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经历项目申请排名第一被刷

已有 9148 次阅读 2019-4-19 14:59 |个人分类:精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项目, 申请, 国家, 基金

      前段时间学校发布了一项文件申报校级《中青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该申报的申报并没有过多的硬性规定,只对年龄与学位做出要求。校级项目的经费对于评职称与招收研究生都不算数,本来不想掺和的,但想到自己手上的项目没有预算研究生劳务费,就算招到研究生也没有钱给学生发劳务费。而这也加大了招生研究生的难度,毕竟现在研究生成了稀缺资源,各个导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够招到满意的研究生,而你连劳务费都发不了,一点竞争力都没有。

            由于这项目资助的金额还不少,对于那些会花钱的人来说,算是一块肥肉;但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因为我不会花钱,来了几年连几万科研启动金都没有花完,目前还剩45%。犹豫再三,权衡再三,尽管自己不愿意掺和到里面,但还是硬着头皮去申请了。按照往年的惯例,申请这项目得先在学院层次进行PK,所以竞争也比较激烈。学院的PK比较合理,只要指标为项目、基金、论文、获奖与发明专利;每一项赋予一定的分值,比如有获得国家项目加25分,省部级项目10分,厅级项目5分,每类项目只记一项,封顶25分。按照总得分进行排序,根据这个排序上报学校,学院的评审环节相对公正与公平,几乎没有可操作的空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学院PK那天发现,申请的人都比我早来好几年,而且其中两个人都曾经获得国家项目。因为我没有获得过国家项目,在学院评审光项目这一项就比别人少10分,我想这次估计没有戏了,只能当分母,给人做嫁衣了。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尽管这两人曾经拿过国家基金,他们论文的数量却比我少得多,当然也没有授权的发明专利,更没有出版过学术专著。最后,我反而成了黑马,让人大跌眼镜,居然成功的超越他们俩,成了学院的第一。

虽然学校层面还得评选,但依惯例正常都是给学院的第一名与第二名,事实上我查了这几年项目情况,也与这个吻合。正常的事情,往往在我身上都会发生意外,这也成了这些年我的惯例,果然学校最终结果公布时,我确实被刷,排名第二与第三的上了。学校那些评审人的第一原则是先看你是否有国家项目?如果没有几乎没有戏。当然以这条理由帮你pass掉,我也能理解,但问题是为什么不将这种潜规则公开透明化了,公开化了像我这种没有国家项目的肯定不会去掺和,这样对于学校与个人来说都是好事。因为这种潜规则存在,着实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申请书与相关的佐证材料要打印上交18份,这些材料叠在一起都有40CM高,这些还得找人签字,盖章,整理这些材料既费时又费力。

国家项目除了在这项项目申请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职称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研究生招生、奖项申请、各类人才帽子与聘期考核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高校如果没有获得过国家项目,连混下去都很难,更不要说发展前景。本来国家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资助科研人员解决科研问题,而现在却异化为一切利益的基础条件,常听到有人放言,我不要国家项目一分钱,只要你给我项目的名头就行。

由于自己水平比较低,申请几次都没有拿到国家项目,当然与国家项目相关的利益,都没有获得过,看来只能摆正心态,换一种活法,要么又要深陷项目这个泥潭中不可自拔。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7932-1174305.html

上一篇:科研谋生乎事业乎?
下一篇:和学生玩还是很happy的

41 郑永军 武夷山 季丹 杨正瓴 李学宽 王从彦 李颖业 吴斌 张培昆 李毅伟 梁洪泽 郭新磊 刘利 郑强 王振亭 黄永义 朱晓刚 蔡宁 尤明庆 石磊 宁利中 刘世民 杨金波 张全成 张士宏 黄仁勇 李坤 吴明火 李志俊 郭景涛 信忠保 杜芳 孙志鸿 曾新林 李曙 ljxm liyou1983 xqhuang zjzhaokeqin puhj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