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人类是何时开口说话的 精选

已有 19242 次阅读 2020-7-6 10:4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的一种工具。对人类语言进行准确定义是很困难的。一般来说,语言是主要以呼吸器官发声为基础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用于表达事物、动作、思想和状态。语言功能非常复杂,它受到人脑的支配,与思维密不可分。到目前为止,科学技术还不能完全模拟人脑的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即使在灵长类中,也没有其他动物像人类一样娴熟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绪。没有语言,我们不可能通过读写听说描述身边的任何事情,也无法留给后代完整的历史。

语言如此重要,我们对它的起源却知之甚少。人类为什么要开口说话?我们的祖先何时说出了第一句话?



追溯语言的起源

330万年前  人类已经会制作、使用工具和展开合作。

200万年前  直立人出现。他们在草原上生活,捕猎大型猎物,用火煮食。然而他们缺乏适于说话的生理结构。

160万年前  工具变得更加复杂,包括制作精巧的手斧。

100万年前  人类开始有计划地设伏狩猎。

70万年前  海德堡人出现。他们拥有适于说话的生理结构。

40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出现。他们的基因、脑和身体都更适于说话。

30万年前  智人出现。这是第一个完全具备语言能力的物种。他们有更先进的技术、文化和社会结构。这些表明他们有较强的信息交流能力。

12万年前  颜料的使用表明象征性文化的出现。

4万年前  人类创作大量的洞穴艺术,制衣,举行殡葬仪式。这些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具有了语言交流所需要的抽象思维。

1万年前  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5000年前  古老的文字出现。


  幼儿的语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语言发展的缩影。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显示,语言是进化的产物,是从具体的信号进化为抽象的信号的。

  孩子在学会说话之前,已经会使用许多手势语和声音交际手段。婴儿出生后约3个月就开始咿呀学语。1岁左右,婴儿开始说一些单词,这些单词的意义其实就等于词组。例如,婴儿可能会以“车”来表示“我看到了一辆车”“我在坐车”“我们上车吧”诸如此类的意义。到2岁时,他们开始说一些由2~3个单词构成的词组,能使用极简单而准确的句法。在这几个阶段中,幼儿逐渐掌握了语音和语调。而且,这些阶段的发展与其抽象概念的建立是相互关联的。

  20世纪初有这样一则案例:有传教士发现了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姐妹。阿玛拉约1岁半被人领养,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会说“水”。卡玛拉被发现时约8岁。她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多年后单词量才增加到45个。她曾说出由3个单词组成的句子,但她直到生命结束也没真正学会说话。这个例子说明,语言的学习被限定在人成长的早期阶段,错过这个时期人就不会说话了。


多学科探索

关于语言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包括神授说、手势说、感叹说、摹声说、劳动说、契约说、突变说、渐变说及本能说等。例如,中国古代曾有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女娲开始造出的人都不会说话,于是她在这些泥人后脑勺上拍打了几下,这些泥人便哇哇地大叫起来,因此人类就有了语言。还有人认为,语言起源于古人伴随劳动而发出的喊叫等等。

人类语言起源的问题,一直没有考古学的直接证据。各种假说都没有实证,语言的发展过程也没有留下直接的历史痕迹。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认为研究语言的起源是没有意义的。1866年,法国的巴黎语言学协会甚至发布禁令,要求停止任何与语言起源和演化有关的讨论。

实际上,语言虽没有留下化石,但我们可以从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和他们的身体结构中探索语言进化的线索。有幸的是,现代科学研究支持这一探索。科学家正在尝试通过考古学、动物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共同研究,解决人类进化的两大难题——语言产生的时间和原因。 

生理基础

动物学家潜心研究人类近亲黑猩猩交流信息的能力,发现黑猩猩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交流信息,包括动作和面部表情。一些科学家曾成功地训练黑猩猩使用复杂的手势或辅助性工具交流信息,但无论怎样训练,这些人类的近亲始终只能含混地发出少数单词的音,口语能力实在低下。

研究人类起源的专家认为,通过口语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有声语言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要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发音系统能够发出清晰的语音。

类人猿喉部有大的气囊,这能帮助他们在求偶时恐吓对手,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这也导致类人猿无法发出人类语言中关键的各种元音。人类早期的祖先也有气囊,但现代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没有这种气囊。

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膈肌通过神经与脑相连,这样他们就有可能通过控制呼吸来精准发声。另外,与之前的人类相比,他们的内耳结构发生了改变,这使得他们对频率在人类语音范围内的声音更加敏感。这对于人类的语言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常常通过细微的语音改变来表达不同的语义。

随着人类的进化,发音系统也日趋完善。研究发现,晚期智人的口腔大大缩短,喉头位置显著下降,舌根部位的自由活动余地扩大,发音器官比早期智人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可能发出较为清晰的声音。

在遗传学领域,科学家发现了被称为“语言基因”的FoxP2基因。该基因控制人脑语言区的布局和可塑性,并控制说话时面部和嘴的活动。该基因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但其他动物的FoxP2缺少关键的变异。通过对尼安德特人基因的遗传分析,科学家发现尼安德特人的FoxP2基因序列与现代人的相匹配。

根据上述研究,有科学家认为,一些语言最晚在40万年以前就已经产生,那时正是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分道扬镳的时候。 

思维能力

出现有声语言的第二个条件是,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且有了产生语言的必要。

语言的产生受到物质、社会和文化的共同影响。原始人狩猎和制作工具的能力不断步,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人类交流系统的进步。自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和用火煮食以后,大脑开始快速进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原来只会叫喊的声音逐渐变成固定的交流声音。这样就出现了人类最早的语言。

一些考古学家通过测量古人类化石的脑容量来判断其思维发展的水平,从而推断语言起源的时间。从脑容量可以推测,晚期智人可能已经具有了产生语言所需要的思维水平。

在晚期智人以前,原始人已经可以用比黑猩猩的叫喊声更复杂的声音来交流信息。随着发音器官的不断进化和大脑的发育,这些声音逐渐清晰起来。语言的产生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也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语言的出现又极大地丰富了人脑的思维意识。

说话是通过口头发出的声音向对方传递信息,但人类的交流从来是手口并用的。特别是在语言最初形成阶段,只用口语似乎说不清楚,于是人们就需要用手把想说的意思比划出来。有时人们也会把头脑中的想法画出来,于是文字也开始出现。

至于语言的起源地点,有学者调查后认为,人类语言可能全部起源于非洲西南部地区。他分析了全球504种语言,发现非洲各地方言往往含有较多音素,而南美洲和太平洋热带岛屿上的语言所含音素较少。一种语言离非洲越远,它所使用的音素就越少。他认为,音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与人类遗传多样性类似,这是人类语言起源于非洲的有力证据。也有人提出语言起源于亚洲的里海南岸。


三种“前语言”

那么,语言是从什么进化而来的呢?科学家指出,语言正式形成之前的“前语言”有歌唱、手势和摹声三种形式。

达尔文认为,人类的祖先通过唱歌吸引异性。他们唱的歌就像鸟儿的鸣唱一样没有什么含义,只是用于与对手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智力的进化,这种性选择的工具被赋予更多的意义,语言由此产生。

达尔文指出,人类的近亲长臂猿也用唱歌吸引异性。现代研究则揭示了语言和音乐的潜在联系。例如,脑成像给出的证据表明,处理语言和音乐的神经通路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但是,如果语言真的产生于性选择,那么男性和女性的语言能力应该有较大的差异,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歌唱进化为语言的动力不仅是吸引异性,也包括同性合作、安慰孩子等。

也有人提出语言是从手势发展而来的。这个理论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人在说话时会不自觉地使用手势,患有听说障碍的人也会用手语替代说话。有些灵长类动物也可以用手势发出信号。打手势也许是比说话更早的交流方式。这说明脑在语言出现之前就已具有处理有意义的信号的能力了。

摹声或许是语言的另一个源头。模仿声音几乎是人人具备的能力,即使小孩也能模仿动物的叫声。但对于这个观点,人们有一些争议。

首先,模仿声音需要一定的生理结构作为支撑,而早期的人类缺乏控制呼吸和发声的神经结构与功能。不过,现在的研究发现,非人灵长类动物对呼吸和发声的控制能力远超我们过去的想象,例如,大猩猩甚至可以学会吹口哨并自编曲调。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生理结构不完善时也可能拥有模拟声音的能力。

其次,作为前语言,摹声的局限性太大。有声的事物可以模拟,那没有什么声音的该怎么办呢?比如,该怎样用声音表示某种植物或者工具?实际上,即使动物也不都是会发声的,例如兔子。对于抽象的东西(例如指示一条河流的方向),摹声的难度就更大了。相比之下,用手势表达就灵活多了。

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摹声的功能也可能很强大。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受试者用声音来表达“烹饪”“聚集”“刀子”“水果”等词语,然后把录音放给其他受试者听,让后者通过声音猜测词语的意思。出乎意料的是,受试者“听音辨词”的准确率很高(远超随机猜测的概率)。这表明,用有创意的、形象的拟声(如挥舞刀子发出的“嗖嗖”声)交流可能比打手势更有效。 

三者合一

以上三个假说都含有真实的成分。世界上现存的一些语言就在口语中混杂了歌唱、手势和摹声。因此,有科学家推测,或许将三者统一起来才能解释语言的起源。

唱歌也许是产生语言的第一步,不过,其目的不是求偶,而是保护自己。在中非一个部落,人们会整夜唱歌以驱赶猛兽。他们用不同音高的声音歌唱,使得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比森林中动物的叫声更大,更具威慑力。南非一些部落和印第安人部落也有类似的行为。科学家由此猜测,人类祖先也用同样的方式保护自己。

不过,自人类走出森林后,唱歌的保护作用就变小了。森林为人类提供了防护大型捕食性动物的天然屏障;当人类开始直立行走,进入草原以后,不得不直接面对狮子之类的猛兽的威胁,此时唱歌所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也有科学家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唱歌的作用。一起唱歌能促进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从而提高人们对群体的归属感。歌声把我们的祖先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是部落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团队壮大,人们的力量越来越强,足以抵御猛兽的袭击。

另外,唱歌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感,这对于语言的产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有了“我们”的概念,愿意与他人分享与合作,这样才有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必要。

人类祖先的歌与我们今天的歌完全不同。他们可能只是单调重复地合唱,但那歌声能有效地吓退猛兽,保护脆弱的族群。他们发声和变调的方式,有助于多变的语音和复杂的发音系统的形成。

在此过程中,人类祖先摹仿声音的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技能对狩猎大有帮助,现代猎人就经常模仿动物的声音把它们引诱出来。模仿动物的声音来狩猎带给人类祖先一个显而易见的进化优势。这也让他们意识到,可以用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此后,他们开始用声音来述说故事或传授技能(如教新手狩猎)。

当用手势交流的方式出现后,摹声和手势很快变得更有系统性。最终,人与人之间基本达成共识,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得以形成。科学家通过一些实验对这个理论进行了验证。他们要求受试者使用手势和即兴发出的声音与人群进行沟通。这种自创的“语言”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后,逐渐变得更有条理。对于新人来说,它更有效,也更容易学习。同样,在一些患有听说障碍的群体中,人们从未学过通用手语,他们自编的手语原本杂乱无章,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标准化的规则就会出现。

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争论已有数千年历史。歌唱、手势和摹声三者共同促进语言起源的理论得到不少科学家的赞同,但要彻底解开人类语言之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学家正在为之继续努力。



本文已发表在科学画报2020年7期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9911-1240809.html

上一篇:有效交流的前提
下一篇:教硕开题的感受

25 王德华 康建 曾杰 黄永义 王永晖 雒运强 蔡宁 刁承泰 鲍海飞 史晓雷 宁利中 唐小卿 孙冰 高建国 许培扬 吕洪波 王汉森 李毅伟 杨轶杰 晏成和 杜占池 姚伟 王安良 白龙亮 赫荣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