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哲学仍然在路上——纪念普特南教授

已有 4965 次阅读 2016-11-15 00:4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李侠:昨天晚上我把普特南的一本旧书翻到了,就是这本书《理性、真理与历史》,这本书当时15块钱,新版的现在已经98块钱了,看来思想是越来越昂贵了。找到这本书是想知道我在什么时候看的,结果在书没有找到日期记录。昨天夜里,我在博客上匆匆写下一个题目:哲学也是可以很好玩的——纪念普特南。最初喜欢上普特南也就是因为他的两个著名思想实验:“钵中之脑”(brain in a vat)、“孪生地球”(Twin Earth),原来哲学也是可以这么好玩的。像陈老师、成老师、安老师等都是哲学圈的老人,我是新兵,也无缘认识普特南。但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真正的荣誉是来自莫名者的尊敬,对普特南而言,我就是那个莫名者,因而,来自我的尊敬是作为哲学家的普特南应该得到的荣誉,因为这份荣誉不掺杂任何私人情意在内。

仅就我个人的粗浅认识:普特南对我和我的朋友们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让哲学变得有趣味。他做了很多研究,在哲学很多领域都颇有建树。这是很值得惊奇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思想管控非常严格的国家,因而,我们的哲学研究被限制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封闭的领域,在这个区间内展开工作,搞得哲学非常没有趣味,逐渐把潜在的热爱者赶走,从而导致哲学越来越没有趣味。我们甚至不太清楚这个指定区域是哲学的富矿还是贫矿?然后就开始组织全国力量去挖掘,挖掘几十年以后,恍然发觉这些年所取得的所谓成果抵挡不住来自某一哲学家的思想冲击。普特南让我们知道:原来哲学不像以前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枯燥无味,而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他提出的伟大思想试验,在幽暗的青春时光里,极大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由此,我也就被吸引到这个行当来了。

别小瞧我手上的这一本旧书,只要它有好的内容,就会把人们的兴趣吸引过来。对我个人而言,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来哲学的领域如此宽广,不像我们这边,用手术刀式剪裁技术把哲学肢解了:搞得我们的哲学如同鸡肋一般,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思想上与心灵上的慰藉。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们仍按老的套路一边把大量的人力、经费投入到哲学的贫矿上,一边又严格限制人们对富矿的开采,如果若干年后,这些努力仍没能拿出任何像样的东西的话,那么,中国热爱哲学的人都被赶跑了,剩下的就是“平庸的罪恶”的泛滥,这是很可怕的后果。如果我们当下仍然没有一种觉醒的话,哲学在中国就成为一种名存实亡的存在,那么国人的思想就处于永远需要进口的状态。感谢普特南,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已有的哲学的贫乏。

       第二,我们一直在讲,哲学在当下的中国还具有一种使命:那就是启蒙。按照康德的说法,启蒙就是敢于运用自己理性,去点亮别人,去照亮世界。达成此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批判与反思精神。普特南的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其观点前后经常变来变去,我喜欢这样的人,他没有把自己的理论自诩为绝对真理,敢于否定自己,这就是理智的诚实,也是中国式哲学最为缺乏的品质。中国当下的哲学理论容不下对自己的否定。如果有一天,我们意识到自己错了,何必再去坚守那些错误的东西呢?如果一个时代,人们由于恐惧而信奉一些错误的东西,那么这类虚假繁荣过后,就一定是群体的思想废墟。这是与启蒙之路背道而驰的现象,也是作为理性的人所不能接受的。

第三,哲学人的使命。即便如我这般很普通的哲学工作者,在一个幽暗的时代也有一个需要坚持、甚至突破的责任。任何时候,我们的工作可以出现技术性错误,但不允许出现违背良知的错误。基于理性与常识去做一些工作,可能会显得有些稚嫩,但那代表了一代人在很低认知起点上的觉醒状态。假以时日,我们会看到一种力量:一种源于理性的力量在贫瘠的土地上萌生出来。中国文化骨子里是一种崇奉盲从的文化,当一个一个觉醒的个体不再盲从,而是大胆说出“不”的时候,文明开始作为一种力量与福祉呈现出来,这就是哲学人在当下的使命。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哲学人的一个首要工作就是先让哲学变得有趣味,以此召唤那些迷失或者隐退的爱好者,重新集聚与出发。在这方面,普特南是我们的榜样。让中国哲学在这一代人手中重新变得有趣、并丰满起来,如冰冻的大地在思想的春水流过之处,自然会重新绽放,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哲学的春天。我们就是那些哲学的种子。

虽然普特南去世了,但是哲学仍然在路上!我就说这么多。

【博主跋】今天收到上海社科院成素梅教授寄来的《哲学分析》2016(5),发现其中有俺的简短发言,记录一笔,也感谢成教授对于中国哲学事业的热爱。一个学术共同体需要这样的热心人!贴出此文,一则纪念普特南教授,二则感谢同仁多年来的厚爱,如我发言中所讲:哲学仍在路上!哲学人在这个暗淡的时代,还需相互守望,为这个国家绽放一抹光芒!

2016-11-14夜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9-1014805.html

上一篇:打开政策窗口盘活智力资源
下一篇:荆棘岁月中的中国科技政策制定的推进者

9 武夷山 马志超 马德义 曾红 史晓雷 晏成和 韩枫 马雷 clp2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