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军
工程论文被拒联想 精选
2021-3-9 08:30
阅读:33668

根据现场中试实验结果,我招收的最后一届在职工程硕士,写了一篇论文,投稿到国内一家知名杂志被拒。看了审稿意见,想到自己在工厂干过,现在虽然在大学搞教学科研为主,但仍参加不少实际工程应用项目,能感受到项目工程师与学者在研究目标、工作方法及表达手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讨论这些差异,也许能帮助学者与工程师的相互理解,也有可能更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与工厂的工程师,他们都必须接受完善的教育,他们中的优秀人员,除了工作前接受教育外,也都必须有在工作过程中自我学习和自我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在接受教育阶段,他们是一样的,但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研究目标与工作方法肯定会存在差异。

现在虽然要求破除“四唯”,不能将发表论文作为职称晋升等唯一重要指标,但发表论文,仍然是优秀的科研人员或工程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递给社会,让更多的人分享研究成果,同时得到同行认可的主要手段与方法。论文作者背景不同,论文的风格与表达方式也有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不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来否决对方的差异,而能从这些差异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也许能有更多的收益。

对于我们与化工相关专业打交道的技术人员来讲,很多实验目的为了探索药剂的最佳投加量。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写论文在标注药剂的投加量时,喜欢将药剂中的有效成份折算出来,然后按有效成份来计算投加量,而工厂的工程师则喜欢标明采用的哪个厂家生产的什么规格的药剂,使用这个药剂,它的商品投加量是多少。其实这二种表达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且这二种表达方式,也是能相互换算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做实验要求寻找最佳点,这个最佳点往往是效率最高点或转化率最高点。而一个工厂中的工程师,有时也要通过实验来找最佳工作点,工程师找的最佳点,往往是一个最稳定点,保证产品达标且成本相对较低的稳定点。而这效率最高点与质量稳定点,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

工程硕士根据一种特殊的废水处理,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处理工艺,为保证处理工艺的可靠性,建设了一套有一定处理规模的中试试验装置。由于这种废水也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相关的领域,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很少,也就不可能从设计手册或参考文献中查到,故进水的水质指标,只能依靠甲方根据他们的检测数据作为依据确定设计进水指标。在中试试验期间,仍要不断的检测进水指标。一般来说,检测的数据往往低于设计要求,设计要求通常是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最高值。对于甲方来讲,必须要求在最不利的条件下,都要保证处理出水能达标排放。

由于实际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的波动性,我国的废水排放标准,没有采用平均值的概念,而是只要有一次超标,就认定为污染事故,且一旦发生污染事故,都有相应的罚款,甚至刑法上的处罚,故实际工程设计上往往都要有比较大的冗余,特别是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水量较小的废水处理设计,则要设定更高的冗余。另外,由于水质的波动,在设计的工序上,对于某污染指标的脱除,要考虑最不利的情况而不能只考虑有利的情况。一些只有某项污染负荷较大时才采用的处理工序也必须增加,且还要适当降低整个系统的容积负荷,延长废水处理时间,以确保实际工程的达标排放。正因为实际工程要求有较大的冗余,故一些工艺参数也就相对比较保守。如对于厌氧氨氧化系统,从文献上查阅,其氨氮处理负荷,在实验室做到最高的氨氮处理容积负荷高达74 kgN/m3D,但工程上采用的实际处理负荷往往只有1 kgN/m3D左右,但这个处理负荷已比常规的消化反硝化的容积负荷在0.1 ~ 0.2 kgN/m3D提高了5 ~ 10倍,其优势仍是明显的。

当然,对于一些处理量比较大的系统,如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处理量大,冗余将导致投资与运行成本大幅增加。但这类污水处理,人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基础和相应的实际工程运行经验,都可以从各种参考文献与设计手册中查出水质指标及对应的各项工艺参数,它的设计冗余将比一些特殊的,需要一定探索实验的废水处理要小得多。再比如: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往往都没有调节池,因为城市污水的浓度波动范围有限,即水质变化不大,而水量大,调节池占地大,投资也大,没有调节池,对污水处理厂影响不大,而节省投资减少占地明显。而工业废水处理则都有调节池,一些水处理教科书上也有各种工业废水处理调节池大小的计算及设计方法。我曾在一个水处理工程项目中遇到一位主管生产环保的化工公司副总,他不是搞环保专业的,他都知道工厂废水处理的调节池越大越好,只要工厂有地方,且投资允许,将调节池建大一点,进水水质更稳定,废水处理达标的保证更强。

由于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国内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学子回来报效祖国。随着“破四唯”的开展,国内中文学术期刊的论文投稿水平也在水涨船高。国内原来有些偏重于工业应用的学术期刊,也开始高大上地发表高水平前沿的研究论文。为促进相关行业工程师的技术与经验交流,学术期刊保留一定的工业应用栏目,有可能有助于促进学者与工程师的交流与沟通,更有利于国内相关行业的产业发展和应用。


相关专题:投稿与审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晓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732399-127570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