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论阁Enago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ago

博文

遇见学术界的福尔摩斯:科学侦探

已有 3451 次阅读 2018-8-23 11:31 |个人分类:英论阁活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侦探

MeetTheSherlocksOfAcademia_Image.png


科研人员会经常阅读文献。然而,读文献时,你会相信每一篇文献中的研究结果么?的确,有一些研究结果存在问题。在2016年,《自然》杂志就公布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70%的研究者无法重复出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结果的不可重复无疑会影响到可信度。尽管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不必因此就对科研感到悲观。因为学术不端造成的结果问题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有一些结果的问题可能是出于研究条件的限制。


应该采取措施来增加科研结果的透明度,并且能纠正文献中的关键性错误。于是,科学侦探就出现了。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发现科研文献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些科学侦探,比如Elisabeth Bik,擅长发现研究图像中的人为修改;Jennifer Byrne在不同的论文中发现了一个癌基因的序列错误;David Allison和Andrew Brown试图让杂志社更正或撤回有明显错误的论文;Paul Brookes创建了Science-Fraud.org网站。与科学侦探相关的网站还有PubMed Commons,但是由于参与人数少已经被关闭。但是PubPeer.com这个网站仍然在运行。


科学侦探的存在对科研工作存在积极影响。他们可以维持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纠正科学论文中的错误,鼓励大家对科研结果进行深层分析,重塑公众对科研的信心。但科学侦探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被他们所揭露的人厌恶,而且他们所用的举报程序往往不太清晰。此外,很难证明哪些是有意为之的学术不端行为。科学侦探也是一个敏感的角色,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


总之,科学侦探还是可以对学术界起到一些帮助作用的。他们可以指出那些存在缺陷的研究结果,促使论文的作者在写作时更加小心谨慎。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订阅英论阁学术院

或关注英论阁微信公众号enagocn

§博客内容皆由英论阁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https://m.sciencenet.cn/blog-681387-1130670.html

上一篇:十个技巧,识别掠夺性期刊与会议
下一篇:NIH“独立之路”(K99/R00)项目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6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