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gpz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ongpzh

博文

科学与常识 精选

已有 2804 次阅读 2022-4-22 17: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网上针对中药的骂战很厉害,一方说中医不科学,某中药没有经过临床双盲试验,不能吃;另一方说自己亲身经历,吃了最起码对感冒有效;前者就会说,你不吃它到了7天也会自愈,自限性疾病…………


    心里又是欣慰又是好气。

    欣慰的是,民智已开,现在的人不再唯权威是从,开始有自己的思考,一些比较专业性的词汇、概念也能为普通人所知晓,比如双盲、自限性疾病等,已经成为常识。

   好气的是,一些人把这些常识当做绝对真理,当做批判他人他物的工具。


    首先,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由实践检验并无限趋向真理的方法。也就说科学的目标是真理,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但科学是探索真理,可能会出错,但总体是在趋向真理。所以用科学不科学来判断一个事物的对错,可以,但不能滥用。比如永动机,这不科学,因为现有科学体系证明了它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要说中医中药不科学,证据在哪里?科学,不仅是证实,也是证伪,没有证伪就说人家不科学,这还真是不科学啊。


    第二个,没有双盲试验的药物是不是不能用?首先,能知道双盲试验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要知道,医学,包括现代医学,目前而言还是一门经验科学,目前临床上的循证医学,讲究的是证据,而这个证据就是各种临床试验和基础实验。现在把医学证据分为9级即系统评价或荟萃(Meta)分析、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系列病例研究、个案报道、新观点 /新思想述评、动物试验、体外实验九级。揭示了从体外试验、动物试验到随机临床试验(RCT)及其系统评价都是临床决策的证据,但其论证强度不同而已。


    当然,这些证据其实也是有缺陷的,比如Meta分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表的临床研究的结果和质量,如果纳入的临床研究结果有误(甚至故意造假),那最高级别的Meta分析得出来的证据也是不可靠的。比如说前几年轰动一时的羟乙基淀粉事件,就是因为作者临床试验结果造假,而且是长期造假,其超过90篇临床试验的论文存在造假行为,凭借一己之力使得羟乙基淀粉成为临床推荐使用的扩容药物,但其造假行为暴露之后,去除其数据之后的分析反而显示该药弊大于利,甚至在欧盟被建议退市。双盲试验也并不是金标准,要知道,还有更高级的三盲试验。


    以我个人愚见,对新冠而言,辉瑞Paxlovid的临床试验是双盲的,钟南山院士等人的连花清瘟胶囊的临床试验是多中心的病例的随机对照研究,其结果都是有效的,只是Paxlovid有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当然连花清瘟可能临床试验更多几个。


    第三,感冒。感冒是一个常见的病,病因很多,普通感冒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病毒性的多见一些,流感的话则是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

   普通感冒,如果只是单纯性的感冒,确实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有一定的自限性,可以吃点感冒药缓解症状,但是如果合并感染,则必须好好看看了,该吃啥药就吃啥药了。单纯地说感冒不吃药也能好,就是误人性命了。而且,也和居住环境、大气污染什么的,多多少少有点联系,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单纯性感冒其实很少。我还是个医学生的时候,曾经在儿科见过一个治感冒花了一万多还没好的孩子,为啥?因为之前的医生就说死搬教条,认为是单纯性的病毒性感冒,也不敢用其它的,拖了一个多月,花了一万多,越来越重,换了医院,抗生素、抗支原体的一起上,很快就好了。

    至于流感,大部分人也是可以自愈的,但是每年也得死好几万人。要不然,研制流感疫苗和奥司他韦干啥?顺便说一句,王辰院士做过连花清瘟和奥司他韦对甲流的疗效对比,连花清瘟还是很有效的。双盲试验哦。


    当然,对于感冒,还有一个灵魂之问:着凉了为啥会感冒?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临床试验证明寒冷和感冒没啥关系,这也是一些科普工作者所坚持的观点,认为感冒是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和着凉没啥关系。但这个观点估计连临床大夫都说服不了。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低温有利于鼻病毒等的复制,低温也可以降低局部的先天免疫力,从而可能导致感冒。

    第二个灵魂之问:戴口罩能不能预防感冒?





https://m.sciencenet.cn/blog-799746-1335161.html

上一篇:招生不自由的高校老青椒
下一篇:新冠疫情,人类的一次完败

1 曹俊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