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H6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SH62

博文

熊本三次行

已有 5692 次阅读 2012-4-3 22:15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镁合金, 熊本

熊本大学镁合金研究中心
    熊本大学位于九州岛,是日本早期的国立大学之一,其工学部(即工学院)尤其材料学科在日本还是相当不错的。近些年熊本大学比较活跃,例如多次来上海举办学术会议、开办招生展览会议、成立驻上海和大连办事处等。原因之一是熊本大学现任校长(大学长)是原来工学部长,五六年前升任了校长,据说还是日本前首相菅直人的高中同学。此人很有活动能力,学界、政界和企业界都很有人脉,为熊本大学争取了很多资源。大约十年前熊本大学从日本东北大学挖来了一名很有学术造诣的不足40岁的年轻人才-河村能人先生。河村在东北大学时发表了很多高水平论文,在国际非晶领域名气不小。后来开始研究高强镁合金,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可是东北大学人才济济,他在那里什么时候能当上教授也不好说。熊本大学当即力主将其请来,先做了一段副教授,然后很快升了正教授。河村人很聪明、能干,没多长时间就研制出了一种新的镁合金:Kumada alloy。学校极其重视,在工学部积聚了六七个课题组,在河村大旗下组成熊本大学镁合金研究团队,目前可能是日本规模最大的镁合金研究团队。2005年左右,由学校出面,争取到熊本县、熊本市和当地大型企业的支持,河村成立了熊本大学镁合金地域研究中心。政府和企业不但给投资买了很多仪器设备,企业还派了几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来中心工作,协助科研。在此期间,河村团队不但集中力量研究镁合金,还发起召开了东亚镁合金系列研讨会和环黄海镁合金系列研讨会。他们通过申请日本学术振兴会获得了大量资金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多次举办国际研讨会、派科研人员和博士生大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还经常请国际国内学者前去讲学。2011年底,原镁合金地域研究中心完成了合同计划,在学校支持下,河村团队还获得了日本政府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大力支持,于2011年12月正式成立了熊本大学镁合金研究中心(Kumamoto University Magnesium Research Centre: KU-MRC)。2012年2月29日-3月1日, MRC召开了中心启动仪式和启动国际研讨会,请来了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我国台湾、印度等20几位国际镁合金研究界的专家代表来参加启动会议和学术交流,并为每位来宾提供了旅费。以上是熊本镁合金研究中心的简史。
 
环黄海镁合金研讨会
    研究镁合金不能没有中国人参加,因为中国不但是国际上金属镁的最大生产国,每年产量占世界的近80%,还有众多的镁合金科研团队和庞大的镁合金研究队伍,中国是镁合金的来源地,也将是镁合金产品的主要生产地,日本、德国、韩国、加拿大都非常重视镁合金的研发。2005年,河村提出环黄海镁合金研究会的构想,率先在熊本召开了首届环黄海镁合金研讨会,然后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各寻求两三家团队作为成员。河村委托学校的中国老师寻求合适的中国团队。根据需要,他们希望找到第一流的团队,但各有特色,要包括合金研制、铸造成型、塑性加工、焊接、腐蚀防护与表面处理。经网上查找和专家推荐,确定了金属研究所、上海交大和华南理工三家团队。因为我发表了一些镁合金塑性成形的文章,他们确定了金属所为合作单位。通过网上交流,发现金属所不但进行镁合金塑性成形研究,还有团队进行合金研制、合金制备、铸造成型和腐蚀防护与表面处理研究,队伍庞大。
 
第一次熊本之行
    2006年7月份河村教授邀请我前去进行学术交流,并为我提供了全部费用,这是我的第一次熊本之行。记得这也是一次日本国内经常性镁合金学术研讨会,是第17次,会议进行一天,由大约十名学者发言,我是唯一的外国人,去其他人来自日本东北大学、九州大学和熊本大学。会议给了我一小时时间,比其他人多一倍,我介绍了我团队200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这次访问以后,熊本大学加强了与我所的合作。2007年初派校长助理高岛教授和阮老师来访,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后来陆续在我所和其他单位召开了几次镁合金研讨会。
 
第二次熊本之行
   2009年,高岛教授联合中国几家团队申请的镁合金国际合作项目取得成功,2011年1月份再次邀请我去介绍我所镁合金研究的近期成果。我在熊本待了三天,一名塑性加工的教授丸茂先生负责接待我所有的活动,提供了所有费用。这次是我一个人的报告会,镁合金研究中心的教师、博士生有几十人参加。会上讨论了很多问题。这三天我也参观了与镁合金研究相关的所有实验室,并与多名教授和青年科技人员单独交流。应该说,通过这些活动我对日本和熊本大学的镁合金研究有了较深的了解。
 
第三次熊本之行
    上面提到今年3月MRC召开了中心启动仪式和国际研讨会,我又在邀请之列,这次他们希望我介绍一下全中国的镁合金研究状况。由于后来他们又邀请了中国有色协会的领导参加,我建议由领导做这个主题报告,而我则还是讲我的本行,不过扩大为全国镁合金塑性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这个题目他们很有兴趣。我因此与国内十几个主要镁合金塑性成形研究单位取得了联系,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讲演的效果还不错,河村等表示很满意,会后还专门请我们几位中国代表商讨进一步合作并共进午餐。
 
文化差异与合作交流
   与熊本的三次接触,还包括我以前近10次的其他对日访问,对日本学术界增进了很多了解。日本学术界有很多实干家,就像河村那样。河村一向多做少说,虽然他发起了很多镁合金学术交流活动,但他很少在会上讲话,只是每次到第一排静听报告。日本的教授们大多比较淡定和稳定,而副教授以下面临很多选择,要通过努力工作和科研成果叩开理想的教授位置,不过他们有机会在全国流动。日本的教授也是水平不一。而我们国内学者也有越来越多的优点,比如我们很多学者与企业合作密切,不单做学术,还做了很多工程上的贡献,尤其学术与企业研发的结合,这是很多日本年轻学者羡慕的。日本的塑性加工学者总数在减少,企业需求在下降,他们一些人甚至要求参加中国塑性加工学会,因为他们看到我们更活跃、距企业与需求越来越近。很有可能我们下届学术会议就要和日本同行联合召开了。
    日本同为东方文化,继承了中国很多古代传统,如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礼仪、服装和建筑更接近我国唐宋。但他们又有很多不同的改变,包括文字、风俗习惯。中日两国学者百年来交流可以说最多最频繁,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日本塑性加工界与中国学者共同召开了精锻、冲压、深拉深等多个领域系列学术活动,有些连续至今达十几次,演变成国际会议。日本早期的学者如工藤英明、吉田清泰、中川威雄、小坂田宏造,他们在日本和国际上都很有名望,80年代多次来中国讲学,建立了很多中日合作活动,培养了很多中国学生,也助推一些中国学者参与国际学术舞台。然而,两国学者的相互理解又不足够,总有隔着变色眼镜看人的感觉,互相经常有误会,难以走的太近。其实日本人也象中国人爱讲面子,比如他们搞的一些成立仪式和宣传活动。我们去访问,日方陪着参加各种活动,每次都会宴请。然而他们又非常务实、细心,对中国人的习惯有时不理解,或理解得过于夸张。与年轻人在一起喝啤酒闲谈增加了很多了解,他们大多对中国的发展有向往,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有兴趣,渴望交流,渴望来访。下次环黄海镁合金研讨会将在我们这里召开,不久会迎来一次新的聚会。

熊本城

熊本市区

城墙外,据说是日本三大古城堡之一

城墙林荫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2820-555042.html

上一篇:第七届国际微加工制造学术会议(ICOMM'2012)
下一篇:君子兰花又开

7 李学宽 喻海良 李子欣 许培扬 郑玉峰 htli songhongw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