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研究生导师制的转变势在必行 精选
2021-10-2 10:47
阅读:9609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更多是师徒关系,这是目前现状。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由统一考试招生到保送,推免,申请-考核制招生,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师徒制也开始暴露出弊端。导师间为了招生名额争的不可开交;个别导师因人数过多指导不到位,放羊式培养;师生冲突他人无法介入调和;师生相处不和谐,中途换导师成为难题;师生矛盾,导致学生不能毕业

师生双向选择的自主权加大了,相互关系也由此改变。比如招生时双向选择确定的导师,学生入学前后可以放导师的鸽子,造成导师利益受损。期中考核淘汰走过场,延期导致毕业前师生矛盾集中爆发。

上述问题与师生现有的一对一机制有关。一对一的好处在于个别指导落到实处,处好了可以成为忘年交;然而处砸了则成为一世仇。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形下,没有退出机制将师生分开。

可否尝试实行学科导师组制解决这一问题。入学时可以先不确定导师,待学生与导师组接触熟悉后再确定导师,给师生双方一个相互磨合的机会,这样再确定导师时就不会出现重大矛盾了。导师组联合指导也可发挥学科优势,学生受益更多。

实行学科导师组制的关键在于导师们之间能否合作顺畅,关系和谐。现行的考核体制似乎与此相悖,更多鼓励的是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若导师间不能和谐相处,导师组制也是形同虚设。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学科内部的整合显得愈发重要。单打独斗式的科研已经过时,合作共赢的时代已经到来。研究生与导师是命运共同体,为了彼此的利益更应该相互合作。

师傅带徒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由一对一变为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这样更有利于学科整合,发挥团队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内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729911-130649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