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基于”的滥用

已有 4248 次阅读 2020-4-10 12: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最近审阅论文和项目,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论文,项目的题目喜欢用“基于”二字。基于变成时髦热词。我好奇查了一下网络和近几年的学生论文,发现有些学科“基于”出现在标题的论文占30-40%,甚至更高。如此偏爱,达到痴迷的程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以至于我一看到这两个字就要吐血,实在看不下去。“基于几乎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论文,老师的项目名称中都是频率最高的词,已经泛滥成灾。

网上搜了一下,基于,词语。由于、根据的意思。because of;according to强调的是以相关事物为基础,进而提出相应措施。

列举生物教育学科的一些论文题目:

基于目标矩阵法的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研究

基于理性思维的ADI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基于必修二的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纸笔评价

基于归纳思维的高中生物“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基于微课在高中生物选修实验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研究

基于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研究

基于树立健康性观念的高中生性教育第二课堂实践研究

基于高中生物学的“营养与健康”第二课堂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平板电脑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二维码的高中生物习题讲解型微视频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遗传与进化》为例

基于APOS理论下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研究——以《遗传与进化》为例

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基于STEAM教育开展《校园景观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中学生物的STEAM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于IRT展开模型的高中生科学思维量表编制与应用

基于HPS教学模式使用平板电脑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ISM法的中英高中生物教材结构的比较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能力结构分析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说题”模式在高中生物习题教学的应用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认知诊断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实践研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研究

基于高中生物必修二科学史建构科学本质观的实践研究

基于花卉资源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基于情境领导理论的高中生STEM学习准备度的编制

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

基于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图尔敏模型在高中生物课堂开展论证式教学研究

基于韦伯模式的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与考试大纲的一致性研究

基于实验探究的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以植物光合作用为例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对高中实验纸笔试题评价的研究

基于场认知风格的高中生物概念图策略应用研究

基于核心概念教学的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研究

够了,看完以上题目,你还有兴趣看正文吗?标准化工厂模式,没有任何个性和特色。甚至逻辑上都不通。理论,模型可以基于,平板电脑,必修二,花卉资源也能基于吗?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中文的语言魅力无穷。作为研究生,论文题目除了基于就不能用点别的?有些题目,去掉基于仍然成立,那为什么非要基于不可呢?更有意思的是,一个模型可以在不同的论文中同时出现,简直就是万金油,抹哪都行。一招鲜通吃。一个模型,一个概念,一个理论出现了,大家就跟风式的复制,对于新的外来的模型,还用什么英文字母简写,以显示洋玩意,高大上。这是跪舔外国人。从此看出,我国教育学和学科教育的薄弱与落后。

基于的背后是套路化论文和思维惰性使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思考,用现成的模板套用就行。长期下去,研究生不需要看文献,钻研原著,独立思考。只要照葫芦画瓢,人云亦云就能蒙混过关,取得学位。可是,这样像工厂流水线般的论文又有多少价值呢?对于研究生个人来说,又学到了什么?文凭有何含金量?语言到了如此贫乏的地步,是谁的悲哀?

套路化是八股文的特点之一。现在网络发达了,独立思考缺失了。正应了那句:天下文章一大抄。强调创新的时代,这样的论文屡见不鲜,何时能让人看到耳目一新,独树一帜的好文章?

思维定式必然导致思想僵化。基于什么,本身就是跟踪模仿,跟在别人后面。

问题出在学生,根源是在老师。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有无认真指导和把关是关键。研究生培养的是有思想,有独立科研能力的人才,应该是差别化,个性化,而不是同质化。

做科研,要动脑子。学习他人,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前人基础上开拓创新。科学未解问题很多,找准问题,选择切入点很重要,论文项目皆如此。如果一味跟踪模仿,没有自己的思想,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即便完成了论文,也永远不可能走到科学(学科)前沿。

顺便想到的,“基于”和“”一脉相承,一脉相通。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题写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的十个大字值得深思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29911&do=blog&id=122757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29911&do=blog&id=1225166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9911-1227665.html

上一篇:思想禁锢是科研改革的桎捁
下一篇:茶馆有茶馆的规矩

8 蔡宁 杨金波 宁利中 朱晓刚 郭胜锋 秦四清 马红孺 李剑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