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
江豚见风拜(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两百一十)
2021-7-12 09:23
阅读:2472

本篇介绍清代女诗人倪瑞璇的一首咏江豚诗。

倪瑞璇(1702-1731),字玉英,江苏宿迁人。幼年丧父,后同母兄寄居于睢宁的舅父樊正锡家中。樊是当地的文化名人,见倪瑞璇幼小聪颖过人,便教她读书识字。倪瑞璇七岁读书,八岁习诗,长大后 “凡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八家及道德、阴符、关尹、庄周等诸家之说,无不熟悉”(徐起泰《室人倪氏行略》)。倪瑞璇闺居时,除读书写诗外,女工也一应俱佳,“攒花刺绣,剪裁尺刀,一见精晓,老手不能过”。清雍正四年(1726),倪瑞璇由舅父樊正锡做主,许配给在睢宁教书的宜兴人徐起泰为续弦。倪瑞璇喜吟诗,但秘藏不传。她曾对丈夫说:“予能诗,恐声闻于外见哂有道也。”倪瑞璇在三十岁那年一病不起,临终前,将所作诗稿付之一炬,并对丈夫说:“妾一生谨慎,计犯天地忌者此耳,曷用留之?以重余罪。” 倪瑞璇死后,丈夫徐起泰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她还有些遗诗草稿存于箧中,便整理汇编成《箧存诗稿》上、中、下卷,共二百余首。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一百二十首。清代桂中行(?-1895)在任徐州知府时,主持选辑徐州明清诗集《徐州诗徵》八卷,光绪十七年(1891)刊成。广陵书社2014年出版今人薛以伟点校本《徐州诗徵》,翻阅,见第八卷收录倪瑞璇三十余首,其中《因河决侨居堤上见群豕渡河戏笔咏之》咏及江豚。

倪瑞璇《因河决侨居堤上见群豕渡河戏笔咏之》:服田牛可耕,行地马能载。豕德最无闻,牢笠养腴脍。刀俎人不怜,甘受屠儿害。河流正汪洋,水势横一派。如何来数群,径渡如无碍。我闻扬子江,波涛涌澎湃。出没烟雾间,江豚见风拜。名豚实则鱼,恍惚露项背。家物非豵豣,波面走雄快。狎鸥见总惊,小舟追莫逮。不缘沙苑迁,岂自辽东退。或者北斗星,游戏下人界。蛇鹢变悉书,春秋不讳怪。豕异容有之,记传岂不在。反疑卜子误,渡河非己亥。

诗题断句:因河决,侨居堤上,见群豕渡河,戏笔咏之。

豵[zōng],小猪,豕生六月曰豵。豣[jiān],三岁的猪,泛指大猪。“不缘沙苑迁”,卢杞……为虢州刺史。奏言虢有官豕三千为民患。德宗曰:“徙之沙苑。”见《新唐书·奸臣列传》。“岂自辽东退”,用辽东豕典故,见《后汉书·朱浮传》。“或者北斗星,游戏下人界”,唐朝僧一行捉北斗七星(猪精)以救恩人之子,事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渡河非己亥”,用“三豕渡河”典故。

诗人因见群猪渡河,有感而发,引用多个与猪有关的典故,并由六畜之首的猪,联想到扬子江(长江)中的江豚(江猪)——“我闻扬子江,波涛涌澎湃。出没烟雾间,江豚见风拜。”江豚拜风。“名豚实则鱼,恍惚露项背。” 江豚出水,往往是不见头尾,仅露项背,且恍惚之间转瞬即逝。“名豚实则鱼”,当然,生活在长江中的江豚并非鱼类,而属鲸类(哺乳动物),我们不能以今日动物分类学家的观点来衡量三百年前诗人对江豚的认识。“家物非豵豣,波面走雄快。” 江豚不是猪,可在江中却能快速游动。“狎鸥见总惊,小舟追莫逮。”江豚捕食小鱼,鸥鸟也常常赶来,欲分一杯羹。而渔人的小舟,是难以追赶江豚的。可见诗人对江豚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是非常熟悉的。

古代女诗人咏江豚,本博已介绍两首——清代徐德音《渡江吊郭景纯墓》:江豚隐现吹风浪,扁舟危坐如天上……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097398.html《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一首咏江豚诗》:江豚逆波拱鬐鬣,众人失诧看篙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267113.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708326-129510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