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组会交流、听报告以及在学术会议上和专家交流 精选

已有 14553 次阅读 2022-5-29 09:58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mmexport1574987961984.jpg

课题组组会交流

课题组由导师和一些学生组成。导师对学生的日常指导包括在办公室和实验室指导研究生、修改学生的论文,还包括通过课题组组会指导研究生。而且,平时导师可能比较忙,未必能每天都和每一位研究生互动,课题组组会就提供了一个师生开展交流的平台。

不排除有的导师不大喜欢开组会,他喜欢和学生一对一讨论,或者把研究同一课题的两三名研究生叫到一起讨论;在通常情况下,课题组组会是每个课题组都会进行的。每周或者每两周一次组会是合适的。

组会的内容一般是这样的:研究生向导师汇报阅读文献以及做科研的进展,导师进行点评。学生汇报的内容有几种:1)只是汇报文献阅读情况,可以报告单篇论文,也可以把几篇论文串起来讲;2)只是汇报自己近期的科研进展,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3)既汇报文献阅读情况,又讲自己近期的科研进展。

汇报文献阅读情况和做学术报告类似。区别是:学术报告主要讲“我们做了什么”,而文献阅读汇报主要讲“作者(别人)做了什么”。进行文献汇报时,要讲清楚论文的研究领域及其重要性、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研究、得到什么结果、这些结果有什么重要性、这个研究对目前课题组研究有何启发。研究生还可以多看几篇文献,把几篇文献串在一起讲,或者结合别的文献来讨论一篇文献。

研究生汇报自己最近的研究进展同样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别人做了什么、自己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这些结果有什么意义、目前的研究还有哪些难点、下一步准备怎么做。研究生阶段性地报告自己的进展,可以催促研究生及时地分析整理数据,进而把思路理顺。在作报告的过程中,导师以及其他研究生会进行提问和评论,这对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促使研究生及时补做实验有用。

反过来,研究生作为观众向报告者提问,不但有助于提高报告者的学术水平、促使他补做实验或者深入思考一些学术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提升学术水平。提问时,首先不要害怕自己提的问题很傻或者很简单。其次,提问时要聚焦于学术问题,而不要把对个人的评价扯进来。最后,提问时不要一口气说出两三个问题,而要先问一个问题,等报告者回答完之后,再提出第二个问题。

参加课题组组会还要注意:在组会上,导师除了听取文献调研汇报、研究进展报告并提出问题、给出评价,还会像企业团队领导那样,分析团队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布置任务、协调矛盾,并提振士气。换言之,组会并非仅仅交流学术,还涉及课题组的管理。

听报告

研究生有很多听报告的机会。院系会请校内外专家进校作报告,导师会把同行请到院系或者课题组作报告。研究生听报告是了解学术前沿的好机会,也是读研期间各方面训练的一个环节。

听报告要注意:提前到报告现场,找到能听清、看清的座位,把手机调成静音,把自己调整到听报告的状态。为了实现好的效果,在听报告前最好能先做一些功课,比如根据海报上报告的标题和报告者的名字,找到报告者发表的几篇相关的论文,浏览一下,以便对报告的话题有大致的了解。

听报告时,有的能够听懂的听众只是记住报告的意思,抓住报告的主要线索,而并不刻意记笔记。也有的听众一直记笔记。但无论如何,切忌“卡”在一个具体的细节上而影响自己把握报告的主要内容。

听报告要抓住主要线索,即:这个课题的研究领域是什么?这个领域以及这个课题为什么重要?报告者的研究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献中别人用什么方法,取得什么效果?报告者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研究,得到什么结果?这些结果有什么价值或者意义,有什么缺点?下一步可以做什么研究?

为了提高听报告的效果,在专家作报告之后,可以举手提问,可以在会后留在报告现场和专家交流,也可以回到办公室浏览这位专家的网页和相关论文。

学术会议上与专家的交流

研究生在学术会议上与专家进行交流有几种。

一种是研究生作为报告者回答听报告专家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要礼貌地、简短地、有针对性地回答,不要扯得太远,也不要表现出傲慢。如果专家对你的回答有更多的兴趣,那么你们可以在会后进一步交流,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

另一种是研究生作为听众向作报告的专家提问。这时,不宜提出肤浅的问题。可以在思考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样就会让专家感到你对他的课题很感兴趣,并且你经过了思考才提出这样的问题。

有深度的问题比如:你们论文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在别的体系中是否出现类似的现象?某某某教授曾经发现在他们的体系中有某个现象,和你的现象好像不一致,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协调这种不一致?

无论如何,向专家提问要注意礼貌、专业,不要暗示这位专家的实验方法不对、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好。注意:你们是在讨论学术问题。

第三种是你和专家在非报告现场交流,比如在走廊里遇到时讨论,在用餐时讨论,在墙报前讨论。讨论持续的时间以及内容要根据双方的兴趣,你们有可能从针对学术问题的讨论转移到对职业发展以及兴趣爱好的讨论。如果初次见面聊得来,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方便今后保持联系。但要注意礼仪:女生不宜单独进入男性专家在会议宾馆的房间。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964-1340670.html

上一篇:博士生延毕未必是坏事,研究生教育需要时间“化蛹成蝶”
下一篇:读研时间管理

19 郭战胜 段含明 王安良 温斌 唐小卿 张俊鹏 许培扬 高峡 刘立 姚伟 何应林 郑强 徐骁青 黄永义 王华伟 李万峰 郑永军 梁洪泽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