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论阁Enago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ago

博文

高效学术阅读的必备工具与五种方法 精选

已有 4422 次阅读 2022-2-17 09:29 |个人分类:科研感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对浩如烟海的论文和书籍,广大学生和科研人员希望能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和写作任务。那么,有哪些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阅读速度呢?

微信截图_20220217092812.jpg

一、在线阅读AI助手

对于重复性数据的处理,与人类手工操作相比,计算机编程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少科研人一定幻想过: “我如果需要阅读1万篇论文,并且想把每篇论文中我所关心的精髓用一句话概括提炼出来,与其我自己花费3万个小时或3000天或10年的时间人工阅读整篇论文,能不能有计算机程序用1秒钟时间替我做这件事情呢?”这种非重复性数据的创造性处理工作,的确可以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技术革命浪潮下的前沿先进技术,将能把人类从枯燥耗时的数据处理活动中解放出来,让人类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具有创造性的高级智力活动上,具有极为广泛的重要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应用的例子包括著名的能够击败人类的国际象棋电脑程序、各种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系统、医疗专家系统等。在学术出版领域,在线英文写作语法编辑润色校对软件(例如Wordvice的AIEnago的Trinka)能够帮助科研作者提高论文质量。那么,广大学生和科研人员可能会问:“我什么时候能够用上帮助我读书或读论文的人工智能产品呢?”这种供大众使用的读书助手产品已经开始出现,虽然功能尚不完善,但是已经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发展趋势,例如在线阅读助手工具RAxConnected Papers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读书助手工具虽然能够加快人们对非重复性数据的提炼,能够帮助人们更快地找到数据和使用数据,提高人脑在数据利用方面的效率和针对性,但它仍然依靠人来使用提炼出的数据,并不能代替人完成数据的使用工作(例如撰写学术论文和完成课程作业)。因此,任何希望获得一剂灵丹妙药而避开艰苦学习创作过程的偷懒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类的学习过程只会由于读书机器的帮助而变得更加轻松高效,而不会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而变得不需要学习和创作。

很多公司出于对新产品研发的需求,而且由于无法投入大量科研人手去追踪爆炸式出现的海量学术论文和产品发明专利,因此开始研发公司内部专用的科研论著读书机器系统,用于自动追踪文献和提炼信息。这些企业内部使用的各领域专用读书机器是量身定做的,并不适用于广大科研人员和学生,而且是保密的技术。

 微信截图_20220217092748.jpg

二、五种高效阅读方法

阅读包括消遣阅读、学习阅读、创新阅读(科研阅读)。后两种阅读属于学术阅读。其中,学习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或工作需求;创新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撰写学术论文或著作,尤其是撰写文献综述部分。那么,在这两种阅读中,高效阅读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使用在线阅读人工智能助手外,高效率的学术阅读还可以应用以下依次进行的五个步骤或方法:

1、存盘式阅读

高效阅读的第一步是按照知识点在电子设备上构建自己的文献库,在版权许可条件下分类存放检索获得的电子书籍和论文。构建自己的知识点文件夹结构就好比构建一本专著的三级目录(章、节、子节)。只有这样,才能有序存放和快速查取文献资料。另外,在知识点体系(即学习暨科研提纲)的修订和文献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了解学术现状、发现缺失空白、产生创新性贡献和论点。简言之,高效阅读的第一个秘诀是分类存放文献并留下知识点体系。

2、跳跃式阅读

存盘式阅读讲的是如何协调处理多份文献。而对于单篇文献来讲,高效阅读的秘诀是首先快速浏览标题、摘要、结论、插图、表格。跳跃式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快速筛选出优质精读文献,并在自建文献库中相应分类放置文献。

3、提问式阅读

提问式阅读又称针对性阅读,英文是critical reading。它并非是指带着批判的眼光去挑剔阅读内容,而是指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疑问去阅读每段内容,从而强化自己与阅读内容之间的互动和记忆。在每段话的阅读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作者想要说什么?”、“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这段话对我有什么用?”

4、标记式阅读

高效阅读的另一个秘诀是在阅读过程中勤做笔记,包括使用pdf文件的划线标记工具和注释记录心得等方式,随时记录重要内容,留下重点痕迹。

5、截屏式阅读

高效阅读的最后一个操作要点是随手堆积素材,以便写出自己的创新文章。创新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撰写论著。因此,需要随时截屏拷贝有用的阅读内容,并记录可能需要引注的文献内容到自己的论著草稿中。截屏记录的内容应当尽量有序分类存放在草稿中的不同位置,但不要怕乱,因为后续会有机会进行排序整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笔记就好比一盘大菜的几十种食材,现在都在锅里,需要进行翻炒和加工,做出自己的作品。

 微信截图_20220217093218.jpg

除了工具的辅助外,需要在正确的方法下不断进行练习才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希望本文的工具与阅读方法,能够帮助您高效阅读快速输出、提升科研效率。



https://m.sciencenet.cn/blog-681387-1325683.html

上一篇:交叉学科研究的紧迫性、学术体系支持以及学术期刊
下一篇:如何让您的论文脱颖而出?

4 黄永义 肖慈珣 孙颉 王福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7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