式。那时候看起来,似乎光速c只是电磁波的“专利”。但是,在爱因斯坦建立的狭义相对论中,对光速的理解已经不一样。光速c作为一个(普适的)基本的物理常数(与电磁场无关)进入到理论物理的方程中。所以,当表达物理定律的微分方程被写成4维空间的相对论洛伦茨不变的形式时,往往都包含了c作为一个常数。

不过,所谓“光速”,有其原来的物理意义。首先,它是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可测物理量。再则,从经典电磁理论中根据安培定律等实验中总结的规律,它又可以从介质参数(真空的电容率ε0和磁导率μ0)计算出来,而这些参数也是可以测量到的。测量总有误差,可测物理量中有一些被规定为基本物理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将光速作为信息及能量传输速度的极限,将光速不变作为基本假设。

这些有关理论、实验、测量、度量标准等等问题,有时会产生一些互不相容的矛盾之处,或者造成定义循环。在此我们略去历史细节不谈,只介绍目前所使用的有关“光速”的结论。

1983年的1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将数值c=299792458/秒,作为光速的“定义”。这个数值与当时认为最精确的测量值一致。所以,c是一个没有误差的“精确值”。光速的值固定了,时间和长度又怎么办呢?时间的基准使用铯的辐射周期,即将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相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持续的时间定义为一秒。

有了“c”和“1秒”的定义之后,再反过来定义“1米”,即1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程的长度”。总之,后来我们放到达朗贝尔算符等物理方程中的“c”,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与“电磁”作用相关的物理量了。物理学家们已经把光速转换成了一个固定值,把它当成了一把标准的“尺子”来使用。

因此,引力波满足的波动方程中的c,是一个物理基本常数(299792458m/s),不是从测量光速得到的,也不是从真空电容率和磁导率计算而来。

引力波h(度规张量的变化)在真空中传播时,可以分解成平面波的叠加:

h = A*exp(ikx)

其中A 是振幅,k4维波矢量,x是时空坐标。将上式代入波动方程中可得到k的基本性质:

Kx2+ky2+kz2-k02/c2= 0,说明k是一个沿着光锥的矢量,即引力波的速度等于c(定义的光速)。

2. GPS和相对论

这次LIGO探测到引力波,媒体宣称说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句话当然正确,但实际上证明相对论的实验证据并不少。狭义相对论就不用说了,从微观到宇观,从量子物理中的实验,到高能加速器及对撞机的应用,各个方面都要涉及狭义相对论效应,至今没有观测到对这个理论破坏的迹象。

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实验结果和天文观测中的证据也不少,这儿仅仅介绍一下它在一项与我们当今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中的应用。

几乎每个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或者是开车的人,都知道GPS。现在开车的司机好像已经离不开GPS。记得刚来美国时,如果开车去外面玩,得首先盯着一张大大的地图找半天路,地图上的街名往往太小,还得借助于放大镜,计划好了行程才能上路。后来,有了电子地图的软件(但没有定位系统),可以将地图放大,感觉已经方便多了。在15年之前,我们家买的汽车上第一次装了一个GPS导航仪,花了3千美元,而现在的只要几百美元就足够了。并且,现在在每个智能手机上都有这种导航仪,它不仅方便了司机,对步行走路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一位朋友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出了家门经常回不来,朋友给他父亲口袋里放上一个手机,然后,在自己的手机上便出现一个缓慢移动的红点,随时都能清楚地显示父亲当时所在的位置,这样,朋友便放心多了。

GPS是靠24颗卫星来定位的,任何时候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至少能见到其中的4颗,地面站根据这4颗卫星发来信号的时间差异,便能准确地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从GPS的工作原理可知,“钟”的准确度及互相同步是关键。因此,GPS的卫星和地面站都使用极为准确(误差小于十万亿分之一)的原子钟,见图2


2GPS的相对论修正

但是,GPS卫星上的原子钟和地球上的原子钟必须同步,否则便会影响定位的精度。相对论是有关时间空间的理论,预言了一定情况下时间的变化。根据狭义相对论,快速运动系统上的钟要走得更慢一些(双生子佯谬),卫星绕着地球旋转,它的线速度大概为每小时1.4万公里。根据图2右边的公式进行计算,将使得卫星上的钟比地球上的钟每天慢7微秒。广义相对论的效应则是因为卫星的高度而产生的。越靠近地面,时空的弯曲程度就越大。所以,卫星上时空的变形要比地面上小,这种效应与狭义相对论的影响相反,卫星位于2万公里的太空中,引力之差别将使得卫星上的钟比地球上的钟每天快45微秒。两个相对论的作用加起来,便使得卫星上的钟比地球上的钟每天快38微秒。

38微秒好像很小,但是比较起原子钟的精度来说,则是相当地大。原子钟每天的误差不超过10纳秒,而38微秒等于38000纳秒,是原子钟误差的38百倍。

关键问题是,38微秒的差别将引起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所以,GPS系统必须考虑相对论的影响,进行相应的修正。

3. 引力波和潮汐力

下面想澄清对引力波和潮汐力关系的一点误解。

潮汐力的名词来源于地球上海洋的潮起潮落,但后来在广义相对论中,人们将由于引力不均匀而造成的现象都统称为潮汐力。我们所熟知的地球表面海洋的潮汐现象,是因为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不是一个均匀引力场而形成的,见图3a。人站在地球上,地球施加在我们头顶的力比施加在双脚的力要小一些(图3b),这个差别使得在我们身体内部产生一种“拉长”的效应。但因为我们个人的身体尺寸,比较起地球来说太小了,我们感觉不到重力在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微小差异。然而,在某些天体比如黑洞附近,就必须考虑这点了,这种差异能产生明显的效应,可以将人体撕裂毁灭,见图3c。

 


3:潮汐力

 

潮汐力是一种引力效应,但并不等于引力波,也不是引力波造成的。如图3所示,潮汐力是因为在物体中引力不均匀而形成,从牛顿万有引力的观点或者广义相对论都可以解释。

当引力波通过物体时,传过来的是时空度规的变化,也等效于造成物体的不同部分经受不同大小的引力,所以,引力波对物体的影响类似于潮汐力。或者说,潮汐力可以由引力波产生,但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潮汐现象只是与“引力“有关,与“引力波”无关。




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7221-959893.html

上一篇:电磁波和引力波
下一篇:第一个“挣工资”的女天文学家

44 王涛 许优华 罗会仟 田云川 王亚非 朱林 郑小康 文克玲 周亚洲 张鹏举 鲍海飞 康建 冯大诚 蒋迅 吴中祥 李天成 王国强 姬扬 杨正瓴 鲍得海 应行仁 武夷山 范毅方 李土荣 曹俊 魏焱明 陆绮 陈明 赵国求 decipherer qiue kangzx1 wliming zhoutong shenlu luxiaobing12 mxt110 biofans ZYHDZ htysth hkcpvli zca1965 cccy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